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西游记(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是一部数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喜剧性作品;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被称为明代通俗小说四大奇书;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和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话说西游记(文学江苏读本)》使读者对《西游记》这部艺术珍品有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本书由魏文哲著。

内容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是一部数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喜剧性作品;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被称为明代通俗小说四大奇书;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和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西游记》及其衍生作品不但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所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本身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围绕着《西游记》,学者们已经发表了成千上万字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西游记》本身的字数。当然,这种情形在研究领域是很常见的。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西游记》及其作者,我们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西游记》的写作时间,《西游记》版本之间的关系,《西游记》的作者及其生平、思想等。同时,《西游记》是一部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复杂而深奥,在艺术上又有着独特魅力的小说名著,因此,《西游记》确实有很多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探讨的问题。

《话说西游记(文学江苏读本)》将对以上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论述,以使对《西游记》这部艺术珍品有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话说西游记(文学江苏读本)》由魏文哲著。

目录

一、引言

二、取经故事的演变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一)取经故事的历史原型

 (二)取经故事的演变

三、《西游记》的版本和作者

 (一)《西游记》的版本

 (二)《西游记》的作者之谜

 (三)吴承恩其人其事

四、《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五、《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一)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简单明了、严谨完整的结构,质朴通俗、清新流畅的语言

 (三)通俗质朴、诙谐风趣、泼辣恣肆的艺术风格

 (四)童话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

六、《西游记》的流传与影响

试读章节

《西游记》号称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之一。但这部小说名著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严格地说不是个人创作,而是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完成的集体创作。

要弄明白《西游记》是怎样形成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取经故事的历史原型。唐僧西天取经本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故事。取经故事中的唐僧是指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唐僧”这个名称本来可以泛指唐代任何佛教僧侣,但在《西游记》故事里,它却成为玄奘法师的专称,这只是为了方便而已。由于玄奘大师精通佛教三藏经论,他也被称为三藏法师。再者,所谓“西天”,实际上是指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一带),而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西方的天上。因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所以唐僧要去印度求学访经;就地理上说,印度在中国的西方,所以古代中国人将古代印度称为西天,也称之为天竺。这只是个习惯用法罢了,别无深意。

要理解历史上唐僧取经的重要意义,就必须对中国佛教的历史有所了解。我们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他两大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三大宗教里,佛教产生的时间最早,佛教的历史最为悠久。大致说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是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苦、空、无常、无我,或者说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大约在两汉之交,佛教开始传人中国。作为外来宗教,为了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立足和生存,佛教在传人中国社会的初期,长期依附于中国固有的思想和宗教。在东汉,佛教依附于当时的神仙方术;在魏晋时期,佛教依附于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状态,人们的生命和正常生活得不到保障,这刺激人们去寻找宗教上的精神安慰和庇护,于是佛教开始大行其道,从而逐渐兴盛起来。到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此后则渐趋衰落,但依然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佛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绕不开的,也是不可低估的,是应当积极加以研究和吸收的文化遗产,因为佛教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营养,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依然是有益的。

在佛教史上,玄奘法师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生于公元600年,死于664年,俗姓陈,河南省偃师人。他从小就随着出家作和尚的哥哥在洛阳的一座寺庙里生活。13岁时,步哥哥的后尘,他也出家作了和尚。玄奘聪明好学,悟性极高,遍读当时中国佛门各家著述,向众多法师问学,却产生诸多疑惑,认为中国僧侣在佛典翻译上存在很多歧义与谬误,致使佛教真义暗而不明,所以他发誓亲自西去印度求学取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上说:“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意思是说,玄奘出国前曾经广泛地向众多国内僧侣请教问学,熟悉各家各派的学说,但他却发觉他们的思想学说之间有种种差异和冲突,令他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哪种思想学说才真正符合佛教的真义,所以他决定亲去佛教的故乡印度求学取经。这就是历史上唐僧取经的动机。

唐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法师向政府申请去印度求法取经,但遭到拒绝,于是他独自一人潜出边境,到达西域高昌国。在热心佛教的高昌王和突厥可汗的赞助下,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漫行五万多里,终于抵达印度境内。在印度居留的十余年里,他广泛学习各派佛学,瞻仰和凭吊佛教遗迹,在佛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备受印度佛教徒的敬仰,为祖国赢得了很高的荣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学成回国,随身携带梵文佛经657部。他回国后,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在朝廷的支持和赞助下,玄奘法师用了19年的时问翻译出佛经75部,并广授门徒,传播佛法。他的佛经翻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使他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佛学流派中的唯识宗也是由他开创的。

在中国历史上,玄奘法师并不是第一个去印度求学取经的佛教僧侣,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有人去印度取经。但由于玄奘法师在佛教上的成就和贡献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他备受后人的尊崇。佛教徒为了宣扬佛法,吸引信徒,于是逐步将他神化,将他附会成佛祖的二徒弟的化身;他西天取经的事迹自然也被神秘化。这是玄奘法师取经事迹由历史事实逐渐转化为神怪故事的原因。P4-7

序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是一部数百年来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喜剧性作品;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被称为明代通俗小说四大奇书;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和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四大奇书中,《西游记》应当是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描述帝王将相和绿林好汉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作品。对这类题材的小说,男性读者自然是感兴趣的,但很多女性读者却是不大感兴趣的。《金瓶梅》一向被视为淫秽的书,所以长期以来被当作禁书;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依然认为青少年阅读和欣赏《金瓶梅》是不合适的,有害的。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的流传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西游记》却没有类似的限制。它以宗教故事为题材,虽然我们多数人并不信奉佛教或者道教,但《西游记》将神圣的宗教加以世俗化、通俗化、喜剧化,使神圣的宗教人物和宗教教义变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甚至滑稽可笑,这样读者就不会觉得宗教是高不可攀的,神秘莫测的,反而觉得滑稽有趣,活泼可爱;同时,人们对于神奇怪异的人物故事总是兴趣盎然的,因此,不论人们的性别、年龄和学识有多么大的差别,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排斥《西游记》,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喜欢《西游记》,读过《西游记》。

即使没有读过《西游记》的人,也一定看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比如香港著名喜剧明星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国大陆著名影星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不但成年人爱看《西游记》,小朋友们更是爱看《西游记》,他们虽然不能领会其中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但《西游记》浓厚的童话色彩、神奇的神话故事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单纯、好奇的心灵。在经济繁荣、教育普及、出版业发达的今天,《西游记》每年的出版发行量至少在数百万册以上。毫不夸张地说,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它久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近代以来,它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欢的世界文学名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长期以来,《西游记》及其衍生作品不但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所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本身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围绕着《西游记》,学者们已经发表了成千上万字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西游记》本身的字数。当然,这种情形在研究领域是很常见的。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西游记》及其作者,我们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西游记》的写作时间,《西游记》版本之间的关系,《西游记》的作者及其生平、思想等。同时,《西游记》是一部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复杂而深奥,在艺术上又有着独特魅力的小说名著,因此,《西游记》确实有很多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以上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论述,以使我们对《西游记》这部艺术珍品有着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西游记(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文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75109
开本 32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6
13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