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村庄/布老虎中篇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的村庄/布老虎中篇书系》编著者刘庆邦。

从小说的架构、情节、人物设置来考察小说的动机,刘庆邦对于《我们的村庄》的预期显然相当宏大。从空间到时间,从外在现实到内在心态,刘庆邦勾勒的是全球化语境下,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村社会之立体全景。当然,在表现上确是有瑕疵的,比如叶海阳的转变,尽管阐释者认为从小说的内在逻辑上推衍,可以理解,但是小说家毕竟还可以在技术层面做得更圆润一些。不过在一个琐碎逼仄的时代,在一个充斥着文学复制和庸俗题材的文学场域,我更愿意给这样有雄心抱负的作品多一些宽容,何况本来就瑕不掩瑜。

内容推荐

《我们的村庄/布老虎中篇书系》编著者刘庆邦。

《我们的村庄/布老虎中篇书系》内容提要:刘庆邦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他的很多作品抒写了乡村美好的人性,但他也不吝笔墨,大胆揭露并批判了现实乡村道德操守的退化。他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村庄》就是把笔触深入到乡村深处,揭示了传统诗意乡村的现实困境,表达了作家对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忧虑。

目录

到城里去

卧底

哑炮

我们的村庄

试读章节

立了秋,秋风一吹,黄瓜就该拉秧了。有的人家,菜园里的黄瓜秧子还没有拉去,那是他们忙着收秋,一时没腾出手来。没拔掉的黄瓜秧子,像是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花儿还在开,黄瓜还在结。但由于季节的关系,黄瓜的花儿开得有些苍白,也有些薄气。黄瓜呢,不可能往长里长,也不可能往粗里长,刚坐纽儿就弯下来,就现出疲态。在秋天,依然坚挺的黄瓜也有,那是黄永金家的蔬菜大棚里生长出来的。大棚里用芦苇搭了黄瓜架。黄瓜一伸秧就往架子上爬,呈现的就是上升的态势。不知这茬黄瓜是当年的第二茬,还是第三茬,反正黄瓜叶子碧绿碧绿,黄瓜花儿金黄金黄,黄瓜一结出来就浑身是刺。黄瓜长得已经足够长了,也足够粗了,但身上的刺并不怎么收敛,顶端的花儿还俏模俏样地戴着。这样的黄瓜真是喜人!除了有黄瓜,黄永金家的蔬菜大棚里还种有茄子、辣椒、西红柿、芹菜、香菜、长豆角等等。他们家专门和老天爷较劲,专门和季节反着来。老天爷不让种什么了,他们就在大棚里种什么。季节管得着外面的花开花落,管不着大棚里种什么菜。别说秋天了,就是在大雪飘飘的冬季,屋檐下的冰条子结得有尺把长,大棚里仍温暖如春,各种蔬菜仍绿汪汪的。掀开厚厚的棉布帘子,再打开一扇玻璃门,一走进大棚,迎面扑来的就是湿乎乎的热气,热气里有花香,菜香,也有粪香。

黄永金蔬菜大棚里产出的菜这样新鲜,这样水灵,叶桥村的人却不爱买。拿黄瓜来说,在黄瓜大量上市的时候,三毛钱就能买一斤。到了冬天从黄家大棚里出来的菜呢,三块钱一斤都买不来。叶桥村的人不愿花那个钱。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也有人尝过黄家大棚里的菜。他们一尝过就摇头,对大棚菜评价不高,说瓜没瓜味儿,菜没菜味儿,一点儿都不好吃。除了认为大棚里的蔬菜不好吃,他们还说,现在肉没肉味儿,面没面味儿,一切的一切,都变味儿了,都不如以前的东西好吃。

叶桥村的人不爱买黄家大棚里的菜,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对黄永金一家有些看法。盖一个蔬菜大棚要花不少钱,一般人家盖不起。据说黄永金的闺女黄正梅在城里当鸡,黄永金就成了有钱人。当鸡是干什么的,是卖肉的。两条鸡腿一分,钱就进来了。黄正梅的鸡肉老也卖不完,钱就进得源源不断。有人看见,黄正梅并不是往家里带现钱,只交给黄永金一个银行卡。黄永金把银行卡往银行门口的取款机里一插,一百块一张的大票子哗哗地就往外吐。有钱的人想让钱再生钱,便在叶桥村盖起第一个蔬菜大棚。叶桥村的人怀疑,用当鸡赚来的钱盖大棚,种菜,菜里会不会有一些鸡毛味儿呢?

小杨带着老婆小孙躲避计划外生育,临时住进叶桥村外一家菜园的小屋。老婆提出想吃黄瓜,小杨马上到黄永金家的蔬菜大棚里给老婆买了两根。老婆已生了两个闺女,这次怀孕,他指望老婆能生一个儿子。老婆正在害口,老婆提出想吃什么,他都会满足老婆的要求。大棚里的黄瓜是贵一些,无所谓,再贵他也要给老婆买。他把为老婆做什么都看成是投资。有好的投入,才会有好的产出。只有舍得往老婆身上投资,老婆才有可能给他生一个带把儿的。小杨是外省人,老家离这里三百多里路。他骑上带木篷的三轮摩托车,七拐八拐,走了两天,才来到了叶桥村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他在叶桥村没有熟人,也没有亲戚。他找的就是这样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鱼游进了陌生的水域,它不认识别的鱼,别的鱼也不认识它,鱼才有可能生存下来。而每一家亲戚都是一条线索,他要是投奔了亲戚,管计划生育的人就会顺着线索找到他老婆,把他老婆捉回去,把老婆肚子里的孩子计划掉。小杨把黄瓜送回小屋,开上摩托车,到镇上做生意去了。要躲到把孩子生下来,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问题,恐怕要在这里住好几个月都不止。这样,他就必须做点儿生意,挣点钱,买米买面,买油买菜,把外面的日子当成家里的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他的生意是到镇上用摩托车拉客人,挣点拉脚钱。

小杨刚走一会儿,叶海阳就踏进了菜园的小屋。叶海阳上身穿红秋衣,黑色西服在臂弯里搭着,左手抓着双截棍。他的脸色有些发白,脖子里汗津津的,显见得刚在河堤的堤面上练过武。现在叶海阳每天都要练一阵子武,他练的是双截棍的棍术。他的双截棍是用两根二尺来长的、擀面杖粗细的荆条原木制成的,连接两根荆条原木的,是一条黑铁链子。双截棍的优点,是可伸可缩,有刚有柔,且能够折叠,便于携带。叶海阳练武,没有拜师傅,也没什么套路,不过乱抽一气。他抓着双截棍的一端,作跳跃腾挪状,左抡一下,右抡一下;上抡一下,下抡一下,然后啪的一声抽在地面上。村里人看出来了,叶海阳练武,是有力无处使,不过是耀武而已。地里长起一根桐树条子,他抡起双截棍,一下子就把桐树条子抽断了。拦腰被抽断的桐树条子,即时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腥气。不知谁家的一头猪,跑到他家地边,偷吃他家的玉米苗子。他追过去,用双截棍对猪一阵猛抽。把猪腿抽断还不算,他接着抽猪的脑袋,直到把猪的脑壳子抽得瘪下去才罢手。叶海阳问小杨的老婆小孙:你是谁?小孙没有回答。她愣住了,像是一时想不起她是谁。她本来正吃着黄瓜,把一根黄瓜吃掉了半截儿,还剩下半截儿。叶海阳一进来,她不敢再吃,把吃剩下的半根黄瓜在手里握着。她吃进嘴里没有嚼碎的黄瓜,也不敢再嚼,就那么在舌头底下压着。她觉得进来的人有些厉害,像是要找她的事儿。自从她肚子里第三次有事儿之后,她仿佛觉得,天底下的人都在找她的事儿,她看见谁都害怕。叶海阳又问:你到我们这里干什么来了?到这里干什么,小孙更不能说。她把肚子往里吸了吸,说:我丈夫出去了,等我丈夫回来,你问他吧。叶海阳说:不行,我就要问你。我考验你一下,看你说不说实话。他已经听村里人说了,这两口子到这里是逃避刮宫的,准备在这里生孩子。他原以为小孙是个大肚子婆娘,看来小孙的肚子并不大。小孙又白又胖,大屁股大奶,长得还可以。小孙不愿意接受叶海阳的考验,说她丈夫一会儿就回来了。说着,嘴动了动,把压在舌头底下的黄瓜嚼碎,咽了下去。叶海阳看见屋角的案板上放着一根黄瓜,黄瓜顶着花儿,带着刺,颇有硬度。他的口气稍微缓和些,向小孙提了一个新问题:黄瓜除了吃,还能干什么?小孙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吗?真的不知道。小孙以为叶海阳想吃黄瓜,让叶海阳把黄瓜拿去吃吧。叶海阳说,他才不吃黄瓜呢!他看着小孙的嘴,自己的嘴角笑了一下,说:给黄瓜戴上避孕套,你就知道黄瓜还可以干什么了。小孙想了一下,好像明白了,脸上一阵红,说:你说的这是啥话,你走吧!叶海阳说:你想撵我走吗?我还想跟你多待一会儿呢,我看你这个小娘儿们懂事儿不懂事儿。你带避孕套了吗?小孙说:你的话我不懂,我什么都没带。我是怀孕的人。叶海阳随手把双截棍放在地上,臂弯里搭着的衣服也扔到了床上,说:你说我的话你听不懂,我看你什么都懂,你很有灵性。你的意思是不用戴避孕套了,对不对?说着,向小孙身边凑去。小孙看出叶海阳不怀好意,吓得脸色发黄,直往后退,说:你要干什么?不许碰我!我跟你说过了,我是怀孕的人。你老婆要是怀孕,你还找她的事儿吗?叶海阳说:没事儿,花儿是花儿,果儿是果儿,互不影响。摘一朵花儿,不会把果儿碰下来。我轻一点儿,你放心好了。小孙已经退到了床边,不能再退。她说:人不能不要脸,你再不出去我就喊,我喊啦!叶海阳说:你最好不要喊,你要是敢瞎喊,我就用我的袜子塞住你的嘴。我告诉你,我的袜子可是有点臭,不如黄瓜的味道好。你没看出来吗,我是练过武的人,想拾掇你容易得很,像拾掇小鸡儿一样。我愿意动你,是老子看得起你,是你的福气。你要是表现得好,我可以保护你,在叶桥,你想住多长时间都可以。你要是表现不好,那就不好说了。你要知道,叶桥是我的地盘,我叫谁瞎,谁就得瞎;我叫谁瘸,谁就得瘸!好了,脱吧!我不给你脱,我让你自己脱。小孙的双手不由地向裤带摸去。她不是要解裤带,而是摸摸裤带系得紧不紧。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保护肚子里的孩子。

门外有摩托车的声响,小杨回来了。他正好拉了一个客人回叶桥村,客人下了车,他也顺便回小屋看看。看见叶海阳,他的第一个反应是给叶海阳掏烟,说:过来了,您吸烟,您吸烟。叶海阳接过烟,安在嘴上。小杨打火,把烟给派头十足的叶海阳点着。叶海阳把烟吸了两口,拉着脸子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小杨说了一个省的名字。叶海阳又问:谁同意你们住在我们村的?小杨说:我跟村长说过了,是村长同意的。我们借贵方一块宝地,暂住些日子。叶海阳说:村长同意算个屁!村长同意,我不同意也不行。听叶海阳的口气,小杨以为叶海阳也是村里的干部,问叶海阳在村里管哪方面的工作。叶海阳说:我啥都管,计划生育的事也归我管。小杨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改天我一定登门拜访。叶海阳问小杨,给了村长多少钱。小杨说没给村长钱。叶海阳说:你蒙谁呢,你以为我不懂这里边的规矩。小杨把自己的头把子摸了一把,说:这不好说。叶海阳说:你不想说。就算了。你只说准备给我多少钱吧?小杨说:真不巧,我今天才拉了一趟活儿,才挣了三块钱。要不这样吧,这三块钱您先拿去买盒烟吧。说着,把烂豆叶似的三块钱从口袋里掏了出来。

小孙插话:别给他钱,他不是东西!

小杨没问小孙,叶海阳怎么不是东西,却先喝住了自己的老婆小孙,命小孙住嘴,说:你跟领导怎么说话呢!

叶海阳也说:你老婆很不懂事,你要好好管教管教她。他不接小杨递给他的钱,说:可笑,你以为你打发叫花子呢,你太小瞧我了吧!小杨说:不敢不敢。我刚买了车,刚出来拉活儿。真的没挣到钱。叶海阳说:我不管你挣没挣到钱,本土地不跟你多要,你给本土地三百块吧。不然的话,我把你们捆起来,押回你们老家去,让你们人财两空。小杨只好把三块钱装回口袋,说哎呀,这怎么办呢?您看缓一缓行不行,等我挣到了钱,我一定给您。叶海阳说:你别跟我耍滑头,耍滑头滑不过去。你记着本土地的名字,本土地的名字叫叶海阳。小杨说:好好,记住了,叶大哥。叶海阳说:第一次记不住没关系,第二次我就让你记一辈子。

小杨再出去拉活儿时,没有把老婆一个人放在小屋里。他把老婆扶上后面的车厢,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权当让老婆帮他押车,和他做伴。小杨这样的三轮摩托车,叫大屁股车,也叫大篷车。贴车厢两侧,有两排座位,一排座位可以坐三个人。车厢中间的空儿处可以放行李,也可以坐人。最多时,小小车厢里可以塞进十多个人。车厢里坐满人的时候极少,一次能拉到三五个客人,就算是很大收获。小杨把老婆放在车上,并不影响他的生意。相反,有一个女人在车上坐着,对别的客人等于是一个招徕。小杨后来听村长说了,叶海阳不是村里的什么干部,是一个混子。叶海阳自称本土地的土地爷,是个恶道人。叶海阳喝醉了酒,连自己的亲娘都敢骂,都敢打。村长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回,叶海阳到他娘的小卖店里偷酒喝,他娘不过说了他几句,他一巴掌抽在他娘的耳门子上,把他娘戴的金耳环都抽掉了。这样的人上不敬天,下不怕地;上不敬神,下不怕鬼。整天把脑袋提在手上,一个劲往下出溜,谁敢惹他呢!听村长这么一说,小杨着实吃惊不小。对每个人来说,娘就是天,娘就是神。连自己的亲娘都敢打的人,什么样的事干不出来呢!小孙把那天差点发生的事也对小杨讲了,亏得小杨回去及时,不然的话,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对叶海阳这样的人,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有躲。躲开一天算一天。小杨两口子躲避叶海阳的办法是不跟叶海阳打照面。他们一早出去,到晚上才回到小屋。一回到小屋,他们就闩上门,拉灭灯,休息。小屋的门口太矮,也太窄。小杨两口子能进去,带大篷子的摩托车却进不去。小屋门口一侧有一棵桐树,小杨用一根白铁链子,一把黑锁,把摩托车的前轱辘固定在桐树上。  这给叶海阳提供了机会,没搞成小杨两条腿的老婆,他要把小杨的三个轱辘的摩托车搞一搞。他带了一把锥子,摸到小屋门前的车边去了。摩托车的轮胎很鼓,也很结实,大概和小孙的屁股差不多。噗叽一下子,尖锐的锥子就扎进轮胎里去了。如同扎进了小孙的屁股,这让他深感痛快。锥子扎进去的同时,轮胎就开始放屁。轮胎的屁放得有些长,叶海阳把锥子拔出来了,屁还在放。轮胎放出的屁里夹杂着一些熟橡胶的气味。叶海阳扎的是后轮的一个轮胎,随着轮胎渐渐瘪下去,摩托车后面的车厢就倾斜下来。叶海阳暗笑,心说:我让你开,开你妈的屁吧!

叶海阳扎了小杨的摩托车,并不躲避。第二天,小杨推着摩托车到镇上去修理,叶海阳还故意问小杨:你的车怎么了?小杨估计,可能是叶海阳暗地里使了坏,把他的车轱辘扎破了。他没指出车轱辘是被人扎破的,只说车轱辘跑气了。叶海阳说:可能是你老婆的身子太沉,把车轱辘压破了。小孙这次没有上车,在车厢后面,帮着丈夫往前推。小杨说:可能吧。叶海阳说:不是可能,是一定。别让你老婆坐车了。小杨听出来了,叶海阳贼心不死,还在打他老婆的主意。一阵恼恨顶上来,顶得小杨脸都黄了。他没有再答理叶海阳,只管推着车走了。

这天夜间,叶海阳再次出手,把小杨的摩托车的三个车轱辘都捅了锥子。

小杨在叶桥村不能再住下去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句俗话的意思是,贼偶尔偷你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贼瞄准了你,接二连三地偷你,不把你偷个底儿掉不罢休。他们如果再住下去,惦记他们的贼不一定再扎轮胎,有可能撬开拴摩托车的铁链子,把整个摩托车偷走。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在外面就无法生活了。他们把铺盖卷儿和锅碗瓢盆收拾到车上,趁天还不亮,推着摩托车,悄悄离开了叶桥村。P186-P19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村庄/布老虎中篇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庆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430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1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