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内容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不可逾越的门槛

一 化解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

二 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

 第二节 农民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效

一 农民犯罪是三农问题的极端表现

二 农民犯罪问题严重妨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第三节 本书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二 本书的基本内容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概况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和趋势展望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犯罪是对社会的极端反抗

三 犯罪是经济因素造成的

 第六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第七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农民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式:压力—反应模式

 第一节 经济利益:开启农民犯罪成因之门的钥匙

一 农民犯罪大多与经济利益相关

二 犯罪与经济利益相关性的理论解说

三 经济利益对犯罪的诱导:经济压力

四 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农民犯罪的意义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农民承受的经济压力的来源

一 农民居于社会最底层的传统

二 农民经济观念上的矛盾

三 经济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压力

四 农业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形成的压力

五 经济压力的社会后果所导致的压力

 第三节 农民犯罪原因理论分析模式:压力—反应模式

一 生态经济学的压力—反应框架模式(PRS)

二 农民犯罪分析中压力—反应模式的引入

三 农民犯罪的压力—反应模式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经济压力:农民犯罪的驱动力

 第一节 农民的社会地位压力

一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的弱势地位

二 农民的政治权利被弱化

三 社会普遍歧视农民

 第二节 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的压力

一 农民被社会进步所排斥

二 农村变革中农民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尴尬

三 农民被边缘化

 第三节 自身被割裂:农民的角色冲突

一 农民多重社会角色间的冲突

二 农民角色转换的痛苦

 第四节 农民内部的矛盾压力

一 农民的分化

二 农民之间的攀比

三 农民之间的经济冲突

第四章 经济压力的后果:诱导农民犯罪的状态

 第一节 农民生存条件困难

一 农民是社会贫困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 农民的相对贫困现象日益严重

三 农民获得收入机会少,增收困难

 第二节 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一 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落后于城市

二 乡镇企业的困境

三 金融资源匮乏

 第三节 发展困境

一 农民创业的约束

二 转换角色的困难:农民工困境

 第四节 社会地位差距

一 经济地位差距

二 社会政治地位差距

三 文化生活的差距

第五章 经济压力的传导与承纳

 第一节 经济压力传导与承纳的过程

一 第一阶段 传递与接受

二 第二阶段 判断

三 第三阶段 承纳与内化

 第二节 影响农民对经济压力承纳的因素

一 收入

二 年龄

三 文化程度

四 心态

 第三节 经济压力的承纳极限与“减压阀”

一 农民对经济压力的承纳极限

二 农民经济压力的“减压阀”

第六章 农民对经济压力的应对

 第一节 农民合法的应对方式

一 消化压力

二 减少压力

三 拒绝压力

四 消除压力源

 第二节 农民合法应对压力的局限性

一 农民增加收入的约束

二 农民意愿表达的约束

三 农民合法维权的成本约束

四 农民合法应对经济压力的某些法律缺位

 第三节 对农民犯罪的诱惑

一 犯罪文化的“亲和性”

二 非法手段的有效性

三 犯罪的高风险和高“收益”

四 以犯罪手段应对非法剥夺

五 崔英杰案:农民被诱致犯罪的典型

第七章 农民的犯罪决策:犯罪的成本与收益

 第一节 合法应对与非法应对的成本比较

一 合法应对的成本分析

二 农民犯罪的成本分析

三 农民对犯罪成本的比较

 第二节 合法应对与非法应对的收益比较

一 合法应对的收益

二 犯罪的收益

 第三节 农民犯罪决策的经济过程

一 农民犯罪决策过程的特征

二 农民犯罪决策的步骤

三 农民犯罪决策的有限理性

 第四节 农民犯罪的示范效应

第八章 农民犯罪的预防

 第一节 预防犯罪:阻断犯罪的诱致链条

一 压力源的制度性调适

二 切断经济压力的传导过程

 第二节 使犯罪在经济上不合算

一 提高犯罪成本

二 降低犯罪收益

 第三节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一 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二 协调社会关系,全方位预防农民犯罪

三 创新社会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 提高社会管理效能,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陈里编著的《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论证了压力—反应模式对研究农民犯罪的适用性,构建了农民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了农民犯罪的发生机理和深层原因,得出了经济压力是农民犯罪主要驱动力的基本判断;分析了农民经济压力的来源、特征以及经济压力下农民生存的困境;剖析了经济压力传递、承纳过程,归纳出农民应对压力的基本方式,阐明了诱惑农民犯罪的社会与个人因素;构建了农民犯罪的成本收益模型,揭示了农民犯罪经济决策的过程;形成了预防农民犯罪的制度创新设计,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思路与对策。《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运用压力—反应模式解释我国现阶段农民犯罪发生机理和原因,提出了通过阻断经济压力传导链预防农民犯罪的观点,这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

编辑推荐

陈里博士的《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一书以压力—反应模式为研究工具,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犯罪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以全新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农民犯罪的发生机理,全面剖析了农民犯罪的经济决策过程,合理构建了农民犯罪的成本收益模型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农民犯罪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该研究不仅选题新颖、有针对性,而且在分析农民犯罪与整个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预防农民犯罪的基本思路,以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阻断经济压力传导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预防和减少农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2367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14.1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