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
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中医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图书 | 医碥(精)/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全书共7卷,前4卷除卷一开头有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主要阐述内科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卷五论述四诊,最后两卷是方药。 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中医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内容推荐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1692~1764年)著。全书共7卷,包括基础理论、内科病证、四诊及方药四部分内容。对当时流行的温补治法,何氏由于“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因而著述立论公允,对各种病证的阐述,上自灵素,下至各家,悉皆收录,且掺以个人之学术见解,内容博而不繁。然其对温补一法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的吸收,充分体现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 《医碥》“文约而义赅”,“用以阶梯初学”,颇切实用,且其说理透彻,对培养中医思维方式非常有用,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之用。 目录 卷之一 杂症 脏腑说 心包络三焦说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水火说 命门说 五脏生克说 五邪说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六气说 六气后论 运气说 虚实寒热说 补泻论 反治论 标本说 表里论 阴阳论 夏月伏阴辨 气 血 发热 潮热 恶寒 寒热 诸中总论 中风 中寒 中暑 中湿 中气 中食 中恶 卷之二 杂症 伤风 破伤风 伤暑 伤湿 伤燥 春温 瘟疫病论 疟 咳嗽 喘哮 短气少气 嗳气 呃逆 欠嚏 伤饮食 不能食 劳倦伤 虚损痨瘵 火 郁 痰 痞满 积聚 虫 中毒 卷之三 ……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方后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医碥(精)/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何梦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547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68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96 |
CIP核字 | 2012078803 |
中图分类号 | R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7 |
宽 | 19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