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立传(6)/传记文学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盖棺论定”的弊病还存在传主和传记家注重“评论”,有的传主奋斗辛苦一生,往往为的是“人过留名”,希望在自己死后,得一个好名声。即便毛泽东也想到后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毛泽东这般对待“盖棺论定”的不乏其人。他们把自己的话语权完全放弃,不做任何解释带走了他所知道的秘密。于是,史传家挟情论事,正则招嫌,谬则招秽。谀言媚主有之,诋诬贬斥有之。毁之惟吾,誉之惟吾, “褒贬由我”的狭隘心态流露无遗。实际上,传记家在文本中并没有评论传主的资格,他只有客观真实地“转渡”传主,记录传主外在与内在的人生命运和心灵。

“生不立传”恰恰妨碍了传主立体多面、善恶兼具、复杂人性的全面展现。尽管,古人也认识到,品骘时人,时人犹有自辩之余地,以供参照。戴名世曾说:“夫与吾并时而生者,吾誉之而失其实,必有据其实而正之者,吾毁之而失其实,其人必与吾争辩,而不吾听也。若乃从数十百年之后而追前人之遗迹,毁之惟吾,誉之惟吾,其人不能起九原而自明也。”

勿说“盖棺论定”“生不立传”,即便“为生者立传”,也存在汪荣祖所担心的,“是以治近史者,不患资证之少,而患其不实,必索隐探秘,以求落实;不患事之繁杂,而患介入,必超然事外,以免偏依。”汪荣祖引用中西学者的话,阿克顿所谓史所持者“乃文献也,非议论也”;米什莱所谓“死者无情”也;戴国士所谓“繁少忧患,并不敢有愤激也”。所以,无论是传主还是传记家都应该秉持“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见。”而不是错误地任其“盖棺论定”“生不立传”。

“盖棺论定”的思想在西方也有所存在。有的传记家在传主生前就与其保持亲密的关系,并受到传主家庭的资助。传主离世,传主的家庭则希望作者赞美自己亲人的良好品行和丰功伟绩,保护传主的隐私,“不要说死者的坏话”。这与我国延续久远的“忌讳”异曲同工。中国传记受儒家文化影响,这一传记文化又被称之“隐讳文化”。即使传记家遵循所谓“书法不隐”原则,也只是孔子的:“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种“忌讳”在胡适看来是中国传记不发达的原因之一。他说:“传记文学写得好,必须没有忌讳;忌讳太多,就顾忌太多,就没有法子写可靠的生动的传记了。”延续几千年的“盖棺论定”实际上成了“隐讳文化”滋生的沃土。

“盖棺论定”“生不立传”的理由之一,担心“为生者立传”过早,有的人前倨后恭,有的人正好相反,传主会由被颂扬被肯定走向事物发展的反面,对人的评判不宜过早定论。汪荣祖早就指出了这一现象,“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迪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这种违背真实性的行为,有着社会与人的因素。他说:“岁远易诬,言古史之异同难明;时近多诡,言近史之恩怨多乖。所谓恩怨多乖者,盖因代近则人情有以干扰史事也……作史者,皆常人也,得无畏乎?畏则屈于世情利害,枉饰勋荣之家矣……近世党禁文网之严,虽定哀微辞,犹不见容,又何让于前人耶?趋炎附势,求免神膏斧钺,其事足怜;若更落石取媚,嗤败士之令德,为载笔之凶人,尤可鄙矣。”汪荣祖分析,除了人情,还有中西文化差异,以“我见为是”构成国家偏见、种族鸿沟;种见国界之外,代近复有党见之虞。设令司马光、王安石各编同时,所记南辕北辙,可未卜而先知者也……而近史去今最近,益“为今所制”矣!然则甲党尚青,虽赤亦青;乙党尚赤,虽青亦赤。色染于笔端,事迷于简册。近史之异同难明,岂逊于述远哉!?  上述现象,我国传记有过之无不及。“盖棺论定”对传主来说,通常都是葬礼上悼词般十全十美的赞歌,于是,“高、大、全”式的神化传主类传记层出不穷;反之,历史或当代被否定的传主,在作为反面典型教育警醒时人的过程中,不是十恶不赦,就是一无是处,总不能客观公正地记录传主,尤其是阻止在世传主的言说。这既有传主本人轻易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对传记重视不够的原因,也有“盖棺论定”便于传记写作者谀言媚主、率尔操觚、安全可靠,甚至赢得丰厚报酬。这种没有历史意识,只重眼前利益的心态既不能赋予传主生命以无限的历史意义,也不能使传主经受时间的考验,给后人解构、击毁传主形象留下了有力证据。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其中最明显就是人文科学的空前繁荣,研究领域趋深趋广,各流派此起彼伏,各学科相互渗透,学术思想的发展愈发呈现多元化。作为人学的传记,最能反映人的精神和时代特征。文艺复兴及新古典主义时期把对形式的追求从万物转到了人本身。个人对社会文化可以施加更大的影响,个人本身(如人的心理、行为、感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对个人情感、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重视在传记发展中不断增强,传主形象要求其独特性、故事性和真实性。社会进步与人的多元化发展,决定传记研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新世纪之初,自然科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其影响迅速波及到人文研究,科学主义思想在传记研究中日益显现。对真实传主客观公正地表现,就如同对真理的追寻,必须尊重科学,破旧立新,实事求是。

当今,我们“盖棺论定”“生不立传”已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传记写作已经不能再逆潮流而上了。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人类社会,只求简单无变的单一性,不仅心态幼稚,更是思想低弱。如若传主是代表国家的公众人物,也心怀“盖棺论定”“生不立传”的错误思想,坐视敌对方诬蔑诋毁,甚至妖魔化,却时时处于辩解表白甚至沉默的被动地位,自身形象毁于一旦,被损毁的不仅是其个人形象,也玷污与歪曲了党派和国家形象。11-P13

目录

“为生者立传”之意义

装模作样一辈子

韩石山的“自画像”

拒绝合唱的人——陈占敏传

吟唱不止的尚长荣

女支书张雅琴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分则两利,合则两伤——“传记文学汇贤沙龙"之一

序言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平崛起于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但是离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其原因之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除了有高度发展的经济作为基础以外,同时还必须承担起人类各个领域的重大责任,培养一批世界著名的领袖人物,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造福于全人类。没有伟大人物的伟大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腾飞前的中国是一条潜龙,它从身处深渊到腾云驾雾,必然会拖泥带水,翻天覆地,近百年来民族经历的苦难屈辱和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积习沉渣都会汹涌泛起,形成今天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是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如果不是潜藏着巨大生命能量和人性积极因素,绝不可能在短短的30年内获得如J}匕J陕速的发展。目前,世界注视着中国,中国也必须有一种新锐的眼光来发现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健康和阳刚因素。这也是民族精英在改革开放30年里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本丛书以传记为主要媒介形式,以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以及未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探索者为关注对象,通过新传记形式来书写优秀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的书写,进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标,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讲述创业人士的艰辛之路,传达各个领域的探索成就,树立中华民族在2l世纪必然造福于人类的自信。

本丛书所提倡的人物传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料为主的年谱式传记,更不是新闻体的人物报道、浅层次的人物采访和娱乐性的八卦小道消息,而是用文学笔法写真实的人物,叙真实的事件,传真实的思想,强调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因素。

本丛书面向高端,整体展现当代中国优秀的头脑、前沿的思想和尖端的信息;立足普及,通过文学的描述、励志的事迹、人性的传达以及审美的形式,将民族的优秀人物事迹呈现给大众,将中国未来的美好理想介绍给世界。力求各阶层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励志榜样和人生启迪,海外华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2011年10月10日于上海

内容推荐

李健健编著的《立传(6)/传记文学丛书》所提倡的人物传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料为主的年谱式传记,更不是新闻体的人物报道、浅层次的人物采访和娱乐性的八卦小道消息,而是用文学笔法写真实的人物,叙真实的事件,传真实的思想,强调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因素。

《立传(6)/传记文学丛书》面向高端,整体展现当代中国优秀的头脑、前沿的思想和尖端的信息;立足普及,通过文学的描述、励志的事迹、人性的传达以及审美的形式,将民族的优秀人物事迹呈现给大众,将中国未来的美好理想介绍给世界。力求各阶层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励志榜样和人生启迪,海外华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编辑推荐

李健健编著的《立传(6)/传记文学丛书》以传记为主要媒介形式,以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以及未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探索者为关注对象,通过新传记形式来书写优秀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的书写,进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标,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讲述创业人士的艰辛之路,传达各个领域的探索成就,树立中华民族在2l世纪必然造福于人类的自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立传(6)/传记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健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402253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