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是房主
内容
编辑推荐

一般写房事的小说都是以房价高涨、房奴艰辛为着眼点,《谁是房主》,则是从最近热点,也就是接二连三出台的国家房政来作切入点,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社会百态,正好紧抓读者的当前心态。

夕阳断桥的《谁是房主》紧贴时局热点,适合改编成各类影视剧本,操作空间广阔。

内容推荐

《谁是房主》内容介绍:这些年,关于房子的新政策层出不穷。从廉租房到均产房、从经济适用房到限购令,接二连三的“房改”洪流中,适者方能得房。为了房子,好逸恶劳的王红抛家舍子,远嫁深圳,当起了林梦龙兄妹的继母;为了房子,年轻无为的冯西南,刻意亲近林映雪,并在新婚之夜将“床事”演变成“房事儿”;为了房子,邝美仪母女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从城东到城西,一次次地搬迁。夏锦带着婚前房产嫁入林家,如同自投罗网的羔羊,她的房子不再为她左右,成了虎视眈眈的某些人眼里的“盘中餐”。

为了求“存”,林家上下各怀心思,备司其法,没房的想占房,有房的想占更多的房。老父林广生为房子累倒病逝后,继母王红想多占遗产房却弄巧成拙害了自己;女婿冯西南为了房子提出假离婚却将婚姻推向了分崩离析的边缘;长子林梦龙和妻子也是为了房子那点事闹得鸡犬不宁。为了房子,心怀鬼胎的一家人,彼此“房”不胜防……

《谁是房主》的作者是夕阳断桥。

目录

第一章 单身女人加上房子,等于难嫁

第二章 房子一多,心房里的鬼也就多了

第三章 小城之春,房事儿之秋

第四章 房子是“事儿妈”,有房就有事儿

第五章 人去楼空事事休

第六章 盛着爱的房子,才叫家

试读章节

“你少恶人先告状!”夏锦一挑眉,林梦龙也皱紧眉心,他“咝咝”地倒抽着凉气以示不服。

“我这就给爸打电话请他评评理,看是你胡搅蛮缠,还是我心怀鬼胎!”夏锦说着就跳下沙发,趿拉着拖鞋,风风火火地回房取电话。林梦龙见状,气焰也消了,脚也不疼了,他弹簧似地蹦出沙发,拦腰截住夏锦,嬉皮笑脸地哄道:“老婆老婆,我错了。咱都是‘三张’年纪的人了,别没事找家长行么?家庭矛盾,内部消化,不要转化成阶级矛盾嘛。”

“行,那我就告诉爸,你说他跟咱不是一家的。”见林梦龙手忙脚乱的阵势活像过江的泥菩萨,夏锦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还绷着,“还有,我要告诉爸,你骂他是统治阶级!”

“别挑事啊!”林梦龙的火气刚蹿升至头顶,见夏锦拔腿要走,那个“啊”字又在空中拐了几道弯,命令的口吻便成了央求,“好老婆,别闹了。”

夏锦不依不饶,双肘轻轻一顶,溜出林梦龙的环抱,冲进房间举起电话,关切地叮咛:“爸,您在干啥呢?吃饭了没有?一会儿去莲花山遛弯儿别忘了带件外套。”

放下电话,夏锦狡黠地抬起下巴斜睨着林梦龙,坏笑说:“这次给你个留校查看的机会,下次再犯,从严处置!”

林梦龙对夏锦的小伎俩恨得牙根直痒,可一想到林广生的“三高”加冠心病,他只好息事宁人,忍让地挤出笑脸说:“还是老婆深明大义,咱们有事儿说事儿,谁都不许抬杠了啊。”

和谐共商的心愿是美好的,可谈着谈着,林梦龙和夏锦又杠上了,起因还是家里那两套房产。早在结婚前,林梦龙和夏锦就各自置了套9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唯一的区别在于,夏锦的“锦绣年华”位于中心区的黄金地段,论风景环境、配套设施和交通便利,都和林梦龙位于远郊的“半岛一号”不可同日而语。

“别的都不说,就说梅林关天天堵车的盛况,我上下班不得起早摸黑呀?我住锦绣年华那会儿,每天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你凭良心说,自打搬过来以后,我睡过一个懒觉吗?”一说起半岛一号的生活,夏锦就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夏锦的抱怨情有可原且字字在理,林梦龙反驳不得,只能硬着头皮耍无赖:“动不动就是你住锦绣年华那会儿,你咋不说,那会儿你身边睡着的男人还不是我呢!”

其实不用林梦龙道破,夏锦也明白,林梦龙之所以抗拒入住锦绣年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那个“主”字。新婚姻法修订以后,夫妻双方婚前置的业都成了各自的婚前财产,因此,婚后住进哪套房,红本上是谁的名字,谁就是房主。将来有了孩子,那房主更是当仁不让地荣升户主。林梦龙连男欢女爱都要占绝对主导,何况是一家之主呢?然而,名声是女人最紧要的嫁妆。纵使知道林梦龙心口不一,夏锦还是被他曲线救国的侮辱惹恼了。她胡乱抓了两件衣裳,连拖鞋都来不及换下,就怒气冲冲地甩门而去,临走前咬牙切齿地警告林梦龙:“别跟着我!我家全是其他男人的味道,脏了你的脚!”

林梦龙冲到门边,正欲挽留,却被夏锦甩过来的防盗门,铿锵有力地挡在了他们之间。夏锦卷起那两件不合时令的雪纺裙,一头扎进深冬凛冽的夜色里,泪水如融化的雪水一般,飘出眼角,凉飕飕地挂在脸上。

好容易翻出一瓶半满的矿泉水,夏锦打开落地灯,四处打量熟悉的装潢和摆设,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如今的楼市一天一个价,多少新婚夫妻为一片遮头瓦愁白了头。”电话里,夏锦惆怅地抱怨,“我们倒不愁没房住,可房子一多,矛盾也多了。”

“别占俩茅坑还哭丧着脸了,让不让人活?”电话另一端,闺密袁茵撇撇嘴,右掌顺时针地在自己浑圆的腹部画着圈圈,嗔怪说,“我们一家三口挤在一房一厅里,还是租的。你们俩都占了六个房间还哭天抢地,太刺激人了。你这条件还抱怨,让我上哪儿说理去?”

“再过一个月,你该生了吧?”夏锦轻盈地步出阳台,眺望远处的霓虹艳影,话锋一转,浅笑说,“干脆,我这套房租给你们吧。一家三口,换套大房,住得宽敞点。”

“租不起。”袁茵努嘴,示意何为躲远一点,捂住话筒轻叹,“以前人家说姓名即命运,我还不信,现在想想简直是真理。你说何为他爸妈也是,怎么给独苗取这么个名,何为何为,有何作为?就要当爸爸的人了,连套大房子都租不起!”

“袁茵,你能胳膊肘不往外拐吗?”夏锦不满地呵斥,“天天数落自己老公,对你有什么好处?把他贬得一文不值就显出你金贵了?没听说过妻凭夫贫吗?”

“那成语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难怪说女人一怀孕,智商就倒退,被夏锦一诈唬,袁茵怎么也想不起正确的措辞,冥思苦想半天,才如梦初醒,“哎,不对,刚才明明是我教育你,怎么又变成你给我上思想教育课了?”

“我用不着受教育。”夏锦斜卧在床上,双腿呈剪刀状跷在床头,言不由衷道,“我这里风凉水冷,山清水秀,有公交有地铁有的士,有便利店有面馆有菜市场,上下楼有电梯,出入有保安,不要太舒服哦。”

“你又回锦绣年华了吧?”袁茵换一手握住电话,摇头晃脑地劝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夫妻吵架别动不动回娘家。”

“我没回娘家,这里是我自己家。”

“又来了,又来了!”袁茵气不打一处来,托着笨重的肚子在巴掌大的客厅里来回踱步,“提醒过你没有千次也有万次了,别动不动你家我家分得门儿清。夫妻是个共同体,一结婚就没有你和我,只有我们了。锦绣年华也好,半岛一号也罢,都是你们的家。”

“怎么不是我家?”夏锦一瞪眼、一撅嘴,愤懑地反问,“新婚姻法都规定婚前财产归各人所有,我为什么不能跟他分你我?”

“财产可以分你我,情感上呢?”袁茵皱眉轻斥,“也想分出个你死我活?”

“喂喂?”夏锦佯装手机断电;虚张声势地喂了两声,匆匆关机。袁茵千篇一律的说教早让她听得耳朵生趼,道理谁不明白?问题是,非要分清你我的不是她,而是食古不化的林梦龙!

确定恋爱关系以前,夏锦不止一次背着林梦龙,在袁茵面前取笑他:“我要是会做开颅手术,真想剖开他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塞满钢筋水泥。不然,他怎么那么冥顽不灵呢?”P2-4

后记

2010年之于我,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在结婚一年多以后,我披上了婚纱。

这一年,在自由撰稿8年后,我终于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处女作《先发昏,后结婚》。

这一年,是我写作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家庭乃至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我和我的家人经历了许多事,一起面对死亡,一同反思生命。

这一年,我开始思考,家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谁是房主》一书也酝酿于2010年,因为家事而不得不暂且将它搁置,任其在我的大脑里发酵、膨胀。就像一个发面馒头的形成,这个故事,在我诉诸笔端以前,就已经逐渐呈露它的姿态,无论我写或不写,它就在那里。

终于,在2011年的初春,我将它娓娓道来。小说进行到一半时,对面的邻居易了主,楼上的房主也换了人。在此起彼伏的钻击和敲打声中,我掩窗闭门,耳朵里塞着棉花,靠着香烟和咖啡提神,终于如期完成了它。

我的静默,和他们的喧闹,都是为了房子。

其实我们都一样,为房辛苦为房忙。

交稿前,编辑曾问我:“你的这本书,适合哪类人群阅读?”

这个问题,我想了一夜,然后找出了答案——《谁是房主》的故事,主要是围绕这20年来房改的变化和政策而展开,从前住集体宿舍使居者有其屋的住宅条件已不复存在,农民房、廉租房、商品房、福利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均产房、公租房等一系列新生房子的涌现,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可是,有房就意味着有家吗?

《谁是房主》一书中的人都不缺房子,甚至有富余,然而他们并不快乐:林映雪,看似懦弱,不争气得连我都想骂一声“贱”。可究其原因,她的本质不是懦弱,而是脆弱。母爱的缺失让她太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为填补爱的缺口,她宁愿姑息养奸,取悦背叛了自己的男人,任由自己的爱情卑微到尘埃里;看似强势的夏锦,也因家庭的残缺,不得不过早肩负起护卫母亲的责任,因而缺少女性的温婉与柔和;还有王红和杨小果,也是急于摆脱贫困的家境而走上了人生的岔路。不同的成长环境,使她们在面对情感或婚姻波折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取舍。倘若夏锦嫁的人是冯西南,她断不会容忍丈夫的不忠;假使林映雪嫁给林梦龙那样的男人,也绝不会因为房子的分配而纠结,把生活闹得鸡飞狗跳。说到底,一切因果,皆源自家庭对人格的影响之深远。而因家庭环境的差异造成个性差异的女子,在你我身边,比比皆是。

西方哲人说“性格即命运”。我想说的是,家即命运。可家又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间房子,它还要有爱、有温暖、有担当、有牺牲、有成全。没有爱的房子,不叫家,而叫囚,因房而生的贪念和私欲,会囚禁人的幸福。

有了房并不意味着有家,没有爱和温暖,房子只是个空壳,甚至是负累。所以,我这样回答我的编辑:“这本书,适合有‘产’、准备置‘产’和无‘产’的社会人士阅读。”因为,人人都需要一个家,无论那房子的归属权是否属于你。

近几年,房价和购房政策日新月异。我属于较幸运的置业较早的人群,但我的困扰并未因此而少于旁人:因为房价高不可攀,我那腿有顽疾的60岁母亲和80岁的外婆,每天还要爬7层楼出入;因为限购令的限制,我那准备成婚的弟弟,无法置办新房;因地段偏远,我那排期3年才分到经济适用房的舅舅,每天要耗费3小时在出门与归家的途中……亲人和朋友因房而受的困苦,是驱使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源动力。

正如我最为钦佩的女作家连谏所说“生活是最伟大的老师”,我感谢生活,赋予我思考的能力,使我悲悯;我感谢生活,赋予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使我释然。

从高一发表文章开始,十几年来,我一直笔耕不辍。书写之于我,不仅仅是创作或记录,也是一种释放。书写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也是我平淡生活中的淀粉质和蛋白质。尽管如此,我还是很羡慕从容写作的人,因为每一部作品对我而言,都是极大的消耗,都是脑力、心力与体力的极度透支。

在创作《谁是房主》的过程中,我废寝忘食、昼夜颠倒、不能自己。所幸有另一个玩命写字的朋友风为裳,陪我一起疯癫、互相鼓励、齐头并进。

严歌苓曾说:“小说是作者的一个个梦,梦结束了,就结束了。”

有关房子的梦结束了,新的梦境又展开了。

感谢生活,感谢陪我一同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的人们。

2011年4月20日天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是房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夕阳断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44077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5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