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海远方的家/六角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海远方的家/六角丛书》编著者伊始。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你有幸到过西沙、南沙、中沙、曾母暗沙辽阔的海疆:如果你有幸登临南海诸岛任何一座岛屿、礁盘;如果你有幸结识任何一个守礁的人,有幸和他们站在一起,和每一块礁盘站在一起,那么,你曾经的离开,也一定是像他们一样——像英雄一样离开。

内容推荐

《南海远方的家/六角丛书》编著者伊始。

《南海远方的家/六角丛书》内容提要:本书稿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伊始和另外两名作家合著的一部报告文学。作者们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体验生活。作家姚中才在美济礁守礁两个半月,阅读了大量材料才定稿。本书以南渔政巡航,护渔,守岛守礁为主线,辅以海洋知识,渔业生产,地理,历史和现状作了详细的描写。并且对南海渔民在南中国海的生活,风俗进行了真实记载。

目录

家的故事

驶向远方的家

新闻战未被触及的内幕南海:牵动世界的神经

附录:张君然《1945—1948收复南海诸岛主权亲历》(节录)

保岛保家

绝密

忧渔,忧海,忧

集结号:"老乡,遗书写好了吗?"

附录:《1998年1月22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致南海渔政局电文>(节录)"这是命令!"

家的故事

家背后的故事

那人,那狗,那猪。那海,那远方的家

仙娥礁到乎儿干湾

附录:郑庆扬《西南沙早期居民》(节录)

好大一个家

九段线

“茶古线”与“白龙尾”北部湾

附录:《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南海上的另类奇观

美济礁三日

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

铁血铸就的南海礁堡

青花瓷牵出的历史记忆

附录:《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碑文》

试读章节

不远处,还有一“南海屏藩”石碑。字体圆润饱满,力道遒劲。 刘添荣告诉随行的记者和客人。1986年元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永兴岛视察。见到石碑背面刻着的几行楷字:“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张君然立”,当即询问,这个张君然是谁,人还健在吗?

无人知晓,只好各作推测。可能是“二战”后收复西沙、南沙的国民党海军军官,很可能去了台湾,也可能已经去世。

对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总书记自然不会满意。皱了皱眉头,对随行人员说,这块碑记意义重大,它是南沙诸岛主权归属的历史见证,一定要设法查明立碑人的下落。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以前没人去深究罢了。很快,调查便有了结果:张君然,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国民政府首任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1950年在香港起义,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现居上海,长宁区政协委员。

一段埋藏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终因张君然的出现而重新揭示在世人面前。1996年,张君然的回忆录《1945一1948收复南海诸岛主权亲历》面世,并收录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汇编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6册。

波光粼粼的海面,宛若一本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大书。在这万顷碧波之上,远方的家里该有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呀。

南海:牵动世界的神经

2009年3月,北京。南海问题头一次成为“两会”代表尤其是海军代表热议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装备部政委王登平将军在接受中央台的采访时指出,我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因素。中国幅员辽阔,不少人一辈子也没见过大海。即便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也不见得就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岛屿意识。而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和沿袭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更是局限和遮蔽了国人对海洋的认识。过去,我们上小学,老师一讲国土,就是960万平方公里陆地,根本就没有蓝色国土这个概念,300多万平方公里啊,这么辽阔的海域却连提也不提。所以,必须加强全民教育,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熟悉海洋,关注海洋。

王登平,安徽肥西人。18岁入伍。曾作为舰艇编队副指挥员,参加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他永远忘不了新加坡樟宜港的那一幕:当“青岛”和“太仓”号停靠码头的时候,望着在暴雨中伫立的华侨,官兵们的眼睛湿润了。雕像般肃立在舰上的“站坡”战士,向沿着舷梯鱼贯而上的华侨敬礼问候。乐队奏响了《歌唱祖国》。海军官兵和当地华侨同声高唱,泪水和雨水霎时交织在一起。

一位老华侨激动地说,踏上了祖国的军舰,就是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再次踏上了自己的国土。

在巴西,他叉一次听到了类似的内心剖白。

舰上官兵与华侨在甲板上联欢。原定不足百人,后来来了三百多人。由于凳子和马扎不够,甲板上站满了人。祖籍山东文登的陶遵华、陶遵芬、陶遵美三姐妹,带着许多背心、鞋垫专程从圣保罗赶来。联欢会结束都快半个小时了,三姐妹还迟迟不肯离去。P13-P15

序言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你有幸到过西沙、南沙、中沙、曾母暗沙辽阔的海疆:如果你有幸登临南海诸岛任何一座岛屿、礁盘;如果你有幸结识任何一个守礁的人,有幸和他们站在一起,和每一块礁盘站在一起,那么,你曾经的离开,也一定是像他们一样——像英雄一样离开。

因为,南海诸岛,从来就是只有英雄才能登I临的圣地。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这片辽阔的三百万平方公里海域上,逆风行船,横雨捞月,以世代传承的血脉和以命相搏的劳作,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这是中国人开拓与守土的骄傲。岛礁上的残船、碑记和无数代人深埋在那里的枯骨,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亘古的历史、中国人的历史。

1976年5月4日,西沙海战结束不久,我受命赴西沙体验生活,创作电影剧本《南沙激浪》。

2005年11月25日,我参加“中国作家南海行”,与阿来、阎连科、李洱、北村、潘军、伊始和田瑛等赴西沙采风。

2006年5月25日,我再次参加“2006年中国西中南沙巡航考察慰问团”赴南海诸岛考察巡船、宣誓主权。

30多年间三次赴西沙、南沙、中沙,在时间上,每一次逗留的时日,与30多年的漫长相比,是极为短暂的,更不能和岛上人员守礁的日夜相提并论,但却对我的生活和精神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说30多年前那一次西沙之行,是对一个20多岁的青年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启蒙,那么,30多年后,跟随南海渔政的两次西南中沙之行,则无疑是深刻的人壤洗礼。每次出征前,吴壮局长对南海诸岛的形势介绍,他作为一位老渔政,一位掌握着珠江流域和南海诸岛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是祖国陆地的三分之一)的动态与生态安全,同时从民生角度彰显海上主权的首长,对南海诸岛的当下情势却无法乐观,以简陋的装备和有限人力去承担如此重大的任务并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宣誓主权,这是十分艰难的使命。使命的重中之重是守礁。且不说赤道上的高温高湿高盐,仅从人道人性角度言,将近二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远离亲人。与家人断绝音讯,缺水缺青菜和新鲜食品,而引发的种种心理、精神问题,都要靠坚强意志去缓解修复。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年轻时就坚守这个岗位直到退休,有的累计守礁时间达一千多天,以至于从身体到精神,都无法习惯和适应陆上生活乃至家庭生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龟”。

这是一群和平年代最伟大的人,是以战胜孤独寂寞和危险为终生职业的人。在繁华喧闹的广州,中山一路41号的南海渔政大楼里,从普通干部到局长领导,每个人都有过守礁的经历。那种难以言表、无法以英雄话语来言说,却无疑只属于最坚强最纯粹的人才可能具有的品质,成为这一座并不起眼的大楼的精神象征。

很多人并不知道、并不了解“南海渔政”,究竟何为?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什么?这座大楼和这一群人,淡出市民的视线、媒体的关注,他们承担的特殊使命注定了只能作为无名英雄的命运。

我常常想,从这座大楼里走出来的人。每一次出征,也许不再归来,“牺牲”成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特别的宁眼。谋生也罢,奉献也罢,他们所执行的特别任务,就是时刻准备着和“牺牲”不期而遇。

我把30多年前写下的那些幼稚但是激情的文字,作为梦的序幕。献给南海诸岛的保卫者和建设者。

我决定年后跟随渔政302轮去南沙守礁,是在赴西沙航程上的第5个夜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海远方的家/六角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始//姚中才//陈贞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02491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722.7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