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记忆》收集了作者李笛最有代表性的系列——古城、古镇、市井百态。书中的影像记录,来自延续文脉的古琴川、逐渐湮没的古镇老街、被忘却的先贤故居、废墟中的“文革”遗迹、淡出视野的民风习俗、常熟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这四百余帧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已经消逝或残存很少的老街巷,如西城脚、泰安街、引线街、县南街、殷家弄、永康弄等。
图书 | 常熟记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常熟记忆》收集了作者李笛最有代表性的系列——古城、古镇、市井百态。书中的影像记录,来自延续文脉的古琴川、逐渐湮没的古镇老街、被忘却的先贤故居、废墟中的“文革”遗迹、淡出视野的民风习俗、常熟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这四百余帧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已经消逝或残存很少的老街巷,如西城脚、泰安街、引线街、县南街、殷家弄、永康弄等。 内容推荐 《常熟记忆》中的影像记录,来自延续文脉的古琴川、逐渐湮没的古镇老街、被忘却的先贤故居、废墟中的“文革”遗迹、淡出视野的民风习俗、常熟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这四百余帧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已经消逝或残存很少的老街巷,如西城脚、泰安街、引线街、县南街、殷家弄、永康弄等。 作者李笛“扫街”多年,累积的照片达两万余帧,还有十几万字的记录。本书收集了作者最有代表性的系列——古城、古镇、市井百态。这些传统的建筑和风貌就像一个标本,一个与时间参照的标本,一个见证辉煌与忧伤的标本,一个折射常熟人文历史的标本,深深地渗透在了每个人的记忆里。 作者希望引发读者的共鸣,看了他的系列文字和照片,就像亲自在常熟的古城、古镇中走过一趟。《常熟记忆》,让曾经的岁月不再是传说。 目录 代序 城市记忆,让后人找到回家的路 第一章 常熟古城 寻访言子遗迹 寻访常熟古城墙 南门坛上浴春池 县南街饮食记忆 言子祠前的赑质 甸桥节孝牌坊 青山访名医 重拍常熟老城日志 常熟古桥 虞城旧影 第二章 常熟古镇 李市古村 横塘旧市 沈市老街 项桥寻桥 寻访常熟八字桥 古镇梅李 古镇支塘 古镇唐市 古镇徐市 古镇何市 古镇归家市 古镇吕舍 古镇何村 古镇大河 古镇师桥 古镇恬庄 第三章 常熟记忆 西门湾的馄饨店 青龙巷的老虎灶 西城脚的老广告 君子弄5号 老县场 市河桨音 古城犹存“文革”标语 支边桥与虞红亭 百忍堂旧事 口述常熟沦陷遭遇 走进电台聊古城 尘封往事 2008年的第一场雪 岁月悠悠 新世纪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常熟记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120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1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5.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0 |
宽 | 20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7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