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内容
试读章节

只见管仲又举起了五个手指头,说了五个字:“贫不能使富。”

齐桓公立刻宣布,封给管仲三处封邑,并将齐国一年的市租赐给他作为奖金。这下管仲该满意了吧!

然而管仲再次举起了那天杀的五个手指头,缓缓说出五个字:“疏不能制亲。”

管仲这小子太过分了,要这要那,有完没完哪,群臣们听了直冒汗,包括鲍叔牙在内。

然而,齐桓公却一点儿不冒汗,他立刻宣布,管仲即日起为寡人仲父,也就是二叔或干爹的意思。这件事儿是学周武王,他曾尊齐国的先祖姜尚姜太公为“尚父”,另外再比如四百多年后的秦王赢政,他也有个仲父叫吕不韦。

齐桓公还命令,从此以后所有齐国人都要避讳,不许说“夷吾”这两个字,因为这是寡人干爹管仲的名字。

从古到今,只有避君王的讳,从来没有避臣子讳的,齐桓公此举,不仅惊世骇俗,而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是太超过了。

很显然,以春秋初期“世卿世禄”的政治制度,像管仲这样的一介布衣是没法进入政府高层的,高层都是由世袭贵族把持。这些人中的保守派即便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一定会对管仲将要推行的新政使绊子,所以齐桓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为管仲撑腰。据《吕氏春秋》和《韩诗外传》记载,齐桓公为了加强任用管仲的合法合理性,还在第二年的正月大朝期间举行了一次祭祖仪式,他命令有司打扫宗庙,设置几筵,又具太牢(即猪牛羊三牲),祭祀告祖,日:“自吾闻夷吾之言也,吾目益明,吾耳加聪;不敢独擅,敢以告于先祖。”说完回头命令管仲道:“夷吾佐我!”管仲倒退着走了几步,再拜稽首(即跪下来以头触地,春秋时的君臣之礼没有后世那么变态,后世动不动就三拜九叩,春秋时最严重也就再拜稽首了,平常连稽首都不用),接受任命后离开了宗庙。

如此,管仲就等于在形式上得到了齐国历代先祖的授权,他这个齐国史上最强黄金圣斗士,终于可以爆发他的小宇宙,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齐桓公在向管仲请教时,经常说“寡人幼弱恬愚”,所以还希望你不吝指教,“吾亦鉴焉”。一幅虚怀若谷广为纳谏的胸怀。《管子·小匡》记载:“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由此可见,管仲改革之所以获得成功,先决前提是因为遇上了齐桓公这样的明君。按照《逸周书·谥法解》,公子小白薨后的谥号“桓”字,意为“克敌服远、克敬勤民、辟土兼国”的寓意。这一追赠倒是名副其实的盖棺定论。

管仲“众里寻他千百度”,寻找到的就是这样“千年等一回”的明君。这种千万分之一的概率,究竟是幸运抑或是侥幸?

进而论之,因为有了鲍叔牙的让贤举荐,管仲的忍辱负重……

P24-25

目录

引言

管仲经济腾飞中的“百慕大怪圈”

 1.盛世华庭下的累卵危局

 2.千古绝唱的管鲍交谊

 3.管仲所背负的道义十字架

 4.千古君臣难类此

 5.辉煌燃烧中并存的渣滓灰烬

 6.“无烟工业”带来的社会污染

 7.由俭而奢是经济发展的“惯性”还是误区?

 8.总也走不出的“百慕大怪圈”

商鞅变法的名实悖论

 1.阳讳其名,阴用其实

 2.理想主义遭遇实用主义

 3.“目标崇高”与“不择手段”

 4.变法改革是某种意义上的“重新洗牌”

 5.大国崛起中释放的“潘多拉魔瓶”

赵武灵王的接班人悲歌

 1.晋代衣冠成古丘

 2.赵武灵王的闪亮登场

 3.“胡服骑射”诞生于风起云涌之中

 4.手心手背都是肉,首鼠两端铸祸端

 5.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的风云际会

 6.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桑弘羊改革中经济与政治的纠结

 1.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2.武帝朝中多商贾

 3.经济头脑遭遇道义灵魂的拷问

 4.《盐铁论》中折射出对桑弘羊的历史评价

 5.桑弘羊命运的拐点:轮台事件

 6.改革祭坛上的牺牲品

王莽新政的“授命说”拷问

 1.一生真伪复谁知?

 2.《汉书·王莽传》中透露出的真实历史信息

 3.“天人感应”所隐喻的时代背景

 4.“君命天授”确立的“执政合法性”

 5.马到悬崖勒缰迟

 6.“授命说”是一把双刃剑

王安石变法的诡谲怪圈

 1.《辨奸论》描绘的王安石形象

 2.王安石早期诗文中所透露出的志向

 3.执政党很容易蜕变为保守派

 4.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在变法中的定位

 5.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即成谬误

 6.王安石变法留给历史的思索

张居正新政的官场黑厚

 1.名可名,道难道

 2.隐忍是官场的“绿色通道”

 3.没有志同道合的结盟,只有利害权衡的选择

 4.一个小媳妇与三个婆婆的改革

 5.好人未必成“好官”

 6.不当贪官也难

序言

读完陈为人大兄的这部大作,时间很长了,但对于他所要求的序言,则迟迟不好下笔。那缘由,不是为人兄的作品写得不好——作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驾驭文字的能力,他作品的架构,在当下都是上乘的,读起来如饮甘饴,畅快淋漓——而是他所涉及到的题材。

为人兄这部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或者改革家的命运,但具体指向则在在与现实相关;而我,对把中国历史上的事往现实上扯却不太赞成。

不好下笔,为难之“难”,此为之一。

有人说,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话不错;但是,现实当中,但凡把历史往现实生活扯的,还能扯得有意思,采用的手法都是用历史说事。这种手法,目的不是继续将历史的延长线延长,还是童学诚叙史的路数——“史学,所以经世也”,依然是什么“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之类的闲篇。这种手法,用历史记忆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早就被人诟病过的“影射史学”。这也是当下“历史热”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大概千禧年之后,有关古代历史的话题突然热起来了,到今天仍然如火如荼。坊间常能见到大秦王朝或大明王朝“那些事”或“面孔”,“主旋律”的《百家讲坛》、“说三国”“说论语”等等,都是这种历史热的表象。

若透过表象看本质,我认为,一个社会中,如果历史图书,尤其是古代历史而不是当代历史图书,突然流行,大致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同样,一个作家,一个评论家,如果不能直击时弊,仍然需要躲在历史帷幕中对现实说长道短,也是这个社会畸形的一种表现。

用历史说事,基本上等同于“影射史学”。而影射史学是什么?余英时说:“影射史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政治现实和理论中”,其“思想根源在于古为今用的观念,……为短期的政治目标服务的动机,促使史学家直接选择有用的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将历史的学问转变为政治的宣传。”

对于这种政治宣传,经历过“文革”或对“文革”历史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那是“影射史学”达到极致的年代,余英时所指出的种种现象都为我们所熟知:孔子先是与周恩来挂钩,接着是邓小平,最后是华国锋。秦始皇与毛泽东,汉代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与江青,法家与“四人帮”及其追随者,儒家与部分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划上了等号。

“文革”后,“影射史学”遭到人们的诟病,但在当下的“历史热”中,却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只不过话语主体有了转换:彼时是党内部派别之争的政治武器,此时成为一般读者从历史获得对现……

内容推荐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

编辑推荐

“我以我血荐轩辕”,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富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家的命运做参照座标,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及其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为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0460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4031353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