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牛津大学的C.S刘[路]易斯……是杰出的学者、批评家,还是令人生畏的论辩家,然而在我国。他只是以儿童文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闻名。……[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强调我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隐去主观自我,认识、接受并敬重与固有的自我立场相对应的各类“他者”。比如对应于读者的作者与文本,对应于作者的读者与群体意识.对应于当下自我的历代传统。
图书 |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 |
内容 | 编辑推荐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牛津大学的C.S刘[路]易斯……是杰出的学者、批评家,还是令人生畏的论辩家,然而在我国。他只是以儿童文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闻名。……[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强调我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隐去主观自我,认识、接受并敬重与固有的自我立场相对应的各类“他者”。比如对应于读者的作者与文本,对应于作者的读者与群体意识.对应于当下自我的历代传统。 内容推荐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内容提要:根据路易斯的生前挚友,英国哲学家、批评家与诗人欧文·巴菲尔德(1898—1997)的判断,20世纪最“牛”的牛津人C.S.路易斯(C.S.Lew’ls,1898—1963)拥有三重身份:“杰出的具有独到见地的文学批评家”。“高度成功的小说家”,以及“通过文字与广播深入人心的基督教护教家”。其中,身份之二以《纳尼亚传奇》最闻名遐迩;身份之三以《纯粹的基督教》、《魔鬼家书》最发人深思,也令人捧腹。然而。他最重要的第一重身份——文学批评家——在英美国家却“很遗憾”地被后两者过于普及的光芒“淹没”了:当然,2010年之前。汉语语境对于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思想价值更是完全陌生。本论著旨在填补这份空白。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路易斯“他者性”美学观根基:恒存的他者——“道” 第一章《人的消解》的核心思想 第一节 理性、情感对客观价值的“合宜”反应:《无心胸之人》 第二节 客观价值之道的必然性:《常道》 第三节 “道”的消解与人的消解:《人的消解》 第二章《人的消解》与路易斯“他者性”美学思想 第一节 恒存之道——路易斯“他者性”美学的根基 第二节 “道”的客观性与文本与批评的“他者性” 第三节 对于“道”的依从与对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 超越时代的“道”与超越时代的文本传统 第五节 人与“道”的和谐与阅读批评实践中自我对他者的仁爱 第六节 “道”的包容性与路易斯美学中的“埃及金银” 第二部分 阅读、批评与创作的他者性 第三部分 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及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 第四部分 路易斯美学观的思想溯源 结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易斯与当代批评语境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synopsis)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欲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201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61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