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滋味
内容
编辑推荐

也斯的《人间滋味》,是其第一本以食物为题材的散文集。以往他总是写生活专栏、书评和影评、文化旅游专栏、比较文学专栏,甚至还曾拒绝过饮食专栏,而今开笔,亦是人过花甲耳顺之年,终于明白人间的滋味和情味,就在日常的饮饮食食之间。

内容推荐

《人间滋味》是香港著名作家也斯第一本以食物为题材的散文集。

也斯是香港知名作家,最早将国外的美食及由此阐发的文化带入香港,他用文字书写食物和人生观,他说:“我既不是饮食专家,也不是爱情专家,不过是对日常生活,饭桌上的人情往来,常有所感,有机会也想记述成文。”

《人间滋味》图文并茂。不仅仅书写了食物,更是书写了文化,尤其是他与文化名人的交往,给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味觉和心灵的饕餮盛宴。

目录

第一部分

人间好滋味

伊拉利亚吃盆菜

潮风刚烈,蘸酱温柔

爱吃汉堡包和不爱吃汉堡包的朋友

树克的勋章

韬哥的艺术

许鞍华的榴莲,许鞍华的炒饭

我爱水果

秋天的故事

何庆基与卢亭

芝麻卷与电影胶卷

红白蓝胶布与奶酪

跟宋淇先生吃西餐

第二部分

旅途的炉灶

在珠江三角洲的饭桌上相逢

回味山东

和食之旅

饭桌的生态

走过老区

在“文学之家”喝汤

豹的步伐与雅枝竹的芳容

来自突尼斯的甜点

马赛鱼汤的故事

梦游斯洛文尼亚──麦粥的滋味

第三部分

食物的言语

食物之书,盐之书

螃蟹前行的姿势

糖不一定是甜的

不是“惊奇”小牛排

法国电影的盛宴

越富饶,越贫乏

有关饮食的书写

第四部分

素菜有余甘

亦能食素

丝竹茗趣──茶轩里的诗意

农家菜的故事

蔬菜的秘密

粥味人生

素食与颓情

饮食有情

后记

试读章节

马大回港探亲,说要来看我母亲。一下子来了许多位旧日《大拇指》朋友,大家也有一段日子没见面了。见了面都很高兴,最怀念是生病的朋友,不知她身体怎样了;聚会就想起移了民的朋友,知道的人就告诉大家他们的近况。到了黄昏大家说一起吃饭,叫我出主意。我说不如去吃潮州菜吧。我也不知为什么挑潮州菜,也许因为马大是潮。州人,也许因为这样隔一两年的聚会,有一点围炉过年的潮汕年饭的味道吧!

过去办《大拇指》倒是常常吃饭。也不一定是潮州菜,有时是母亲煮了饭,有时是到街口的客家菜,有时过马路到上海小铺吃豆沙窝饼。除非是排版到很晚,或者通宵在街头贴海报什么的,那就会去好像老不关门的路边潮州打冷小摊,吃大眼鸡和潮州粥宵夜。那时也有朋友说:“每天都好像过年一样!”

回想认识马大许多年了。70年代我在报馆写稿,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好不容易在一份文艺刊物学做编辑,一年多又关门了!前辈好心介绍我到中大校外课程开课。我受了刘以鬯先生《酒徒》的影响,依小说里面列出“五四”较为人忽略的短篇佳作逐一找出来,开一门现代中文小说的课,除了鲁迅和沈从文,也包括端木蕻良、李劫人、师陀、罗淑、萧红、施蛰存、穆时英和张爱玲等人的作品。我是第一次教这样的课,来的有在校也有在职的同学,大家讨论得很开心。完了这课还开了现当代文学的课,到1975年春天还开了一门香港文学的课,把我当时收集到的《文艺新潮》以来报刊上的小说佳作复印了大家阅读。班上的同学都很热情,有些继续读书创作,在课程完了以后继续组织读书会,讨论中港台小说。我也曾在刘千石当年的工人组织教写作和文学,大家也合作愉快。其中一些同学也参加了我们当时这样一个松散的读书会。后来我跟朋友合办《大拇指》,年轻朋友也参加了,这些生力军也成为了刊物的骨干,当我们浪漫激情的时候,有赖她们负起实际事务。

马大当时在电话公司工作,既有心又最能干。她们一家住在荃湾,一群朋友也曾经办过学而书店,印过沈从文的《昆明冬景》等好书。我们在她家聚会,她母亲总弄出满桌潮州美食,把我们喂得饱饱的。马大富有正义感,爱恶分明,今天在饭桌上还在抱怨回来后地铁上所见港人公德心和礼貌的问题:“明明见到阿婆站在他前面,却装作看不见,不肯起身让座!我忍不住……”我可以想象那个倒霉的家伙,大概好久没遇到这样义正辞严的大阿姐在地铁里教训他做人的道理了!

我问身边的李怎么不见马二?原来两姐妹又闹别扭了。如果不是英格玛·伯格曼式,至少也是活的伍迪·艾伦式的故事吧!不是马大看不过眼马二的生活方式,就是马二埋怨老大还当她是小孩子那样管。鹅片鹅肝来了,大芥菜煲来了。马大说:“不要等,她就是这样的!”到头来又是她不起筷,拨电话去看妹妹怎样了。我认识马二较晚,是我从美国回来以后的事了。

马二老说真受不了老大,说老大的政治观点比较保守,伦理道德还是传统那一套。我说她有许多优点,她的观点也未必就不对哩!老大说受不了老二,这么大一个人还不肯安定下来,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我说她也有她的追寻呀!马二的正义感也不弱于老大,她支持女权、绿色力量、独立录像、,环境保育、民众剧场,黑白分明、义无反顾。马二对男女之事比较宽容,在酒吧聆听各人的倾诉且理解包容。她亦是难得的好女子。马大每次都不能接受马二的爱情对象,但结果又还是她照顾马二的孩子在那边读书!但当然马二又会埋怨老大惯坏孩子,像上一辈的潮州人那样!有时当我跟马二辩论,受不了她附和公众分子的完全政治正确言论,我忍不住想说:其实你跟姐姐也有同样的固执呀!我没敢说出来,我想她不会放过我的!

马二终于来了。姐姐当然又去说她两句,她又反唇相讥。姐姐又为她布菜,挑她喜欢的菜挟给她。她可嫌烦了。这时潮州老板的菜一道道上了。咦,我不是说不用加大,让我们多试几道菜吗?老板说:要加大,要加大,不然怎够大家吃呢!然后又说:我再帮你加个潮州小炒,那就差不多了。拦也没法拦,不太相熟的老板完全有他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这回选择潮州菜真是恰当不过了!结果当然剩下许多食物。难得一群人聚首,吵闹里有温情,从怀旧回到今天,想望将来,虽不是过年倒有几分吃年饭的味道!P14-16

序言

初见面的朋友老以为我是美食家,其实我只是对食物感兴趣而已,吃得很随便,也不怎么挑剔。不过倒真是喜欢在饭桌上聊天,在饭桌上交过不少朋友。

年轻时跟长辈吃馆子,听大人闲谈,揣摸自己还未尝了解的人情世故。在外国读书,跟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聚在一起包饺子、包春卷,或者学做香蕉面包、煮法国红酒鸡,同时也在搞读书会,互相介绍好书好文章,既是集体下厨,也是精神会餐。

教书做研究,出外开会,文化交流,往往尝到异国的滋味,体会到跨越疆界带来的惊奇。悠长的旅途之中,故友重逢的喜悦、陌生人偶有的好意、独酌的沉思、有意思的交谈,带来疲累一日后的安慰,五味纷陈,成为我们生活的营养,日后回想的材料了。

一场安排得好的晚宴,也像一个成功的剧本,人物碰出火花,细节体贴呼应,转折自然,却又不乏惊奇。但日常朋友闲谈倦了,轻松地从厨房搜索剩余物资,到花园随手撷摘香草,弄出一盆鲜美,也是难忘的即兴演出、突发挥洒。主人沏了好茶闲谈半天,朋友因你生病特别照顾你的肠胃为你做的一道菜,都是人间美事。

总有很多饭桌上的故事,还未有机会写出来。吃什么还未必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跟谁在一起,看了什么戏,谈了什么话,老叫人记怀。长途跋涉找到的连着当地生活的乡土菜,异乡朋友在厨房里边弄午餐边跟你谈天,在巴黎市场附近小馆试不同的红酒和奶酪,在达达主义发源的咖啡店聊天,在殡仪馆附近的小巷悲壮吃火锅,在柏林逛土耳其市场、吃四川菜。甜酸苦辣,色彩缤纷,是人生的滋味。

太多饭桌的故事,还未有机会写出来。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学习用文字表达自己,与别人沟通。写过生活的专栏、书评或影评、文化旅游专栏、比较文学专栏。写了许多字,有一大半还没有机会整理出版。年轻时曾有晚报约我写饮食专栏,我拒绝了,选择写影评专栏。结果批评太多,到头来被停掉了!

到去年,有机会在明报《星期天生活》跟叶辉合写一个食物与爱情的专栏,我倒是一口答应了。其实我既不是饮食专家也不是爱情专家,不过是对日常生活、饭桌上的人情往来,常有所感,有机会也想记述成文。年轻时有很多执著,年纪大更想欣赏不同的生活态度。写一个专栏,往往能写出一组文字,抒发一段心情。

有心的朋友,看到报上文字,提议结集成书。我总想字数还不够,还有几篇想写,也就搁在那里算了。可天窗的朋友特别热心,尤其岭南的旧同学秀慧,转眼就把一篇篇旧稿挖出来,还有我过去在《号外》写过的,自摄影展开始,从食物写朋友的尝试。找出来,我才发觉自己真的写过这么多。

这个团队特别麻利,把我写过的东西。一卞子找出来,整理成篇。就像几位朋友到家里来,三两下便把冰箱里的东西翻出来,弄成一桌菜肴,把我也吓了一跳!我真储了这么多食材吗?

本来手上一直有七八本书稿的材料。我是出了名的慢动作,搜寻旧稿、编辑补充,花了几年时间,还是放在抽屉里。想不到现在倒是去年新写的专栏,最早发展成书。

我迫着重看一遍,整理旧稿,也有好处,令我归纳一下,整理出一些线索,把原来的想法补充一点。同时也提醒我,还有那么多心中的故事,那么多好朋友与食物,还未写出来呢!重阅写过的稿,也引起我新的兴趣,想把遇过感动我的人事,继续写下去。那么多可爱的人,是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后记

生病的消息传出后,多谢各方朋友的关心,未及一一回复,谨借这里一角说几句话:

我目前接受西医和中医的治疗,也注意食疗和做运动。身体容易累.所以也争取每天有充分休息以及八小时睡眠。关心的朋友和学生为我带来有机蔬菜、水果及相关的疗方,介绍好医生、医书,交换经验和打气,我都衷心感激。疾病是一个警号,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身体、衡量生活中的轻重、珍惜各方人情。若我能好好走过这段路,一定把学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目前还在过程中,不想多说了,尤其不想接受公开访问。希望大家谅解。

答应《星期日生活》写半年的专栏,终于也完成了。我很喜欢《星期日生活》的朝气与个性。多谢港版编者黎佩芬的包容、叶辉的鼓励,在这里写作,无疑是愉快的经验。

现在考试过去了,正是暑假,希望可以休息一下。我仍可以带论文,讨论学术研究。亦想回到未完的小说创作。望能劳逸适度,不光是一个病人,亦有生活,能多看书、多休息。谢谢大家!

书评(媒体评论)

也斯是诗人中的美食家,更足美食家中的诗人。这本书中色、香、味俱全,但更令我既感动又莞尔的是字里行间的人情味。——李欧梵

也斯的餐桌,不仅是五味纷陈,还是五湖四海的。《人间滋味》最好看正是那遘人间风景,如此千回百转,在他笔下由愁肠有伤心有脾气有各种人情味道,必得细细咀嚼慢慢消化,过后淡淡回味。——陈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滋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也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44702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香港天窗文化(中国)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