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迟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对历经沧桑后人儿,勇敢相爱,将爱情进行到底,以爱之名抒写的现实奇迹!

《西藏生死恋》作者羽芊全纪实新作,再次感受羽芊笔下温柔奇迹。

中国电影集团、北京保利博纳、上海唐人电影等多家影视集团抢购影视版权。

在死去之前终遇见你,不算迟!

不论世间怎样变换,你都是我的初相见、终归处。

《不迟》这个故事所有情节都是根据陆路日记和尼若的口述整理出来的。一段看似平淡的爱情交集,却有着让我们再次相信世上爱情的力量。

内容推荐

《不迟》(作者羽芊)这个故事所有情节都是根据陆路日记和尼若的口述整理出来的。一段看似平淡的爱情交集,却有着让我们再次相信世上爱情的力量。 

《不迟》内容介绍:陆路,一个小有名气的风光摄影师,每年都会开车跑一趟西藏,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三个月。

尼若,拿了十五年手术刀的胸外科医生,理智和热情并存。弹得一手专业八级水平的古筝。在一次手术失败后,来了西藏支教。雪下照映着碧绿荡漾的羊湖,湖边孩子欢快起舞,长发随风飘扬,双手轻抚琴弦,这样的画面时常在羊卓雍错前出现。

陆路2007年到西藏拍藏历年时,和尼若第一次在生活中见了面,俩人一见终情。尽管他们都在竭力回避自己的感情,最终却都没能逃脱爱情的魔咒。随着相处,两人越来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今生需要的唯一。

尼若回内地,放弃一切离婚,陆路却消失不见了……

然而,陆路把房子和所有的摄影图片留给了尼若。从此以后,尼若开始尝试着摄影,带着陆路留下的行走笔记,背着爱人用过的摄影包、拎着爱人用过的照相机,沿着爱人走过的路线,每次住宿,她都会特意选择陆路生前住过的店子,指定要他曾经住过的房间,每年如此寻找他走过的任何地方。

究竟发生了什么?陆路去了哪里?尼若年复一年的寻找会有结果吗?

目录

序——《不迟》的来历

上部

中部

下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年前的三月。

西藏发来了支教回复。三个月前,她因一起手术失败而情绪低落,上网无意中看到西藏农牧区缺小学老师,想也没想顺手就填了申请表寄过去。她没有想到会通过的,自己毕竟是个外科医生,没有一点执教经验,加上语言不通,怎么可能去牧区当一名小学老师呢?

然而这张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她的名字以及她要去的小学:曲果教学点。

尼若面无表情地把通知单放回袋里,发动车驶上大街,汇入长长的车流。

两边的商店灯红酒绿,打扮时尚的姑娘小伙挽着手臂,飞快地穿过如蜗牛般蠕动的车沉,跑向马路的另一边。

尼若回到小区,把车开进地下车库,从内部电梯上了四楼。

打开门,一阵夸张的男女呻吟声传来。

叶磊牵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人出现在楼梯口,看到下面客厅里捧着一杯白水,端坐如菩萨的尼若时,脸色顿时煞白。

年轻女人见势不妙,畏畏缩缩地向门口走去。

“我……”叶磊看着面无表情的尼若,不知该如何开口。

尼若站起,转身进了书房。

没有吵闹,甚至连质问都没有。

自始至终,尼若没有看叶磊一眼。客厅里除了男人的呼吸,寂静无声。

仿佛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过。

接下来的几天,尼若再不进卧室睡觉。尽管叶磊换掉了所有的床上用品,小心翼翼地又是赔罪又是买礼物并发誓自己这是第一次鬼迷了心窍,保证今后不再犯,尼若还是沉默,只是书房里的筝声常常一弹就是半夜。

“最近好吗?好久没看你上网了,我在博客里发了些水的图片。”陆路发短信给尼若时,尼若刚做完一个手术,正看着电脑上他拍的图片发呆。其实她还是去看他的博客,甚至比过去还频繁。因为她需要排遣不良的情绪,纠结的心事不利于每天繁忙的工作。

“我正看着,美极了。你是怎么拍的,怎么把水都拍成了线?”

“慢速啊。八分之一秒,就会出来这样的效果。”

“等有机会,跟你学摄影如何?”

“好啊。有你这么个学生是我的荣幸。”陆路随机还发来一张西藏孩子的图片。照片上的孩子笑得那么开心。 “我三年前拍的,这个孩子已经不在了。去年心脏病死了。”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照片,尼若的心抽了一下。少顷回道:“高原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太遗憾了。”

“是啊。你真的要去西藏吗?”

“还没决定。”

“我建议你好好考虑一下。毕竟你是个医生,当老师未必合适。何况,那个学校的条件太差了。我去过的。”  .

“我明白,谢谢你。”

这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推门走了进来,尼若放下手机,抬头看着那张精致描画的脸,习惯性地扯了扯嘴角。

叶磊的情人,居然找上门来了。

女人坐到凳子上,有些心虚地看了看尼若,欲言又止。

尼若看着她,就像看一张透明的纸, “是不是等不及了?”

女人偷觑了尼若一眼,从包里拿出一张化验单和一沓照片递给尼若。

尼若接过,一张张地看着,顿时血脉贲张。照片上的叶磊搂着眼前的女人,在各地游玩,两人都笑得开心灿烂无比……

“对不起,王阿姨,我有了他的孩子,孩子不能没有父亲,请你成全。”

“你的意思是……”尼若放下照片,右手习惯性握住左手,用力捏了一下。看着女人涨红的脸,平静地说,“我的孩子就可以没有父亲?”

女人显然没想到尼若会有此一问,怔了一下,说:“不……不是的,我是说,我还没毕业,我父母会气死的。”

尼若悲怜地看着对方,看来叶磊的自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你想生下这个孩子?”

“医生说我不能做人流,孩子太大了。”

“我记得那天你们在一起时,叶磊说过不能给你婚姻的。”

“如果……如果……你们离婚的话,他应该会跟我……结……结婚的。”女人不敢抬头看尼若,只是低了头看脚尖。

尼若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小三”。鬈发束在脑后,年轻的脸庞上擦了一层莹白的粉,一身半透明的薄纱裙,酥胸半露。这样的一个女人,是养不活自己的,只能附着在男人身上。“你就这么有把握?”尼若说。

“我……”

“你回去吧,好好抓住叶磊。”尼若说,转身动了动鼠标。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幅蓝天白云放牧人的照片,那是陆路的作品。

值完夜班,尼若回到家,把离婚协议给了叶磊。

离婚是件很辛苦的事,特别是对于叶磊这种男人。女人对他来说就像身上的衣服一样,随时可以更换的。妻子却不能随便换,妻子不仅是男人的面子,而且是最好的挡箭牌。如果家里没个名正言顺的女人,上过的女人都想嫁给他,他还怎么活?

尼若是明白这个的。

所以,一切没有摆上桌面的时候,她忍。如果事情摊开了避无可避,女人逼到南墙上还怎么下来?

叶磊知道这次自己做得太过了,所以特别收敛了些,请来两边的父母劝尼若,按时去医院接她下班,甚至破天荒地下了厨房。

尼若冷眼看着,既不催促他签字也不同意恢复从前。闲来,她就在网上翻看陆路的博客,看那些关于西藏的精美图片。

就这样熬到了月底。

去不去西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

尼若在医院里忙了一天,傍晚于夏突然来了。两人是高中同学,于夏五年前去西藏旅游,从此心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位置,索性辞职去了西藏,现在在拉萨经营着一个小客栈,不求赚多少钱,只求能随时随地享受高原灼热的阳光。

下班后,两人去了不远处的酒吧。

“你还准备过下去?”于夏面前放了一桶德国黑啤,晶亮的玻璃杯也斟满了。她怜悯地看着尼若。

“他不同意离婚。”尼若说,抿了一口菊花茶。拿手术刀的手,绝不碰酒杯。就算在最需要醉的时候,她也谨记着职业忌讳。

“他为何不同意?因为钱?”P14-17

序言

认识尼若,得缘于拙作《藏婚》,那时的她和很多读者一样,天天追着我更新,她说我的小说吸引她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西藏”二字,因为她和她爱人都在西藏生活过。

最初我以为他们夫妇曾经援过藏,直到有一天,她说了她的职业是医生,她的爱人是个摄影师,现在已经不在了。西藏是她这辈子永远忘不了的地方。

尼若的故事触动了我,不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有多轰轰烈烈,而是男主人公的职业:摄影——只拍西藏。因为我也喜欢摄影,还差点成了职业摄影师。尼若给我发了很多陆路拍的图片——有藏北的牧场,也有藏东南的民居,有风光也有人物。陆路的片子有个特点:减曝特别厉害,调子较暗,构图非常完美。西藏在他的镜头里,美得像天堂。

熟悉之后,尼若开始聊她自己的生活。她喜欢古筝,从小就弹,三十多年了。她的古筝是紫檀木的,面板在一次搬运时有些开裂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换?她说不能换,因为她曾经用这架古筝给爱人弹过《春到拉萨》。

我也有架紫檀木古筝,同样裂了面板,不过我马上就换了新筝,而旧筝却一直躺在筝盒里舍不得扔掉,倒不是有什么感情需要纪念,只是舍不得它曾经陪伴我的几年时光。尼若再次触动了我,一个能弹《春到拉萨》的女人,而且是个医生,该长得什么样子啊?我无数次想象着她长发覆背在月色下为爱人指尖跳舞的场景。

突然有一天,尼若说: “我给你寄了样东西,你收到后别问我任何问题。”

我以为她寄的是礼物——糖果或地方特产之类的。因为那段时间,我的零食柜里堆满了粉丝们从各地寄来的零食。

收到后发现是个很旧的笔记本,我有些吃惊。我分三次把它看完了,看的时候,不时停下回忆里面提到的地方。日记中记录了关于他们爱情的片段,文字并不优美,很多时候甚至只是简单交代他们某月某日在某个地方拍了一张什么样的片子,却把我感动得一塌糊徐。当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两个人的结合不再是因为爱情,而是大房豪车和钞票,爱情已经变成了让人最不在乎的东西,而如今居然还有人为它不顾一切,能不让人感动吗?就像我后来跟一个读者交流时他说的话:“他们那么大年纪都敢去爱,我还不到三十岁,为什么就对爱情绝望了呢?”

于是我跟尼若说,我想把他们的爱情写出来。是的,这时候我不想再用“故事”二字,我觉得用“故事”去归结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是一种亵渎。

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写完《不迟》,这期间他们的爱情始终感动着我。写作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他们昔日的生活,跟着他们喜跟着他们悲,有时候几天都写不出一个字。写到后半段,当他们的爱情在最绚烂、最耀眼的时候,戛然而止,我非常悲伤,整个人都处在一种说不出来的无助当中,仿佛我的生活也就此停止了。

全稿完成后我传给尼若,她有~周没跟我联系。再联系时她说,她看后无法跟我说话,因为她太悲伤了,仿佛过去的那些目子就在昨天。

我的编辑王若雅老师告诉我《不迟》的封面设计完成了,我发给尼若看了,她第二天给了我短信: “羽芊,能不能在封面上帮我加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我心上。”

“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我心上。”简单的十二个字,却是尼若生活的全部。

现在我和尼若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无论她去哪里,都会给我个电话让我知道她平安。其实现在对于尼若来说,身体的平安与否她根本就不在乎了,对爱人的思念让她不顾一切,她敢独自一人翻越川藏线上最险的路段——雀儿山,并且亳不在乎地抽着烟,也敢独自一人深入藏北荒原与狼共舞。她常跟我说,也许哪一天,她就这么走了,走在寻找他的路上,那是她最圆满的结局。

我不想劝她要好好活着之类的话,当爱情成为奢侈,相比起那些一生从没感受过爱情美好的人来说,尼若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只能祝福她和她的爱人,来生一定要在一起,生死与共,再不准抛下对方独自上路。

后记

二○○七午七月七日

我决定了,今生就伴地过了。不管我们有没有世俗的邢个结果。

帆知道是尼若救了她后,什么都没说。出院后约了厄若喝茶,不知道她俩说了什么。厄若回来没说,我也没问。再说,问又有什么意思呢?

尼若先回上海,她要回去处理私事。我准备在拉萨多待几天,拍更天的八廓街。夏天信很少,大部分都是游客。

二○○七午七月十二日

下大雨,待在宾馆里看照片。这几天的片子育几幅还可以,昨天早上拍的一个老太太追她逃跑的转经年的镜头,感觉梃好。

地的事也不知道处理得怎么样了?没问她。这事,催也没用。

约了两个驴交从川藏线出去。两李的川藏线是茅一次走。都说夏天特别漂亮,只怕不是是我想拍的那种,不过感受一下总是可以的。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的早上七点,陆路一行三人从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往回走。

雨季的川藏线确实不好走,特别是怒江峡谷,道路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有时泥石流下来堵塞公路,一堵就是十天半月的。

幸好陆路一行不赶路,堵上了就安心待在车上,通了又慢悠悠地前进。这不是个适合拍照的季节,大多时候河谷里都雾蒙蒙的,通透度很、差,片子发灰。偶尔有一个好天气,却又没什么好拍的。

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他原本可以从更好的青藏线出去,或是把车放在拉萨选择飞机出去,甚至不回内地只在拉萨等着?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季节这条路出去?他自己也有些不明白。可能,只是可能,他想多挨些日子,想让每天的困难多一些,以冲淡心底的思念和……担忧?

二○○七午七月十六日

他妈的这种天气走这条路真是个错误的选择,到处塌方,只要墙上就不知道什么时候通,方便面卖到十块钱一碗。片子也设什么意思,通透度很差,总是雾蒙蒙的。因为没在这个李节走过所以才选择从这条珞出去。不知道地的事处理得怎么样了?也不敢问地。如果我出事,我在南京的房子和这些干所拍下的照片全部归孱于王尼若。这是戒唯一所拥有的东西,留给我最爱的女人。

晚上住在札西的小家店里,每次来都位在这儿。可午午都没什么更化。屋里一股酥油味,到处都是灰尘,不过这哥们梃义气,见到我很高兴,我们四个人,望掉了田鬣白酒,还是睡不看。

人想人,真他妈要想死人的。

这是陆路的最后一篇日记,发黄的页面曾经沾到了一起,字迹有些晕开。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陆路没消息了。

尼若回到上海后,以几乎净身出户的方式离了婚,安心等着爱人归来,不想等来的却是一个沾满泥沙的摄影包和一本肝肠寸断的笔记本。

公安告知:在怒江边上找到这些,车子掉进了怒江,人恐胯……唉……

她和陆路的妹妹飞去西藏,处理陆路的后事。

支教结束后,尼若回到原来的医院,依然从事心脏外科的工作。每个周末她都要回到南京,因为那套两居室里弥漫着爱人的气息。休息时,她会在电脑上趴到深夜,把陆路生前的照片整理分类,拿了一部分去放大,挂满了所有的墙壁。

他的人走了,他的灵魂还在。

无论是尼若工作的电脑还是平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屏幕上都是一幅她和陆路在羊湖边相依看日落的自拍照。

陆路留下的那个摄影包已经洗干净,就摆在床头柜上,它承载着尼若对爱人的所有思念。

尼若常常打开,泪流成河。

拉好拉链,尼若把包抱在怀里,坐到夜静更深。

尼若尝试着摄影,她买回一台佳能EOS-1DMarkⅢ和128~300的头填回摄影包里。陆路留下的行走笔记成了她最好的老师,也成了她最好的向导。背着爱人用过的摄影包、拎着爱人用过的照相机,沿着爱人走过的路线,每次住宿,她都会特意选择陆路生前住过的店子,指定要他曾经住过的房间。行走对她,不是记录,而是回忆,用镜头里的风光回忆,用脚步对大地的丈量去感受逝去的岁月。她从没觉得陆路不在了,他的灵魂、他的音容笑貌,甚至他的味道,都无时无刻不在。

那颗雨花石,她一直带在身边。每次弹琴对着满屋子的照片和书桌正中的摄影包,反反复复弹《春到拉萨》。

仿佛他没有远走。

仿佛他就在她身边。

常有朋友劝她把陆路忘了,说她应该拥有自己的幸福。尼若总是笑笑,说自己现在很幸福,因为有回忆;因为爱了就无怨,牵手了就无悔。她总感觉陆路没有死去,她说他只是迷路了,终有一天他会从怒江边,沿着归路,沿着她古筝舒缓的旋律回家,回到爱他的女人身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羽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6656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