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本原》是作者陈伯海作为一位中国文学研究者长期跟踪哲学思想演进足迹的一个影像。作者没有按思想史演进的顺序来记录心得,乃是以问题归类的方式整理出作者长期治学生涯中哲学思考。思考不能脱离已有的基础,其中必然承袭着大量以往出现过的观点和材料;但思考又必须属于自己,所以每个问题上都带有大量作者本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而生发的一些独特的阐释。
图书 | 回归生命本原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回归生命本原》是作者陈伯海作为一位中国文学研究者长期跟踪哲学思想演进足迹的一个影像。作者没有按思想史演进的顺序来记录心得,乃是以问题归类的方式整理出作者长期治学生涯中哲学思考。思考不能脱离已有的基础,其中必然承袭着大量以往出现过的观点和材料;但思考又必须属于自己,所以每个问题上都带有大量作者本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而生发的一些独特的阐释。 内容推荐 当前思想哲学界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传统形而上学宣告“终结”之际,如何为哲学思考重新开启出有效的“形上”维度,以体现人的终极关怀;再一是处身“全球化”浪潮涌动之中,如何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通,以迎接“第二轴心期”文明的迅速到来。《回归生命本原》充当这双重挑战的初步回应,尝试将“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以确立“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本原为基础,围绕人作为“自然生命”与“自觉生命”的双重性存在,及其由生存、实践、超越诸环节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之链”,展开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述,力图构建起一种非实体性的新的生命哲学理念,冀以引起共同探讨的兴趣和更深入一步的钻研。 《回归生命本原》由陈伯海编写。 目录 引言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上之思”的兴起——通向新生命哲学之路 上编 天道篇——新生命哲学的自然观与世界观 第一章 释“有生于无”——试探哲学“形上之思”的逻辑起点 一、“是之为是”与“有生于无” 二、“有生于无”命题的提出及其含义 三、“有生于无”在中国哲学思想传统中的演进 四、“有生于无”与西方哲学:兼探“形上之思”的新的进路 第二章 “生生之谓易”——论“存在”及其生命本原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二、“存在”与“存在者” 三、“独在”与“共在” 四、“存在”与“自为” 五、“生生之谓易” 第三章 “和实生物”与“生生之流”——新生命哲学的方法论概说 一、在“生生之流”的背面 二、“和实生物”的历史资源 三、“和实生物”的现代阐释 四、“和实生物”视野下的“生生之流” 中编 人道篇——新生命哲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四章 生存·实践·超越——人的生命活动之链 一、生存作为人的最基础的存在 二、在实践中求发展,是人的存在活动的主导方式 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圆成 四、结语:走向健全而合理的人生 第五章 “认识你自己”——论人性的建构及其张力 一、有关人性范畴的历史争议 二、作为建构过程的人性 三、作为矛盾丛结的人性 四、人性的异化与复归 第六章 生命理念与多重意义世界的开显——新生命哲学的价值观 一、价值的生成和意义世界的开显 二、多重意义世界及人生境界的构筑 三、生命理念与意义世界的整合 下编 天人篇——新生命哲学的天人关系概观 第七章 “唯天为大,唯人为灵”——天人关系的再思考 一、何谓“天人关系” 二、把握天人关系的两种方式:“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三、天人关系的再思考 第八章 “自我”与“非我”——关于主体性的讨论提纲 一、“主体性”的若干界定 二、主体性的生成及其历史演进 三、从“主体”到“主体间”:主体性的重构 四、本我·自我·超我:主体性的超越 第九章 “思”与“在”——意识活动探源 一、什么是意识活动 二、意识的生成及其条件 三、意识活动的基本类型 四、意识活动中主体心理图式的建构 第十章 “言”与“道”——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一、“言”与“物”:语言的一般性能 二、“言”与“意”:语言的哲学定位 三、“言”与“道”:语言的“形上”维度 结语 “万类霜天竞自由”——兼及新生命哲学之旨归 一、“自由”的一般含义 二、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由”观 三、自由的演化历程与新生命哲学的旨归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归生命本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伯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167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