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社逸社的诗人群体约有三十人左右,都是晚清与民国初年的精英知识人。《现代中国的斯文骨肉(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作者朱兴和把这些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性进行了研究,力求能充分展现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兴衰和朝代更替的图景,以及这个时期文化和文人世界的奇特风景。
图书 | 现代中国的斯文骨肉(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超社逸社的诗人群体约有三十人左右,都是晚清与民国初年的精英知识人。《现代中国的斯文骨肉(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作者朱兴和把这些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性进行了研究,力求能充分展现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兴衰和朝代更替的图景,以及这个时期文化和文人世界的奇特风景。 目录 序言 引言:写作缘起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 “流人”初集于海滨 第一节 大变局中的上海租界 第二节 “流人”类聚于沪渎 第三节 上海租界遗民圈的基本形成 第四节 诗人群体形成的政治基础 第二章 超社的兴废 第一节 超社的发起 第二节 最初的两次社集 第三节 此后历次集会之概况 第四节 超社的危机和解体 第三章 逸社的继起与消歇 第一节 逸社的继起 第二节 逸社的重开 第三节 逸社的风流云散 第四章 出处之际的精神困境 第一节 樊增祥的“思想革命” 第二节 周树模的翻覆心迹 第三节 史馆之蛊惑 第四节 出处之际的经济问题 第五章 复辟:孤臣孽子之心 第一节 秘密倒袁 第二节 张勋复辟 第三节 筹建满洲国 第六章 遗民诗歌中的情感世界 第一节 亡国之恨 第二节 乡关之恋 第三节 人生追忆 第四节 隐逸之思 第五节 文化情怀 第七章 六位诗人的人格与诗格 第一节 陈三立 第二节 沈曾植 第三节 郑孝胥 第四节 陈曾寿 第五节 樊增祥 第六节 梁鼎芬 第八章 生存处境与苦心孤诣 第一节 宏观时势 第二节 微观境遇 第三节 苦心孤诣 附录一:主要人物简介 附录二:超社社集活动情况考略 附录三:逸社社集活动情况考略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中国的斯文骨肉(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兴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464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2014036198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