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由魏君子编著,本书其实是新浪网娱乐频道策划部推出的《新航标》专刊合集,从2009年10月开始,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走访了四十多位电影公司领袖及合作导演,努力尝试勾勒华语电影势力版图,最终辑录成册。
本书虽是总结,但远不是终结,2012到了,华语电影格局也在微妙变化(比如某些公司的掌舵人和拍档或分道扬镳或暗中角力),新势力正悄然崛起(比如万达院线进军上游制片领域),别急,等我们继续……
图书 | 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由魏君子编著,本书其实是新浪网娱乐频道策划部推出的《新航标》专刊合集,从2009年10月开始,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走访了四十多位电影公司领袖及合作导演,努力尝试勾勒华语电影势力版图,最终辑录成册。 本书虽是总结,但远不是终结,2012到了,华语电影格局也在微妙变化(比如某些公司的掌舵人和拍档或分道扬镳或暗中角力),新势力正悄然崛起(比如万达院线进军上游制片领域),别急,等我们继续…… 内容推荐 《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由魏君子编著,业内皆知,相比好莱坞,华语电影还未形成真正规范的工业,很多电影和公司的成功也有偶然因素,所谓总结更有事后诸葛亮的诟病,但经验多了可能就成为模式。《《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罗致的电影公司大多不是昙花一现,起码曾领风骚三五年,产业模式也各有特色,皆可一书。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大佬们接受访问的内容或许主观、疏漏、不实;作为作者,我们尽量帮他们梳理归纳,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倘仍有不如意之处,望读者海涵。 总结,但远不是终结,2012到了,华语电影格局也在微妙变化,新势力正悄然崛起,别急,等我们继续…… 目录 个人品牌 【不亦乐乎】——马珂负责子弹姜文负责飞 【新画面】——张伟平做张艺谋品牌专卖店 【银河映像】——杜琪峰制作公司生存之道 【我们制作】——陈可辛突围策略一波三折 【影王朝】——王晶多元发展不败秘籍 三地战国 吴敦——【长宏】破浪台湾商业电影三十年 蔡松林——【学者】攻略香港影人的幕后金主 向华胜——【永盛】风云辉煌时代的最后霸主 江志强——【安乐】正传大片时代的大制片家 宋岱——【银都】史记飞跃一甲子只是开始 邹文怀——【嘉禾】四十年奋斗史【橙天】入主新模式 任仲伦、杨受成——【上影】【英皇】超级航母建造蓝图 林建岳、王长田——【寰亚】【光线】合拍大势记 覃宏——【星美】十年产业链格局 于冬——【博纳】如何大笑江湖? 王中磊——【华谊】通天帝国构建报告 韩三平——【中影】“改革”升值记 试读章节 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姜文几年前《太阳照常升起》的市场失意,却让他得到了一个新合作伙伴,正好此人就姓马,叫马珂。 马珂是姜文的粉丝,小姜文十岁,自从他看了姜文的两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就渴望着与姜文见面。“他的作品非常好,我喜欢他电影表达的元素,而且他也是大家公认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当马珂知道姜文身边没有制片人之后,便通过关系去姜文太庙工作室拜会偶像。 马珂之前是做电视剧制片人,也早早混出了名堂,但一直把电影当做自己的理想,“我就想做最好的导演的制片人,2005年,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第一个找的导演就是姜文。见面后,可以说我们俩不谋而合”。虽然初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但姜文那时候正忙于制作他的《太阳照常升起》,无暇与之合作,马珂只好又回去继续鼓捣他的电视。 谁想柳暗花明。两年后,马珂收到一条短信,问之,答日:“太庙,老姜。”2007年,志同道合的两人正式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公司名字延续了姜文太庙工作室的名字,股份是各占50%。有了新公司,两人立即开始着手公司第一部作品。 在“不亦乐乎”,姜马两人的分工十分明确,姜文负责专心拍戏,马珂负责制片、融资、宣发等等。而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在马珂看来目标也很简单——做年度最卖座电影,重新证明姜文的商业价值。 他们第一个项目名字起得出人意表又让人浮想联翩:《让子弹飞》。 P5 序言 2009年,香港导演王晶和台湾“学者”老板蔡松林相继提出“华语电影将迎来黄金十年”,理由是年轻观众开始走进电影院,内行老板陆续出来做电影,内地票房连年增长,影院不断新建。这一观点提出之后,获得业内广泛认同,但也有人表示质疑,导演尔冬升就担心内地影市火爆会让大量资金涌人,导致明星加价、题材趋同、质量下降等问题,最后重演港片落难史。转眼三年过去,“黄金十年”确在继续,但隐忧也逐渐暴露,尤其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美国进口大片数量和分账比例都翻倍增长,这对国内电影制作的冲击有多大?尚待观察。 如何看清纷扰、解决问题?不妨从头说起,先从华语电影产业格局人手。 当今华语影坛,市场唯内地马首是瞻,自冯小刚《甲方乙方》打起贺岁片大旗,至张艺谋《英雄》票房乃以亿计,进而“中影”打造大片系列《投名状》、《赤壁》,“华谊”、“博纳”等民营公司也相继崛起,引得港台导演及电影公司集体挥师北上,共同铸就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象——也是本书所呈现的“势力格局”。 《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其实是新浪网娱乐频道策划部推出的《新航标》专刊合集,从2009年10月开始,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走访了四十多位电影公司领袖及合作导演,努力尝试勾勒华语电影势力版图,最终辑录成册。 本书大体有四个特点。 1.第一本囊括两岸三地最知名雄厚华人电影公司历史现状及产业模式的电影书。 2.专访每家电影公司的掌舵人,由大佬亲自现身说法,行文则是集记叙与对话的纪录体。 3.内容既涉及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现实,又追溯从地域(港台)到年代(十几年前)华语电影势力形成。 4.按各公司分章节,公司分单纯的制作公司及集投资制作发行的综合公司两大块。 业内皆知,相比好莱坞,华语电影还未形成真正规范的工业,很多电影和公司的成功也有偶然因素,所谓总结更有事后诸葛亮的诟病,但经验多了可能就成为模式。本书罗致的电影公司大多不是昙花一现,起码曾领风骚三五年,产业模式也各有特色,皆可一书。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大佬们接受访问的内容或许主观、疏漏、不实;作为作者,我们尽量帮他们梳理归纳,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倘仍有不如意之处,望读者海涵。 本书虽是总结,但远不是终结,2012到了,华语电影格局也在微妙变化(比如某些公司的掌舵人和拍档或分道扬镳或暗中角力),新势力正悄然崛起(比如万达院线进军上游制片领域),别急,等我们继续…… 魏君子 2012年2月22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华语电影势力探秘(领袖访谈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君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046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4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4 |
丛书名 | |
印张 | 3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