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悲鸿(附光盘从画师到大师)
内容
编辑推荐

流浪画师终成艺术大师!

《百家讲坛》新锐主讲人吕立新全新讲述一代宗师的艺术和人生!

《徐悲鸿(附光盘从画师到大师)》从徐悲鸿的困顿少年讲起,到他四次上海行的凄惨经历,以及如何有幸得到了大师的帮助,拜师学画,留学法国,以及最后成功,并以颇富感情的笔触,讲述了徐悲鸿与三位女性的浪漫爱情。

内容推荐

《徐悲鸿(附光盘从画师到大师)》共8章内容,从徐悲鸿的困顿少年讲起,到他四次上海行的凄惨经历,以及如何有幸得到了大师的帮助,拜师学画,留学法国,以及最后成功,并以颇富感情的笔触,讲述了徐悲鸿与三位女性的浪漫爱情。

《徐悲鸿(附光盘从画师到大师)》的作者为吕立新。

目录

第一章 艰难求索

第二章 命运转机

第三章 越洋逐梦

第四章 画坛伯乐

第五章 复兴之声

第六章 抗战岁月

第七章 坎坷情路

第八章 往来千载

后记 再登讲坛全记录

徐悲鸿年表

试读章节

徐悲鸿这一时期遇到的第三位巨人是谁?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宗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他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除祭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了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1916年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在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先生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营救被捕学生,后来被迫辞职。毛主席曾称赞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是怎样帮助徐悲鸿的呢?

徐悲鸿夫妇到北京后生活非常拮据,一位好友看到这一情况后,便介绍徐悲鸿去拜访蔡元培,请蔡先生为徐悲鸿安排个职务。蔡元培见到徐悲鸿后,立刻被他的才华打动,马上聘请徐悲鸿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这时的徐悲鸿年仅23岁。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估计大家想都不敢想。

由蔡元培先生发起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研究绘画艺术的美术团体,当时很多有名的大画家都在研究会中担任导师,如陈师曾、胡佩衡等人。

蔡元培先生把年轻的徐悲鸿请进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对这时的徐悲鸿起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徐悲鸿的社会地位得以飞跃式提升,这位从上海初来乍到的青年画家一步便踏进了当时北京的主流文化圈,与那些最有影响的大文人、大艺术家并肩站在了一起。看看徐悲鸿当时结交的都有谁?陈师曾、梅兰芳、鲁迅、胡适、沈尹默、周作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

其次,加入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使青年徐悲鸿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也正是因为借助了这个平台,徐悲鸿才有机会将自己的观点传达出去。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平台的高度,徐悲鸿的观点才得以被社会广泛关注,产生影响。美术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知道有个很有抱负的青年画家叫徐悲鸿。

那么,这一时期徐悲鸿关于艺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画改良。可以说,徐悲鸿一生所有重要的言论和行为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的改良中国画的理想进行的。

1918年5月14日,徐悲鸿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发表了他那篇非常著名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画改良的方法》。接着,演讲稿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影H向越来越大。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颓败了,而颓败的原因就是守旧。他在比较了古今绘画和中西绘画之后,提出了以写实来改造中国画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方案一就是他那段非常著名的论断:“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好的技法、好的笔墨、好的思想、好的内涵都要保持,濒临消失的好的东西要继承发展,不好的东西要改进,不足的要增加,要把西方绘画中可吸收的东西融进中国画中来。可以说,徐悲鸿的改良中国画思想影Ⅱ向了自他讲话以后时至今日的中国画坛,也成为了20世纪中国美术界争议最激烈的话题。我们通过徐悲鸿这篇饱含激情的言论,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青年徐悲鸿主动地承担起了开中国绘画一代新风的重任。

那么,作为一名画家,徐悲鸿在这一阶段的绘画艺术又是怎样的呢?这一时期徐悲鸿先生的作品流传下来的非常少,但是我们通过下面的两幅也能看到他艺术的大概。 

我们先看徐悲鸿画的《三马图》。

大家知道,在中国近代画坛,徐悲鸿的动物画成就卓越,独步画坛,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特别是他画的马,更是几乎成了中国画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这幅《三马图》是现存徐悲鸿最早的画马作品,从题款上看,是为哈同花园主管姬觉弥所作。这幅匦基本上还是以写实,留影为目的的,还不是。正宗的国画,应该属于水彩画。画中骏、马、松树,刻画得非常细腻。,三匹骏马同时望向一侧,好像被什么吸引,形象传神,英姿飒爽。三匹马分,别用了黑、白、赭三种颜色,并极力表现了马的肌肉的凹凸。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徐悲鸿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尝试西画的画法:讲透视。注:重明暗变化以及解剖结构,造型也爿}常准确,光感,质感、动感都很强。

我们再看一幅《西山古松柏努,这幅画是徐悲鸿1918年带学生去北京西山写生时创作的。P45-47

后记

因为“百家讲坛”的《水墨齐白石》(图书出版时书名为《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所以,我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决定再次登上“百家讲坛”。在2010年盛夏7月,流火的季节,在朋友聚会的餐桌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节目编导——聪明的王珊姑娘。她笑呵呵地说:“好啊,您啥时准备好我们就啥时开录。”我非常清楚这个决定将给我带来怎样的压力。在“百家讲坛”讲课有多难,只有讲过才知道。王立群老师说:“世上无难事,最难百家讲坛。”毕淑敏老师说:“整夜失眠再也不会去讲了。”那天,方志远老师从台上下来,到休息室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有压力呀。”

对我而言,这次讲徐悲鸿比上次讲齐白石还要难。

讲齐白石之前,我先用了一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书,然后根据书稿再改写讲稿,相对要容易些。而这次是边写边讲。每月两讲,将近两万字。这两万字不是在编故事,而是要在浩瀚的史料中找寻徐悲鸿先生的足迹,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他的艺术,这也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接着还要把写成的讲稿烂熟于心,然后,再在演播大厅的多部摄像机下讲好,录制下来。

……

2月10日,北京终于迎来了冬天的第一场小雪,这是60年来北京下雪最晚的记录。在天安门东侧美丽的菖蒲河边我给几位同事留下了一张合影,他们为我做了很多工作,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是李延、贾艳平、顾莹、于雪芳、殷军(从左至右)。当然,支持我的还有更多没在照片上的人。

2月23日下午,像以往一样我被安排在最后出场,我很好地掌控了现场,节目录制很顺利。在演播室,高虹总导演给了这样的评语:台风端庄,神态自然,语言干净,潇洒儒雅。

第二天顾莹将这句话发到了微博上。我也是通过微博才看到这样的评价,我做了转发,谁不愿意听好听的话呢?转发时,我加上了一句话: “是在鼓励我,过奖了。”

走下讲台,心里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轻松。平静,说明了我的成熟。

王珊对我说:“给您半年时间休息,然后录下一位大师。”

天哪,还是让我先喘口气吧。

回到办公室,我发了一条微博:今天,CCTV《百家讲坛》节目《写实徐悲鸿》顺利完成了前期录制,我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当然还应该补上一句:图书出版时,书名是《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深刻地感到,大师的笔下流露着善感的灵魂,宣泄着热烈的创造欲,写出精心刻画的人体,点画披离的鸟兽,山川则极明晦变化,人物则尽栩栩传神,造型既求精到,复尚简约,涤琐除烦,浓线勾画之间自然地流露着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韵味。假设徐先生没有对生活的深切认识和对造型艺术的千锤百炼、对优秀民族遗产的悉心钻研,是难以做到的。

——画家、教育家吴作人

徐君以20年素描写生之努力,于西画写实之艺术已深入堂奥;今用纵横其笔意以写国画,由巧而返于拙,乃能流露个性之真趣,表现自然之理趣。徐君现已趋向此大成之道。中国文艺不欲复兴则已;若欲复兴,则舍此道无他途矣。

——美学家、诗人宗白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悲鸿(附光盘从画师到大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立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7963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