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王鼎钧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写国共内战时期跋涉六千七百里路的坎坷。

内容推荐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是王鼎钧先生回忆录的第三部,写的是1945-1949,战火纷飞,弹痕遍地的年代,奔驰六千七百公里的坎坷。作者在前一部回忆录发表后,“蓄势”十三年方始写成《关山夺路》,据说旨在努力为读者描摹一个“精彩的人生”:对照、危机、冲突。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是“王鼎钧作品系列”之一。

目录

王鼎钧关山夺路略图

名词带来的迷惑和清醒(代序)

第一部

1 竹林里的决定,离开汉阴

2 宪兵连长以国家之名行骗

3 参加学潮,反思学潮

4 最难走的路,穿越秦岭

5 新兵是怎样炼成的(上)

6 新兵是怎样炼成的(下)

7 两位排长怎样庇护我

8 南京印象——一叠报纸

9 南京印象——一群难民

10 我爱上海——我爱自来水

11 我所看到的日俘日侨

第二部

1 沈阳市的马前马后

2 宪兵的学科训练

3 宪兵的勤务训练

4 我第一天的差事

5 左翼文学熏陶纪事

6 我从文学的窗口进来

7 东北一寸一寸向下沉沦

8 小兵立大功幻想破灭

9 我的名字王鹤霄

10 贪污哲学智仁勇

11 秦皇岛上的文学因缘

12 由学运英雄于子三看学潮

13 满纸荒唐见人心

14 山东——从洗衣板到绞肉机

15 山东——天敌之下的九条命

16 东北,那些难忘的人

17 滚动的石头往哪里滚

第三部

1 天津中共战俘营半月记

2 为一只眼睛奋斗

3 胶济路上的人间奇遇

4 上海市生死传奇(上)

5 山东青年的艰苦流亡

6 上海市生死传奇(下)

写在《关山夺路》出版以后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父亲曾经告诉我,民国元年,他剪掉辫子,那年他二十岁。照此推算,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他五十四岁。可是依台湾的户籍记录,他老人家要小四岁。我的年龄也不准确,我家的户口资料全乱了,那年代,多少“外省人”的户口资料都错了、乱了。

当年中国大陆户政不上轨道,多少人没有身份证明,内战中逃到台湾,台湾地方政府特准他们自行申报有关资料,申报人可能说错,台湾的户籍管理员的汉文程度不高,可能写错,户籍员守法的精神令“外省人”大吃一惊,资料一经入档,任何有权势的人都不能更改,除非提出“原始证件”。大家领到身份证,有人一看,他的名字是中文大字典里没有的字,有人一看,他的籍贯是中国地理没有的地方,他只有承认那是他的名字,那是他的家乡。一位国民党中央常委、蒋介石总统的文胆,新闻界称他为“头号公民”,他为了更正他父亲的名字“两把刀打到底”,奋斗了许多年,也不知道他到底成功了没有。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我刚刚读完初中最后一个学期。我是个流亡学生,我们的学校叫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山东名将李仙洲创办。学校原来设在安徽北部的阜阳,后来迁往陕西南部的汉阴,四面都是重重叠叠的大山。抗战时期,山区比平地安全,老校长李仙洲寻找校址,人山唯恐不深,有人戏称这地方是“李仙洲的保险箱”。

我们天天盼望胜利,歌颂胜利,想不到胜利并非战争结束,而是另一场大战开始。为了回忆那一段慌乱迷惑的日子,我复查台北“中央研究院”编的大事记,日本一声投降,苏联红军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共军抢先一步进入东北,占领沈阳,成立东北局。国民政府派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飞往长春接收,受到苏联的阻挠。美国军舰替国民政府运兵,把五十二军、五十三军运到河北省秦皇岛,准备出关。这是一九四五年九、十月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东北和我的命运有重大关系。

我的注意力放在华北,尤其是山东。那时,共军攻打山东滕县、博山,黄县、曲阜、巨野、禹城、无棣,新四军占领我的家乡临沂。河北方面,共军攻长垣、衡水、磁县、迁安。山西方面,共军攻屯留、长子、长治。河南方面,共军攻开封、新乡、安阳、修武。江苏方面,共军攻淮安、高邮。由八月半到十月底,仅仅两个多月,居然发生了这么多意外,给我们这些流亡青年造成极大震撼。

为了营造和平,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从中撮合,中共主席毛泽东飞到重庆,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会谈,留下一份《会谈纪要》,中共称为“双十协定”,但协而未定,局势并未改善,各地的军事冲突继续增加。十月底,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率国军北上接收,行军至河北磁县境内遭共军伏击,军长高树勋率部投共,他是国军第一个起义投共的军长;副总司令马法武被俘,开国军一连串总司令被俘之先河。

我特别阅读了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中共鲁南区党史大事记》,卷首有三幅地图,第一幅地图显示,一九四0年、也就是抗战第三年,中共根据地大约占鲁南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日军大约占百分之三十,国军大约占百分之二十,还有大约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地方群雄争逐,来去飘忽。第二幅地图显示,一九四三年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之后,共军的地盘缩小到百分之十以下,国军的地盘缩小到百分之二十以下,日军控制的面积扩充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三幅地图显示,一九四五年十月、抗战胜利之后,日军收缩集中,只控制了津浦、陇海两条铁路沿线,国军全无踪影,百分之九十的面积全成解放区。

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县兰陵镇,本由日军占领,属于沦陷区。抗战胜利,日军撤往枣庄集中,共军接管兰陵,成为解放区。国军由江苏徐州北上接收,进占鲁南各地,兰陵又成为收复区。国军只能留下小部队据守,共军又回来把他们赶出去。兰陵一带忽而收复,忽而解放,当时叫做“拉锯”的地区。国军来了,亲共的居民要逃走,共军来了,地主、知识分子要逃走。“军事冲突”产生新的战区,“拉锯”制造新的难民,“复员”可能使我们无书可读,无家可归,政府一再告诫“复员不是复原”,我们的痛苦却是“复员不能复原”。

“复员不能复原”,家中没有信来,家人可能失去通信的自由,我们也不敢写信回家。父亲曾经托一位“传教士”带了个口信给我,教我“不要回家”,此外不多说一个字,也不写一个字,父亲为人十分谨慎,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我无法知道详情,只能猜想。日本宣布投降时,山东没有国军,受国民政府摇控的游击队,多半被共军兼并或歼灭,鲁南各地驻留的日军向枣庄集中,故乡兰陵大概立即解放了,我既然不能回去,家人恐怕也不能留下。

我有一位表姐在校本部读书,她的母亲是我的五姨母。五姨母是个优秀的基督徒,能登台证道,姨丈精通中医。表姐告诉我,她们全家逃到外地,分成两半谋生,姨母带着小表妹云游布道,姨丈带着大表哥到徐州乡下挂牌行医。我和表姐的家庭背景相同,他家既然必须流亡,我家当然无法安居。

汉阴多竹,竹竿比碗口粗,乡下人盖屋,可以用竹做梁做柱。竹林里阴凉、干净、隐秘,我常常躲在里面思索未来。那时候,国军云集徐州,准备北进收复山东,兰陵是兵家必“经”之地。我特别为母亲忧虑,她裹着小脚,有严重的胃病,怎么能再出来逃一次难?我父亲五十四岁了,他是一个守旧的乡绅,没有应变的弹性。我的妹妹十二岁,弟弟十岁(也许只有九岁),都还没有成年。一九四二年我黎明辞家的那一幕涌上心头,父亲母亲都要我接替他们负起责任,我是长子,在那年代,这是长子的命运。P3-5

序言

时下台湾青少年的新生语言,称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出生的人为“五年级生”,称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九年出生的人为“六年级生”。我生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算是个“一年级生”吧,正在述说“三年级”的故事。

在学校里,二年级的学生看不懂七年级、八年级的功课,需要解说,人生往往相反,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没见过四年级的功课,好奇,陌生,隔阂。

“天地一舞台,人生一戏剧”,演戏的人都知道舞台分成六个区,每个区都有名称。 “四年级”的时候,中国这个大舞台也分成好几个区,每个区也有名称,那些名词曾经天天见报,天天在生活中使用,到今天,那些新闻名词已成为历史名词,许多人看了觉得迷惑。

我经历过那些名词,当新闻名词变成历史名词的时候,我反而清醒过来。

今天述说那时的故事,那些名词都需要注释:

国军;指中华民国政府统率的军队。

共军:指中国共产党统率的军队。

战区: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派大军侵人中国,引起长期战争,称为八年抗战,实际上打了八年一个月零八天。那时管正在打仗的地方叫战区。

沦陷区:抗战发生后,大体上是日军从东往西攻,占领中国大片土地,把中国从北到南割成两片。日军控制的区域,中国人称之为沦陷区。

国统区:日军全面进攻,中国土地上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很长很长的战线,长线以西、由中央政府有效治理的这一半,当时被称为“国统区”,也叫大后方。

解放区:战争期间,日军只能占据城市,控制铁路公路。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和山地组训民众,发展游击武力,建立地方政权,称为解放区。

游击区:中央政府也在沦陷区发展游击武力、建立地方政权,称为游击区。

收复区:日本战败投降,沦陷区由中国接收,称为收复区。

此外还有几个热门名词。

军事冲突:对中国人来说,抗战是突然胜利的,谁也没料到日本断然求降,如何把半个中国接收过来,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严重的争执。那些年,中共在华北各地发展很快,“解放区”的数量和实力超过中央遥控的“游击区”,正规的国军都隔着千山万水。日军从小据点撤退,向大城市集中,准备缴械回国,共军立即就近填补空隙,扩充地盘,把星星点点的解放区连接成大片大片。中央政府禁止中共这样做,派出国军接收,把共军赶出去,共军抵抗,再打回来,于是这里那里都有枪声炮声。依官方的解释,这不是战争,两个国家之间打仗、而且经过宣战,才叫战争,这也不算内战,国民党和共产党尚未以两个交战实体兵戎相见,双方因争夺接收而发生的局部战斗,官方称之为军事冲突。

流亡学生:抗战发生后,沦陷区的爱国青年离开家乡,逃往大后方,称为流亡学生。政府成立学校收容他们,不收费用,还以“贷金”维持他们的生活。学校随着战局的变化迁徙不定,称为流亡学校。

复员:一声抗战胜利,报上最常见的名词是“复员”,正确的解释是“国家由战时状态恢复到平时状态”。但是当时盛传“复员就是复原”,局促在偏僻地带、降低了生活水准的党政军人员,一个个回到富庶地区,位居要津,追慕浮华。

从名词的解释,可以看出时代怎样产生了这些名词,名词的背后有种种不测的风涛,人与人之间多少难罢干休的纠葛,白纸上的黑字,俱是命运的幢幢阴影。如果“词条”增加,列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再列入内战、和谈、土改、参军,再列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那就沧桑兴亡,生死祸福,一一跃然纸上。难怪后来韩少功能用编辞典的方式写长篇小说,书名就叫《马桥辞典》。

四年级还有许多名词,最后一个名词是“迁台”,国民党主控的政权完全退出中国大陆,迁到台湾。

五十年后,我参加一个座谈会,一群热心的读友在讨论我的作品。有位细心的女士说,许多文选都收了我的《一方阳光》,我在《一方阳光》里用心描写老家的一只猫,猫在呼吸的时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家乡父老相传,猫反复地说“许送、不送,许送、不送”。

我解释,依家乡传说,世上本来没有猫,只有老鼠,老鼠太多,人类无法安居。齐天大圣孙悟空动了恻隐之心,他把玉皇大帝座下的御猫带到下界“度假”,丢下不管,御猫找不到归路,只好留在人间克制老鼠,子孙后代永远记得孙悟空没有实践诺言。有人问:这段情节可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写《一方阳光》的时候,正患着严重的怀乡病,我想起当中央政府“迁台”的时候,那个最有权势的人说过,我把你们带出来,一定再把你们带回去。可是终其一生,他没有做到。

说到这里,居然有一位读者发问:这个“最有权势的人”是谁?我为之愕然。

连“最有权势的人”竟然也有人不知道他是谁,那个时代是远去了!但是,“每个时代都是独特的时代”,都会留下独特的东西,“四年级”也有一些独特的迷离,独特的激动,独特的觉悟,应该留在人间。

那时,我“主修”过几门功课,得到许多纪念品。我收藏、谛视、摩挲,最后,我要公开。珍珠不该是蚌的私财。

后记

最近,我和作家朋友有一次对话。他说;咱们这么大年纪了,还写个什么劲呢!我说,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不是要为社会为读者写东西吗?他说,现代人写回忆录时兴别人替你执笔啊,我说,我是厨子,请客当然亲手做菜。你已写过很多了!是的,我已经写过不少,可是我总是觉得不够好,总希望写出更好的来。你现在写得够好吗?我不知道,我听说“从地窖里拿出来的酒,最后拿出来的是最好的”。

回忆录第一册《昨天的云》,写我的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第二册《怒目少年》,写抗战后期到大后方做流亡学生,那是对我很重要的锻炼。第三册《关山夺路》,写国共内战时期奔波六千七百公里的坎坷。以后还要写第四本,写我在台湾看到什么,学到什么,付出什么。我要用这四本书显示我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

最后我说个比喻,明珠是在蚌的身体里头结成的,但是明珠并不是蚌的私人收藏,回忆录是我对今生今世的交代,是我对国家社会的回馈,我来了,我看见了,我也说出来了!

书评(媒体评论)

(王鼎钧的书)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

——高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王鼎钧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鼎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2293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台北尔雅出版社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