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简单设计的铲勺会过五关斩六将地获得万元大奖?为什么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我们对自己的名字还是反应特别快?为什么商家总是会为我们准备一些优惠券,而这些优惠券到底又是优惠了谁?为什么口味失败的茶餐厅却出人意料地生意兴隆、客源不断?为什么我们会常说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日常现象的非理性解释,同时,还衍生出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生活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在解答我们对于怪诞不经现象的疑惑,更是在帮助我们减少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加强我们对生活和自己的调控力。本书由文廷编著。

内容推荐

为什么绿色的茶饮包装能够调动起人的愉悦感:为什么我们在购物的时候总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消费冲动,为什么有人会为象鼻虫建立纪念碑。

《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案例丰富,既有时下热点,又有经典评论;理论怪诞有趣,让我们发现自己和生活与众不同的一面。本书力求做到贴近时尚,帮你解菩生活百态,集奸玩、好看、好读、好用于一体!

读完这本《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我们就会大致了解到,生活中与之牵绊的非理性事件。虽然光怪陆离,却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同时,还十分吸引人的眼球。这本书正在帮助我们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另类之窗,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本书由文廷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本能——我们如何认清自己

 小虎鲨娘胎内相互残杀:竞争推动力战胜求安惰性

 简单“铲勺”获万元大奖:拒绝复杂回归简单思维

 贞操“陪嫁论”引风波:处女情结的道德偏见

 南极女子探险队:利益驱动冒险因子

 因窗帘颜色取消婚事:不同性别不同世界

 先锋地下实验室:都市人的孤独综合征

第二章 感知——我们是如何感觉这个世界的

 康师傅冰绿茶的“绿色秘密”:冷色调调控心情

 我们对名字很“敏感”:“鸡尾酒会效应”是信息过滤器

 法国时装“嗅”:嗅觉的良性刺激

 辣椒减肥事件:饮食中的情绪调节

 有趣的“抚摩胎教”:我们的“皮肤饥饿”

 课堂上和看动画的一小时:时间会被感觉扭曲

第三章 选择——为什么我们不能左右自己的生活

 360和QQ的“3Q战役”:“快乐预期”影响选择

 葡萄酒很红很暴利:“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

 名贵中成药频频提价:稀缺性激发渴望

 当领养到的孩子非己所想:捐赠效应对损失的厌恶

 “月光女神”和“苦菜花”:社会贴现率的即刻满足和延后满足

 周莉莉夫妻的新家:决定受心理弱点影响

第四章 动机——为什么我们想要做那件事

 百万女主持: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斗争

 一场突发的家庭战争:用亲和动机营造温馨氛围

 优惠券的阴谋:“求廉动机”夺眼球

 是女神还是路人甲:三分好奇能成全万般想象

 蓝颜知己的第四类感情:异性效应的吸引力

 回赠的圣诞卡:互惠是人类交往的法则

第五章 进退——我们怎样趋利避害

 普华女硕士被疑“过劳死”:疲劳引发健康隐患

 “坐”掉了男性功能:运动改善身心健康

 “不值钱”的百万“斯特拉迪瓦里”:留意价值归因的心理捷径

 遭辞退18次的莎莉·拉斐尔:战胜挫折心理

 零消费的尊贵减压体验:心理音乐减压

第六章 摇摆——内心的动摇从何而来

 漂亮的脸蛋高于经济利益:有趣的同征择偶

 夫妻相是这样形成的:变色龙的模仿力

 浪漫情怀和桥的摇摆:“吊桥效应”引发心动错觉

 茶餐厅口味差却生意兴隆:衡量公平要用“程序正义”

 “吃人宴”的网络评论:发起者、拦截者、支持者、旁观者

 农民的五袋谷物:选择中的边际效用

第七章 起伏——为什么我们会喜怒无常

 京城热卖“幸福藏宝图”:幸福感就是集腋成裘的快乐

 一个手机号码引发的血案:怒气伤己又伤人

 恩施“马加爵”:自卑是吞噬人格的毒药

 韩国名模服毒自杀:抑郁症是无形杀手

 “铜须门”与“人肉搜索”:空虚带来精神空白

 英国副首相因压力深夜大哭:强忍眼泪就等于自杀

第八章 遗失——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却忘了那

 超强记忆综合征:心理倾向性让大脑记忆不疲惫

 记忆中的“虎头豹尾”现象:系列位置效应牢记两头

 白领健忘症:“艾宾浩斯”让记忆保持新鲜感

 过目即忘的电话号码:“7±2效应”避免记忆盲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分析器的协同作用

第九章 潜伏——为什么我们会无意识地行动

 前世是玛丽莲·梦露的男人:暗示催眠大脑运转

 狂躁喜剧《蝴蝶变形记》:想象激发情感体验

 抓住他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恋母情结投射婚恋对象

 “话费哥”离奇走红:小心社交恐惧症侵袭

 供养孤寡老人的老人:信仰是心灵的指示牌

第十章 转弯——我们怎样才能不撞死在直线上

 在丢钱包多的地方开电影院:用侧向思维看问题

 向对方篮内投球的球员:用迂回思维以退为进

 为象鼻虫建立的纪念碑:从“危机”中找“转机”

 有恐高症的“蜘蛛人”:化整为零的生活智慧

 PayPal的成功之道:计划是需要调整的

第十一章 错觉——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

 是花瓶还是人头:知觉选择有详有略

 “看走眼”的十年牢狱之灾:诱导性因素让记忆扭曲

 不同性格特征的吉姆:第一印象的主导地位

 睡眠中神秘的超感知觉:梦的预示作用

 弃是人类的天性:“退出门槛”心理少走弯路

第十二章 假相——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骗局

 “上海小姐”的虚拟出身:人人都在撒谎

 我们正在被网络修改思维:高估自己的“乌比冈湖效应”

 到底是真人秀还是“托”:“骗人”的真理偏见

 眼泪攻势要留心:“逃离现场”制造弱者地位

 “精准”的招灵游戏:“巴纳姆效应”编制陷阱

 出版商巧卖滞销书:名人效应一呼百应

第十三章 失常——为什么“变态”的事情时有发生

 假期后的委靡不振:职场星期一综合征

 “曾哥”和“著姐”:性别认同的错位

 剩女的“相亲黄金周”:80后的相亲综合征

 时尚杂志封面的“猩猩美人”:异装癖玩转性别界限

 魔警杀人事件: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复杂性格

 经典电影Rain Man:自闭症偏离正常生活轨道

第十四章 盲目——为什么我们的决定受大众影响

 官方驳“东莞性都说”:勿以偏见断是非

 发人深省的米尔格拉姆实验:我们对权威的社会服从

 孕妇被踹竟无人阻止:可悲的“旁观者效应”

 SNS的6.6度分离理论:“熟人链效应”搭建人脉网

 30+女人的单身战役:未被认同的社会角色

第十五章 唤醒——我们如何激发体内沉睡的力量

 沙漏交通信号灯:创意思维无极限

 汽车维修专业的电脑维修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卡尼曼的球赛观看罪恶感:工作成就生命的积极态度

 百度的“应用成长基金”:激励机制激活潜能

 假装快乐就会真快乐:身体和心理的关联性

第十六章 透视——我们怎样瞬间看穿别人

 吸烟诱发自杀:吸烟方式反映心理世界

 冰山美人的蓝风衣:可以从穿衣风格来识人

 “天翼工坊”个性手机定制:手机反映内心独特性

 砍人80刀的北大男生:笔迹中透露性格信息

 提包给人安全感:内心世界的外化

第十七章 掌控——我们如何克服非理性

 瞎忙的安德烈亚·帕拉迪奥:吝啬时间

 高薪者存款反低于低薪者:制订科学的理财计划

 冠生园“陈馅事件”:“不充分理由效应”制造借口

 没有苦涩味的海水:别受制于经验

 兰迪·劳伦斯与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反省中自我成长

 美国哈佛毕业生的目标调查:设定目标才能规划人生

试读章节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这种对孤独感的追寻,真的是我们的天性吗?我们对孤独是否有恐惧感呢?

怪太郎的口袋

2003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独自到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一年的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这个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里,里面有科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还有起居室、工作间、卫生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

在这一年中,毛里奇·蒙塔尔吸了5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第二年的8月1日,蒙塔尔重回社会。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部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却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蒙塔尔的交际能力逐渐恢复了一些,他说:“在洞穴待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一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在拥挤人流、激烈竞争、生存压力和信息风暴的侵袭下,城市中孤独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无论是白领还是打工仔,他们都面临被“孤独综合征”席卷的危险。都市人的寂寞,从心理层面讲,是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的,人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总是成为孤独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像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都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

孤独不是我们本性中的真相。我们是从骨子里渴望着与人接触、相知、相处的,我们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现自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所以,人是社会性的,对于人来说,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和其他个体发生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类群体,并由此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面对这样一些事实,心理学家不免要问,人为什么是社会性的?即人类个体为什么非要和其他人类个体生活在一起并进行相互交往呢?大多数的人类个体为什么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呢?

所谓人类的社会性,即人类的群集性,是指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社会性是人类社会一个极其普遍和重要的现象。最早对人类的社会性加以研究的心理学家是麦独孤,他认为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他认为,人类天生带有许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寻求伙伴,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倾向。这就好像蚂蚁由于本能集合在蚁群中,狒狒由于本能建立起复杂的群体结构,人也生活在自己的人类群体中。人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这样做是好的或正确的,也不是因为是有用的,而是人的一种本能。

怪人真言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社会性,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呢?同时,我们又应该怎样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呢?

首先,培养主动结交的意识。我们要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比如,我们如果有机会参加大规模的会议,不妨仔细观察那些游走会场,到处与人打一下招呼,向陌生人作一下自我介绍的人,也许这些人中就有以后能够对我们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

其次,注意维护亲戚关系的平衡。俗话说:“是亲三分近。”亲戚之间的这种血浓于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亲密性。这种亲属关系可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精神、物质上的帮助。

最后,在我们受过他人的帮助后,不要忘记还情,不要从此中断与其的联系。或许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彼此的情谊会变得更为深厚,而这种经过无私奉献得来的友情则显得更加珍贵,它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帮我们渡过难关。P14-16

序言

如果我们购买一台机器,我们可以按照使用说明,逐渐熟练地操作它。但是,如果我们要使用的是自己的大脑,这张使用说明又应该从哪儿去找呢?

许多人常常对减肥一事信誓旦旦,但是,美食当前时理智又断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许多人总是能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提出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想法,同时,也启发得大家茅塞顿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一些人过目不忘,而另一些人却转头就忘。这究竞是为什么呢?我们总是处在被欺骗的陷阱之中,但是我们却甘于这样被骗,并习以为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一位专家做了一项这样的试验。他在学生宿舍的公用冰箱里偷偷塞进了6瓶可乐,同时,还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总共6美元的几张纸币,然后迅速地离开了现场。

试验结果是,可乐在72小时内一罐不剩地被拿走,但是,纸币就一直没有人动过。

按照常理说,纸币应该比可乐更具有吸引人的价值,最先消失的应该是纸币,为什么反而是可乐“更受人欢迎”呢?

其实,这就涉及我们的一种大脑反应——潜在心理——非货币的物质形式不仅能够给我们的某些道德约束松绑,还能使相当一部分人松绑得非常彻底。即非货币的物质形式,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道德麻痹,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己没有直接接触金钱,也就不构成道德和法律责任的错觉。这就好比人们更愿意收到昂贵的礼物,却不是同等价值的货币,因为大把钞票的馈赠毕竟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外界舆论,同时,也可能会让自己的内心产生亏欠感和愧疚感。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现象,对于它的解释,或许与我们所谓的常理正好背道而驰。简单地说,常理于我们,就是一种普遍的理性思维,而生活中却经常发生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这些我们就称之为非理性思维。而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许多问题,就是这种非理性思维在作祟。所以,我们在购物、婚恋、职场、决策,等等方面,都会有非理性的影子。

读完这本《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我们就会大致了解到,生活中与之牵绊的非理性事件。虽然光怪陆离,却十分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同时,还十分吸引人的眼球。这本书正在帮助我们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另类之窗,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大脑的使用说明书。

为什么简单设计的铲勺会过五关斩六将地获得万元大奖?为什么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我们对自己的名字还是反应特别快?为什么商家总是会为我们准备一些优惠券,而这些优惠券到底又是优惠了谁?为什么口味失败的茶餐厅却出人意料地生意兴隆、客源不断?为什么我们会常说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此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日常现象的非理性解释,同时,还衍生出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生活启发。这本书不仅是在解答我们对于怪诞不经现象的疑惑,更是在帮助我们减少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加强我们对生活和自己的调控力。

《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不只是单纯地丰富我们的生活认知,它更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把我们放在仙火中煅烤锤炼,成就我们“识怪”的火眼金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你受益一生的怪诞行为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8972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6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