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学评论(第8辑)
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儒学论坛”自2004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8届。“国际儒学论坛·2011”于2011年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会议主要围绕儒家修身理论、儒家思想传统、儒家精神追求三个问题展开。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编写的《儒学评论(第8辑)》37篇论文,大家可以对本届国际儒学论坛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目录

儒家修身理论

 1.张立文:刘宗周慎独诚意的修己之学

 2.汤恩佳:儒家的修身养性之道——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儒学论坛·2011”的演讲

 3.[韩国]高在旭:孟子的“大丈夫论”及“修身处世之道”之反思

 4.韩星: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与儒家的修身之道

 5.胡海波马军海:儒家修身传统及其精神价值

 6.李建:孔子道德教化思想简论

 7.蔡方鹿:朱熹论修身

 8.[韩国]崔在穆:论王阳明思想中修身处世之能动性的根据——良知之“灵明”

 9.魏义霞:儒家之仁与墨家兼爱比较——兼论儒墨悬殊的历史命运

 10.王雅:从仪节规范到价值理念——儒家之礼与传统中国人修身处世的影响

 11.肖群忠:儒家德性传统与现代公共伦理的殊异与结合

 12.林存光:“修身以道”: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的古典儒学

 13.贺更粹:祭,致其敬也——《礼记》祭礼教化思想研究

儒家思想传统

 14.李承贵:生生:儒家思想的内在维度

 15.杨海文:中国思想史上的“引用”:以《新语》引孔孟苟为例

 16.赵法生:孑L子人性论的三个向度

 17.李方泽:“克己复礼为仁”本义澄清

 18.李振纲:解读《论语》中的“勇”与子路“好勇”

 19.柳河东:董仲舒对政治儒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现代意义

 20.罗安宪:“格物致知”还是“致知格物”——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发挥与思想分歧

 21.张瑞涛:刘宗周与宋明理学“本体论”走向

 22.李长泰:试论古代“地道”思想对儒家君子思想建构的影响

 23.卢兴:论牟宗三哲学中的“实践”观念

 24.[日本]永池荣吉:儒家思想中关于终身学习的意义

 25.彭永捷:认识儒教

 26.唐明燕:探寻缓解“弱势感”的理念——以儒家价值观为借鉴

 27.邢丽菊:关于朝鲜儒者巍岩与南塘的未发论辨之考察

儒家精神追求

 28.向世陵:“三知”为先与君子人格的塑造

 29.郭美华:境界的整体性及其展开——孟子“不动心”意蕴重析

 30.张志宏:论孟子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

 31.余治平:宽之为德

 32.[韩国]李哲承:现代社会的问题与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伦理为中心

 33.[日本]串田久治:儒家是如何思考天地变异并努力克服它

 34.邓曦泽:走出历史的玩偶化——以古今对诸子百家的评论为例

 35.方旭东: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

 36.田辰山:没有天下为公,就没有修身处世——中西比较哲学的视野

 37.荆雨:道德的政治如何可能——儒家“民之父母”观念的发展与当代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学评论(第8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立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602541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05-53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