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1)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把剑,挑起整个雄浑大唐;

一轮明月,映照出千古悠悠气象;

凭栏佳人,勾出整个王朝的旖旎风流;

一尊佛,浮现出那个时代的雍容大度,那些人,那些事儿,神马浮云……

周慕白的这本《唐朝诗人那些事儿(1)》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唐朝的29位诗人们的生平事迹和逸闻趣事,再现唐诗风貌,也以另一种方式让读者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感受“盛唐气象”。

内容推荐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1)》精心选取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的29位诗人,通过这些诗人生活的轨迹,试图重现那个伟大的诗歌时代。那些人,那些事,不应随着历史的尘埃而被掩埋,作者周慕白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上下纵横,借古讽今,在还原唐朝诗人性情和生活的同时,古今对照,以期对现时的人有所启迪,读有所得。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1)》洋洋洒洒约二十万言,结构清晰通活,每位诗人即为一章。29位诗人的奇闻趣事串起来就是一个大唐诗人生活的真实传奇,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一一品味盛世大唐的诗人别样风情。

作者以诗人的角度刻画大唐气象,以故事的形式解构唐朝历史与诗歌,视觉独特,文字幽默,文笔洒脱,属难得之上乘佳作!

目录

王维:全才型的诗人/001

千古神话李太白/014

失意文人的样板——孟浩然/027

风流天下的“小杜”杜牧/033

王之涣:演绎盛唐气象/044

李商隐:一个真正的忧郁王子/048

恃才傲物的天才诗人王勃/055

堕落天使——一个真实的鱼玄机/064

王昌龄:“七绝圣手”书写大唐盛世/073

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的柳宗元/077

孝心无价孟东野/086

花花公子温庭筠的那些荒唐事儿/092

李绅:“悯农诗”为民申冤/100

崔颢与黄鹤楼/107

枫桥夜泊,寒山留名——张继/112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117

唐朝的社交专家——卢纶/122

天涯浪子——诗人张祜/126

李贺的惊天地、泣鬼神/132

一代苦吟寒士——贾岛/142

徐凝:二分明月/149

乐府诗人——“穷瞎张太祝”/153

顾况:红叶为媒,诗歌传情/159

红颜薄命——一代才女薛涛的故事/166

豪气冲天的刘禹锡:天生的乐观派/174

旷达豪放,风流潇洒——“诗狂”贺知章/185

杜审言:原来人是可以如此自恋的/189

李益:越老越得意/195

皮日休:晚唐余音/202

试读章节

后世的人们一提到唐诗,总是会最先想到李白与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这两个人怎么怎么厉害,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等等。

其实在盛唐时期,还有一位大诗人能够与他们两人相提并论,这就是王维。当时就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的说法。要知道,21世纪最缺什么?

——人才!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西祁县人。

要知道,古人起名字那都是有来历的,尤其是有身份的人。王维就是个有身份的人,所以他的名字就很有来历。

大家把王维的名与字连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叫“维摩诘”。那这个维摩诘究竟是什么呢?

维摩诘乃大乘佛教的一位居士,是著名的菩萨,不同的是,人家都是在寺庙修行,而他却是在家里修行,所以也可以称他为“在家菩萨”。“维摩诘”——意思是说以洁净没有污染而著称的人。

毫无疑问,王维是人家的铁杆粉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在早年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不人家怎么叫“诗佛”呢!并且他也喜欢在家修行。

顺便说一下,王维受禅宗影响很大。禅宗就是汉传佛教中众多的宗派之一,创始于菩提达摩,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武学的创立者了;兴盛则在禅宗六祖慧能时期,那段有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出自六祖慧能的口中,还有就是,他还说过什么风动帆动心动之类的话。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的早年经历。

确切地说,王维是个天才,与小他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时均聪慧过人。并且王维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来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以后,王维凭借自己非凡的才艺,立刻就轰动了京城。当时的王公贵族都以能够结识他而感到万分的荣幸。那叫一个少年得志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但王维并没有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而是广交朋友、积累人脉,以便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再创辉煌。比如说,他当时就结识了很爱才的岐王。

要说这王维就是牛,果然在年仅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不佩服不行啊!要知道唐朝的进士录取率是很低的,人家杜甫考了大半辈子都没考上。

《集异记》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记载: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估计家里是相当有背景的,他使人走通了当朝公主的后门。而这个公主呢,不是别人,她正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同母胞妹,权势很大。所以,这位公主便授意京兆府主管考试的官员,要以这个张九皋为“解头”(唐代由州郡保举士人到京城应考叫“解”,被保举人里的第一名叫“解头”)。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潜规则”了。

应该说,这个托关系走后门历来都有,唐朝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这时候的王维也即将应试,也想当这个解头,可你王维的靠山只是个岐王,其权势哪里比得上皇帝的亲妹妹公主呢?可这个岐王偏是个爱才的人,觉得王维有能力当这个解头,于是想了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美男计。要知道,王维在年轻时那是很帅的。

于是,有一天,岐王让王维穿上了一套华美的衣服,顺便还带上了他心爱的琵琶。岐王便以酒乐为公主奉宴为名,带他来到了公主府。

王维一到,立刻就引来了别人的注目。  “乖乖,这小伙子长得真俊嘞!”

公主看到后,眼睛一亮,便问岐王:“这位帅哥是谁啊?”

岐王便说:“这是我的一位乐师,精通音律。”说着便让王维为公主弹奏一曲。

好,等的就是这句话。接下来王维便开始表演了,只见他轻抚琵琶,声调哀切,片刻之间就让满堂宾客为之动容。

公主也动容了,直接问王维道:“这是什么曲子?”

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

公主感到十分惊奇,非常高兴。坐在一旁的岐王看形势一片大好,紧跟着便说:“我的这位乐师可不光是精通音乐,如果要说到文章诗词那更是了不得,我敢说简直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公主惊讶万分,不太相信,便问王维可有诗歌,拿出来大家看看。

于是王维便将准备好的诗歌献上。公主一读,果然了不得,还说这些诗都是她读过的,以前一直认为是古人写的,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你所写的,呀呀呀!

于是公主便让王维更衣,不再把他当做伶人了,而是把他奉为座上宾。

王维继续表演,只见他仪表堂堂,坐在那里与其他宾客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且语言风趣幽默。最终,王维以其渊博的学识、风流的谈吐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当然也包括公主。

岐王看戏也演得差不多了,王维这个小伙子呢,着实表现良好,堪称演技精湛,现在只差关键的最后一步了,于是便说:“如果这小伙子能够成为今年京兆府的第一名,那真是国家的荣幸啊!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公主说:“那为什么不叫他去应试呢?”

好,就等你这句话了,“可是我听说您已经嘱咐好,要把这个解头给那个张九皋。”

公主笑说:“嗨,那是因为有人求情,哪里是我要给那个张九皋啦!”

好,大局已定,于是公主便对王维说:“你要是想当这个解头的话,我当全力推荐你。”

就这样,王维做了解头,就此一举登第。

这一年是开元九年,公元721年。

有人要问了,这位公主究竟是谁呢?也许有人会说,这位公主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

这想象力太丰富了。

在这里,我想明确地告诉你们,这纯属瞎说,要知道,王维比人家太平公主小了整整三十七岁,太平死的时候王维才十三岁,小毛孩一个。

其实这位公主名唤持盈,就是玉真公主,太平是她的姑姑。

关于这位公主的故事,要用现在狗仔队的话来说,那是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因为她跟两位大诗人都闹过绯闻:一位便是上面提到的王维,另外一位乃我们的大诗仙李白是也!

据八卦周刊报道,上面《集异记》里记载的这个故事,乃是岐王与玉真公主唱的双簧。有才又有貌的王维实际上是岐王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情人。

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去世,据说十有八九就是因为王维被玉真公主霸占而气死的。而王维因为感到内疚,所以才发誓终生不再娶;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玉真公主不让他再娶。总之,他后半生的三十年确实是孤身一人。

至于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据说跟玉真公主也有一腿。八卦周刊为此还罗列了大量的证据,说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还说王维和李白曾因公主而争风吃醋,老死不相往来。

说来也确实奇怪,只要略知唐朝文学史的人就不难发现,李白与王维,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竟在自己的诗文中只字都未曾提到过对方,甚至在正式的文献当中,也找不出他们之间交往的任何痕迹,这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了,这是为什么呢?P1-4

序言

余秋雨先生在其著作《笛声何处》中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充分成熟以后产生了三种群体性痴迷,这第一就是唐诗,另外两个则分别是书法和昆曲。的确,这三种文化引领了中国文化人几千年来的不断追求。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唐诗和书法,因为昆曲大约产生于元末明初,明清时期达到极盛,距今不过几百年的时间。

说到唐诗,就不得不说说宋词了,因为唐诗与宋词乃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只可惜两宋的积贫积弱给宋词抹上了一层无法洗掉的暗淡——国家的长期分裂,强邻的不断入侵,加上政治的腐败与黑暗,这一切都使宋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逊色于唐诗。相比较而言,唐诗所处的国家环境就大不相同,要比宋词好得多。泱泱中华,盛世大唐,历来都是后世的人们歌咏的对象,曾几度梦回,也曾几度遥望。在这里,有唐太宗奠定的基石,有武则天的飞扬与落寞,也有唐玄宗的开元全盛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因此,唐诗的气象是宏大的,是开阔的,山水田园、边塞荒漠、亭台楼阁、江山锦绣,应有尽有,那令后世的人们魂牵梦萦的“盛唐气象”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这就是唐朝,盛世的唐朝,诗人笔下的唐朝。

说起唐朝的诗人们,那是一个极为普遍又极为特殊的群体。说他们普遍,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都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来位居庙堂,从而兼济天下,因此,都能称为“士人”。说他们特殊,是由于诗人那特有的情怀与气质决定的。这些诗人都很有个性,都很恃才傲物,当然,也能给当时的社会平添出许多浪漫与柔情来。比如说李白的“凤歌笑孔丘”,比如说王勃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再比如小杜的“青楼梦”、元稹的“西厢记”,等等,无不说明那是一个诗人的年代,是一个真正包容大度的年代。

当然,这一切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唐朝国风的开放,对外交流的频繁,民族融合的加强,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同时,诗人与诗歌也是被“惯”出来的: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就十分热爱诗歌,称得上是唐诗最忠实的粉丝了,并且还下令将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变成了诗赋;而唐朝时的流行歌曲就是诗人笔下的诗歌,无论是著名歌唱家李龟年也好,还是那些宫廷里面的乐工也罢,唱的可都是当时最流行的诗歌,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再者,诗歌的盛行也使那些个市井之人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即便是小偷和强盗,说不定也能吟出几首诗来。你还别不信,诗人李涉就曾遇到过强盗,值此危急时刻,李涉说自己是一位诗人。好在这位强盗真的懂诗,并且还读过李涉写的诗,于是便欣然将其放了。你看,这诗人与诗歌的魅力也忒大了点,居然还能对付强盗。但这要是放在现在怕就行不通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唐诗的时代真的过去了,过去了都一千多年了。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忆她,去推崇她——“忆昔开元全盛日”、“不教胡马度阴山”、“春城无处不飞花”。这里不仅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雄奇,还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雅致,以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这里有初唐的樱唇初启,有盛唐的全面开花,也有中唐的忧国忧民,还有晚唐的余音叹息。这一切无疑都是美的,美得让人窒息,美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一“唐朝诗人”系列是我近一年来所写,起初只写了几篇、几个诗人,零星地发表在网络上,不想却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后来竟被选为精品——这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与鼓舞。就这样,我一个诗人一个诗人地往下写,终于写完了这第一部所包含的二十九位诗人。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沉醉在唐诗的国度里,在诗人的吟唱中抒写着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至于这本书的文风,说实话,我写得很有些现代感,这是因为我想用通俗的语言来描绘那时的人和事,让现在的人们更加容易了解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早已远去的“盛唐气象”,再现唐诗的风貌,再现大唐那一批光彩照人的诗人们,让他们走进现代,让唐诗走进现代读者的视野,也算是传承民族文化吧!

为了更加真实地走近他们,笔者查阅了诸多史料,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演绎成分在里面,有着笔者自己的想法和推理;有些故事的真伪已无从查证,又或许是笔者的孤陋寡闻,在此,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见谅。

真诚地欢迎读者对书中存在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指正,谢谢!

周慕白

2011年5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朝诗人那些事儿(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慕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6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29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