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琳编著的《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是在国内外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行的文献资料和出土的考古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形成及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衰弱过程,对魏晋南北朝史的深入探索和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图书 | 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洪琳编著的《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是在国内外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行的文献资料和出土的考古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形成及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衰弱过程,对魏晋南北朝史的深入探索和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夏国是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南迁匈奴的一支——铁弗匈奴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强盛时期所领有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陕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中部一带。自407年建立政权至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存在了大约25年时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这一少数民族所建的政权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门论著。吴洪琳编著的《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拟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历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对夏国的历史作一全面、系统的探讨。 《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铁弗匈奴的形成及其早期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铁弗匈奴族称、族源等问题进行回应。东汉末年,内迁并已经深入到中原内地的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支,在中原王朝有关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其子刘猛迁居雁门,此后又率部叛逃出塞,与兴起于我国东北、因匈奴南迁而迁居匈奴故地的鲜卑错居杂处、混血融合,形成一个“胡父鲜卑母”的新族体。此族体至刘虎时始称“铁弗”。铁弗匈奴形成之后,逐渐成为北方比较强大的一支少数民族势力,其早期活动主要是与拓跋鲜卑争夺代北,后因多次失利而逃居朔方地区,与北方其他政权联系密切,接受封号,并继续与拓跋鲜卑隔河相争,最终以其政治中心代来城被攻破而暂告结束。 第二部分,夏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从当时北方的形势分析了勃勃东山再起的原因以及建立夏政权的经过。夏政权建立之后,勃勃审时度势,对当时的形势及后秦内部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为新兴的夏政权制定了明确可行的政治目标,即以“云骑风驰”、“游食自若”的方式,逐渐蚕食后秦北方的领土,最终夺取长安。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引下,夏政权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既定目标,攻占了后秦都城长安,并称帝灞上。攻占长安之后,勃勃拒绝了群臣的请求,放弃定都长安,重返统万。对于此举,本部分从夏国当时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夏国的衰弱及其历史影响。攻占长安意味着夏国走向极盛,但同时也为其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预期目标的实现,使得夏国必须面对两个比较强大的敌人:北魏和刘宋,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夏国无法向南、向东发展,只能转而向西,因此勃勃多次攻扰西秦,与北凉联盟。425年,勃勃卒于统万城之永安殿,此前其诸子因太子的废立发生了权力之争,几方都动用了大量的兵力,导致夏国走向衰落,最终随着统万城的失守、赫连昌及赫连定的被擒,夏国灭亡。对于夏国衰落的原因,本部分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对铁弗匈奴在夏政权灭亡之后的去向,即归入北魏、融入吐谷浑等情况也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及其对朔方地区的开发。 第四部分,夏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夏国的中央职官制度主要是沿袭了魏晋以来的职官制度,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即随意性和实用性;在地方行政体系上并不完全像学者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只设州不设郡县。从文献及有关考古资料来看,夏国也曾设有郡县,至于所设郡县的职能是什么、是否健全,因资料缺乏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从中可以看出,夏国在攻占关中地区之后,试图在地方行政上有所作为,只是历史并没有给它提供这一机会而己。 第五部分,夏国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铁弗匈奴无论是建立政权之前,还是建立政权之后,主要是以游牧经济为主;虽然有农业,但大多是零星进行的,而且并不一定是铁弗匈奴本民族进行的,即使是在建立政权之后、甚至是攻占长安之后,夏政权都没有及时进行经济转型。 第六部分,附论——都城统万城的研究。主要介绍和论述了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概况;夏国建国初期统万城一带的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契吴山的地理位置;统万城的沿革,如与奢延城、大城的关系、统万城的基本布局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铁弗匈奴的形成及早期活动 第一节 铁弗匈奴的形成 一 东汉以来南匈奴的内迁 二 铁弗匈奴的形成 第二节 铁弗匈奴的早期活动 一 西迁朔方 二 助秦灭代 三 代来失守 第二章 夏国政权的建立及其发展 第一节 铁弗匈奴的再度兴起 一 再度兴起的背景 二 勃勃崛起于朔方 第二节 “大夏”国的建立和发展 一 夏国的建立及立国方针的制定 二 蚕食后秦岭北 三 与北魏的零星冲突 四 攻占关中及称帝长安 五 放弃定都长安 六 关于勃勃改姓“赫连氏”的问题 第三章 夏国的衰亡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夏国的衰弱与覆亡 一 由盛转衰的夏国 二 统万城的陷落 三 大夏政权的覆灭 四 夏国灭亡原’因探析 第二节 铁弗匈奴的去向 一 归入北魏 二 融入吐谷浑 三 其他 第三节 夏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 铁弗匈奴对朔方地区的经营开发 二 对北魏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几个夏国降臣 第四章 夏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第一节 职官制度 一 文官系统 二武官系统 三 地方行政制度 四 封爵制度 第二节 军事制度 一 部落兵制及特点 二 配兵制及特点 三 复杂的军队成分 四 兵种构成及作战特点 第五章 夏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一节 以游牧业为主的经济形式 一 游(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第二节 夏国的文化 一 语言、文字 二 文学、史学 三 其他 第三节 胡汉杂糅的社会生活习俗 一 衣食住行 二 婚姻及其他习俗 第六章 附论——大夏国都城统万城研究 第一节 统万城遗址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一 统万城遗址的发现及考古发掘 二 统万城遗址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统万城的地理环境与交通 一 夏国建立初期统万城的生态环境 二 统万城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三 朔方地区对于铁弗匈奴的意义——兼论夏国定都统万城的原因 第三节 统万城的基本布局及沿革 一 统万城的基本布局 二 统万城的沿革 第四节 统万城的价值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铁弗匈奴与夏国大事记 附录二 铁弗匈奴世系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洪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955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3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