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汉语语汇学研究》(2),由温端政、吴建生等主编。书中多篇论文论及《新华语典》的编纂,对《新华语典》的总体设计,以及立目、释义、举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文还涉及语汇研究和语典编纂,成语、谚语、惯用语研究,方言语汇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汇教学研究等。书中所讨论的内容,展示了语汇学学科的深厚基础,展示了语汇学研究的新进展,展示了语汇学学科发展的勃勃生机。
图书 | 汉语语汇学研究(2)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汉语语汇学研究》(2),由温端政、吴建生等主编。书中多篇论文论及《新华语典》的编纂,对《新华语典》的总体设计,以及立目、释义、举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文还涉及语汇研究和语典编纂,成语、谚语、惯用语研究,方言语汇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汇教学研究等。书中所讨论的内容,展示了语汇学学科的深厚基础,展示了语汇学研究的新进展,展示了语汇学学科发展的勃勃生机。 目录 《新华语典》立目和释义的思考 《新华语典》的立项与构想 《新华语典》惯用语立目问题研究 略谈《新华语典》惯用语例句的编写 《新华语典》成语的立目和释义 《新华语典》歇后语的编写实践 歇后语的暗示义与释义——编写《新华语典》歇后语部分的一点体会 略谈编写《新华语典》名言部分的体会 从结构变化和细微差异辨析“语”的类型 创新思维在《新华语典》编纂中的运用 现代汉语语汇研究回顾 活的语汇,活的语 说“准语汇” 指称性固定语与固定语的类别划分问题 也谈字典、词典、语典三分 成语运用中的文化缺失分析 成语界说——兼评《汉语语汇学》成语划分标准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中的成语历时考察及思考 汉译佛经在成语研究方面的价值——以汉语固有成语为例 试析佛经文献在辞书书证溯源上的价值——以“盲人摸象”等佛源成语为例 谈谚语的变异问题 “心”的系统价值的确定和表达发凡——以“心”构成的谚语为例 试析惯用语与自由词组的形似义异 体词性三音节组合与惯用语的分野 比喻意义惯用语理解的强语境印证作用——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实例及惯用语辞书编纂示例的分析 惯用语“掉枪花”与“混腔水”考探 “人死如灯灭”释义 “数见不鲜”考辨 “金石可镂”解 温州话谚语中假设连词“着”的来源 通渭方言谚语浅论 从绍兴方言熟语看越地婚嫁习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语语汇学研究(2)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温端政//吴建生//马贝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48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