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卫平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化》从创办起,就致力于推进儿童文化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和学术整合,并通过呈现儿童文化作为一个特殊研究领域的丰富面貌,来确立儿童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独特价值。从第一辑到第六辑,已发表了两百余篇儿童文化各领域的研究论文,
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化》第七辑,也秉持这一基本的编辑理念,继续关注和呈现儿童文化领域具有前沿性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成果。
图书 | 中国儿童文化(第7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方卫平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化》从创办起,就致力于推进儿童文化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和学术整合,并通过呈现儿童文化作为一个特殊研究领域的丰富面貌,来确立儿童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独特价值。从第一辑到第六辑,已发表了两百余篇儿童文化各领域的研究论文, 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化》第七辑,也秉持这一基本的编辑理念,继续关注和呈现儿童文化领域具有前沿性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成果。 目录 儿童文化 论中国儿童文化政策的主旨 论青春期儿童家庭亲子对话——来自戴维·伯姆对话理论的启示 儿童阅读:可能的世界与自我的建构 儿童影视 当代电视传播中的童年影像消费现象批判 迪士尼的烙印——对07版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的生产及技术个案的考察 红色种籽·双面神·独生子女——“潘冬子”形象的三种变奏 儿童文学 魔法如何发生:魔幻文学的文本表征 安妮、艾米莉和加拿大文化精神 反抗规训,张扬女孩的独立、快乐和力量——解读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的意义 伤疤之痛与身份之谜——论《哈利·波特》系列对青少年自我认同过程的构建 试论《纳尼亚传奇》文学地理的建构及其意涵 世界儿童文学版图上的中国书写——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的思考 试论“十七年”战争儿童小说中的小英雄形象 图画书研究 图像重构:香港《儿童乐园》图画书的转化 色彩与光影里的视觉游戏 儿童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当代传播之数字化征程——少儿出版界数字出版的趋势与展望 本辑批评家 儿童文学的问题是个叙事问题 精神涅槃:红色儿童文学的成人仪式 博士学位论文摘登 受众理论视域中的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兼谈低龄化写作 成长记忆与女性言说——论20世纪中国女性儿童文学作家的自传体小说 学界对话 原创生态·文学品质·艺术精神——冰心诞辰110周年、冰心奖创办21周年暨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研讨会纪要 历史观念与小说艺术——毛芦芦长篇小说《福官》研讨会纪要 痛并幸福着——红楼研讨会感怀 屏幕时代·童话色彩·多元解读——萧萍儿童诗集《狂欢节,女王一岁了》研讨会纪要 海外视域 夹缝中的春天——彩虹出版社与马来西亚华文儿童文学 “庖丁解牛”之刀:儿童文学批评需要“工具”——《儿童文学美学研究方法导论》评介 “知识欧洲”——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教育培训、身份认同和新公民资格问题初探 罗马慈幼会大学青年文学服务团体 综述 亚洲儿童文学:寻找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视角——第十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综述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儿童文化(第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卫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267147 |
开本 | 18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4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5-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7 |
宽 | 17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