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奋起者之歌--刘火子诗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刘火子(1911~1990):新闻出版工作者、诗人。曾用笔名刘宁、刘朗等。祖籍广东台山。1911年:生于香港。30年代初期在香港多所中小学任教,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尤以诗歌著称。

刘丽北编著的《奋起者之歌——刘火子诗文选》收录了最后列车(1934年)、都市的午景(1934年)、热情的祖国(1938年)、笔(1938年)、烽火抒情(1939年)、公路(1939年)、海——赠艾青兄(1939年)、海灯(1939年)、扫帚(1939年)等作品。

内容推荐

一个具有诗人才情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写作生涯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早期以诗歌创作闻名。抗战爆发后投身新闻界,曾作为特派记者深入华南前线采访年余,撰写了大量鼓舞民众的通讯报道。在新闻编辑方面,他首创我国中文横排报纸八栏编排法;转入出版行业,他又创刊新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他也是我国世界语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曾把世界语读物译介给中国读者……他就是本书主人公刘火子,一个笔耕半个世纪,集诗人、记者、编辑和世界语者于一身的人。

2011年是刘火子百年诞辰,刘丽北编著的《奋起者之歌——刘火子诗文选》从尘封的历史文档中发掘出刘火子的诗歌、散文、通讯、阐忆录等各类作品进行梳理和遴选。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一幕幕风云变幻的时代场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海》、《阴郁的书简》、《大街——你是一切苦难的证人》、《奋起者之歌》等诗作和《大战后昆仑关巡礼》、《红香炉的百年祭》等通讯特写曾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奋起者之歌——刘火子诗文选》还收录了郭沫若、茅盾、端木蕻良、曾敏之、罗洛、邓伟志等刘火子生前好友和同事的题赠及缅怀文字,有些系首次公开出版,不仅有助于了解刘火子的生平和创作,对研究中国现当代史、文学史和新闻史,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目录

诗歌

最后列车(1934年)

都市的午景(1934年)

热情的祖国(1938年)

笔(1938年)

烽火抒情(1939年)

公路(1939年)

海——赠艾青兄(1 939年)

海灯(1939年)

扫帚(1939年)

井(1 940年)

不死的荣誉(1940年)

乔木(1940年)

纹身的墙(1940年)

战时色(外一章)(1940年)

战时色

小号手

马(1941年)

阴郁的书简(六首)(1941年)

给盲者

给聋者

给哑者

给死者

给肢体残废者

给先知者

火的拱卫者——高加索,Hercu]es回来了(1942年)

水影(1945年)

战争、和平及其他(1945年)

大街,你是一切苦难的证人!(1946年)

风暴(1948年)

交语——念陈子涛(1949年)

一切都过去了!(1977年)

早安(1978年)

二十一世纪畅想(1979年)

八月的申江一和浪英兄《五月的代代木》(1979年)

冲浪——写在新浪潮到来的时候(1984年)

奋起者之歌(1984年)

散文、通讯、报告文学

岛上的妇女们怎样过这夏天——替她们算一算

账(1938年)

“娱乐”门前一瞥(1938年)

岛上人的“仲夏夜之梦”(1938年)

信号(1938年)

广州的怀缅(1938年)

世界语与抗战宣传(1940年)

马票(1941年)

中将排长(1941年)

骆驼怎能穿过针眼呢?(1945年)

清算(1947年)

为聂绀弩文集《寸磔纸老虎》作的序(1951年)

战地报道、特稿

大战后昆仑关巡礼——并记歼灭战的大捷及劳

军的经过(1940年)

红香炉的百年祭——香港的悲剧(1942年)

回忆录、书信

从一个小故事说起——祝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1978年)

怀谷柳(1981年)

香港有声了!——追记1936年香港举行的鲁迅追

悼会(1981年)

致卢玮銮信(1981年)

想起了我们这支队伍(1983年)

关于香港文艺界的活动(访谈录)(1983年)

相谈不相识——初见邹韬奋、恽逸群(1984年)

较场口事件中的《商务日报》(1985年)

杨刚之“刚”(1986年)

金仲华冤案致死始末(1988年)

友侪题赠及缅怀

郭沫若/金火合唱

茅盾夫妇/致刘火子、金端苓新婚贺词

唐海/火子其人

黄立文/泪洒春申哭火子

郑重/刘火子印象

罗洛/铁肩担风云妙手写新诗

邓伟志/从诗人到新中国年鉴事业奠基人

曾敏之/怀火子

汪敏豪/刘火子的世界语情结

端木蕻良/望云涯引——悼念刘火子

郑拾风/挽刘火子

附录

刘火子生平简介

刘火子作品年表

爸爸再会(代跋)

试读章节

而加拿大军他们自己,更永远想不到来此不及一月,却要担当起一回意料不到的角色。8日上午凌晨,香港的领空突然来了在香港市民眼中所不曾见过如此众多的飞机——十八架,炸弹丢下地来,警报呜呜地叫着,把不少惯于夜生活而正在酣睡的人惊了起来。我走到露台去观望,看见了其中的一批九架战斗机正在打从“昂船洲”上空列着队形飞过,高射炮弹猛烈地在飞机的附近喷着白烟圈,于是我知道“太平山”开始不太平了,我清楚地看见了飞机翼子下的红膏药。

我是和一个医生同居的。医务总监司徒永觉的电话跟着警报的时候来了,叫他报上家庭的人数,而且限令即刻到达山顶的域多利医院执行服务工作。现在岛上的确陷于战时状态了,报纸出了号外,义勇军总部命令兵员回营,防空员站满街上,禁止了一切非公务的车辆往来。可是虽然如此,不少的市民仍然没有知道战神已临岛上,不过,这却又有好处,如果他们早巳知道战争的消息,当他们听见头一声警报的时候,当有多少的人会惊惶失措,甚至挤下海里去啊!

这时,我是在香港这方面的,但我的母亲和妹妹却住在海的对岸深水埗。深水埗是兵营的所在地,所以日机一来就猛烈地在那里轰炸。电话已经很混乱了,一拿起听筒就有数十种声音渗进耳里,根本无法打通一次。我就只得渡海,不只看看她们的安全,而且也得给她们一点钱。可是渡了海之后,香港政府为了避免香港方面人口的过于稠密,却不准对岸——九龙方面的人渡过香港,除非领有通行证的话。我因此被困在九龙。

事实上,战争开始的几天,九龙这方面的确成为敌人轰炸的目标,而且势必最早成为英日两军接战的战场。人们总想逃过最先的一次灾难的,因此每天冒险雇小艇偷渡者为数很不少,虽然此举足会遭到香港方面防军的机关枪扫射。我并不急于到香港方面去,我坚信九龙这方面是能够固守相当时期的。因为第一,我看见香港的英军配备很好,军车、坦克车、通讯车、骑兵在马路上不停的往来,单以军容而论就远胜于日军了;第二,新界的工事很坚固,从大埔、元朗以至沙田、荃湾一带的军事建筑,都是现代化的。日本军队攻打这些坚固的_T=事,似乎不大容易。所以,我把母亲和妹妹交托给一个当义勇军的朋友,冒充他的家属先撤退到香港方面去之后,我才着手进行领取一张通行证,为的是此后可以长时间的通行。但是并没有成功。领通行证的地方,人挤得要命,每每挨次轮到自己领取的时候,就给一次警报吓走了。而最令人厌倦的,就是在那里服务的葡籍后备警察,他们并不给予方便。

最后,我就只有托一个朋友去代办了。那是ll号早晨,甚么手续,例如照片和证件都办妥了,中午就可以把通行证领出来。不过,这一天市面情形却有点惶乱,原因是昨夜整个晚上都有炮声,早报又曾把当局撤退大埔、元朗一线而固守沙田、荃湾一线的消息披露出来,据说根据陆军部的意见,这一带山峦起伏,易于据守。前方曾有好几次的小接触。街上有不少的人扶老携幼到海傍去,准备偷渡到对海香港。歹徒的活动非常厉害。警察撤消了岗位,非有四五人合在一起不敢巡逻。我曾亲眼看见过两次歹徒与歹徒间的冲突。一次是百数十人的斗殴,竹杠、菜刀、铁尺等互相挥打;一次是歹徒刺毙歹徒,凶手拿着匕首,踉踉跄跄地走着,还一面高喝路人不要惊跑。那个死者,我看着他还勉力支持一下才死去。这种恐怖现象不断地发生着。不过我并不害怕这种现象。我仍然在街上“蹓跶”。但我却为几种军事上的表现感到不安:ll号那天的早晨,我看见了从前方拖回的残碎的小型坦克车;我看见了从前方交替回来的兵士疲倦得难以形容,他们蹲伏在救伤站门前,举足几不成步,面色青癯;我看见了突然从前方奔跑回来的几匹没有了骑者的战马。我知道这是属于印度骑兵的,仿佛前一天的报纸正登过印度骑兵出发的消息。这些表现,都使我生起不少疑虑:前方一定在混战了。但我仍然乐观,我相信英军可以固守,等到相当时期,我们中国的战士赶来,这危急的情状就可渡过了。

中午,在油麻地的一个地方,我等候那个领取通行证的朋友。可是那个朋友还没有来到,突然街上的行人纷乱起来,四处奔走。跟着“日本仔到了,九龙荔枝角等处在巷战了”这一消息就传到我的耳边。就在这时,我看见弥敦道上一辆一辆的军车满载着英军向尖沙咀方向飞驰,车上每一个士兵,都把枪口瞄着后头,仿佛沿途经过一场恶战才冲出重围的样子,而警察也跑回临时派出所去,忙着脱去了警服,把手枪纳进怀里,就又跑了出去,警帽、子弹匣随街都可以发现;义勇军、防空队员、救伤队员也忙着架车向尖沙咀开走。我也曾见着一个义勇军拿着一挺轻机枪在马路上手足无措,东跑跑,西跑跑,最后才敲破了一辆停在路旁的汽车的玻璃门,把车子驶了去。我不能不有点狼狈了。在这种混乱的形势里,我是不能在街上再事停留的,而油麻地一带又没有朋友的住家。我于是决定回到深水埗母亲原来住的地方。我在弥敦道上截住了一辆“的士”(计程车),司机问我往哪里去,我说回到深水埗。可是他一听到深水埗这个名字时便摇了一下手,随即把车门砰地关了起来,说:“那边不去了!”于是我急着问他:“为甚么呢?”他并没有立刻回答我,只是指了下车后的玻璃,我发现那里有一个枪洞!车开的时候,他才补上一句:“那边在巷战!”P176-17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奋起者之歌--刘火子诗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丽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4228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