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编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这部史诗般的英雄传记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仅在前苏联,这部作品就以61种文字印了600多次,总数达3000多万册。
本书较以往我国所出版的译本增加了近四万字篇幅,均为因历史原因而一直难见天日的内容,包括少年保尔与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与丽达、保尔与达雅几对年轻人的友谊和爱情,红军的故事,小市民的心态等等,可谓还名著以本来面目。该书有助于新老读者充分了解原作全貌,深刻理解作品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由奥斯特洛夫斯基编著,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表现了主人公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精神象征)的蜕变历程。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受尽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痛苦。在被迫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保尔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是一部带有自传味道的小说,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因此本书的教育意义十分深刻。
“节前补考的,都给我站起来!”身穿法衣的胖子正恶狠狠地瞪着全班的学生。他就是沃希利神父,脖子上挂着一个沉甸甸的十字架。站起来的六个孩子——四个男生、两个女生——惶恐不安,“你俩坐下。”神父向那两个女孩边说边挥了挥手。她俩立即坐下,但是依然丝毫不敢放松。沃希利神父那双恶狠狠的小眼睛便转到四个男孩身上。“小混蛋们,到这儿来!”神父说着站起身来,移开了椅子,闯到这挤成一团的四个男生面前。“你们这些小混蛋!谁抽烟?”四个孩子怯声作答:“神父!我们……我们都不会抽烟。”神父听了气得咬牙切齿。“混账东西,都不抽烟,哼!真是见鬼!那面团里的烟末儿是从
哪儿来的?谁都不抽烟吗?好!咱们这就来看看!把口袋都给我翻过来!快点!听见没有?翻过来!”其中有三个孩子动手把口袋里的东西掏了出来,放在桌上。
神父仔仔细细地查看他们口袋里面的每一条缝隙,想找出一点烟末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就转身朝向了第四个男孩——这个孩子长着一双黑眼睛,穿着破旧的灰色衬衫和膝盖处打着补丁的蓝色裤子。
“你为什么像木头似的立在那里不动?”
黑眼睛的小孩恨透了神父,他盯着神父,小声地说道:“我一个口袋也没有。”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摸了摸那缝起来的衣袋口。
“哼!一个口袋也没有?你认为这样我就不清楚是谁把复活节的面团给糟蹋了吗?你认为现在学校还会要你吗?哼!你这捣蛋鬼,这次绝不能便宜你了。上次多亏你母亲那么恳求才没有把你开除,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用力揪住那小孩的一只耳朵,将他拖到走廊里,随手就关上了门。
整个教室里没有一丝声响,同学们都吓得缩着脖子。谁也不清楚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开除,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辛辽沙·布洛扎克心知肚明——他们六个功课不及格的学生在神父家厨房里等着补考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保尔将一撮烟末儿撒在准备做复活节蒸糕的面团上。
被开除的保尔坐在学校门口底下的一层台阶上。他现在只想着一个问题——该怎么回家。他该怎么向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早忙到晚、对什么事都非常认真的母亲解释这件事情呢?
想到这儿,他不禁急出了泪水,心里盘算着:“我现在该怎么办呢?都怪这个该死的神父。我为什么要在他的面团上撒上一把烟末儿呢?那本来是辛辽沙指使我干的。他说:‘来,我们给这讨厌的恶鬼撒一把烟末。’我们就撒上去了。可现在辛辽沙倒逃脱了,我呢,十有八九得被开除了。”
其实,保尔和沃希利神父早就结下了仇。曾有一天,保尔与米什卡·列夫丘科夫打架,神父不让他回家吃午饭。为了避免他独自一人在教室里淘气,就让他和高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坐在教室后面的凳子上。
那个高年级的教师很瘦,穿了件黑色上衣,正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天体。保尔听着,惊奇万分地张大了嘴巴。什么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了,什么星星也跟地球相像等等。他听后觉得很奇怪,几乎想立刻站起来问:“先生,这跟圣经上说的完全两样呀。”但是,他没敢问,因为他怕被赶出教室。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