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为何要做空中国?美国如何做空中国?美国能做空中国吗?白海军将通过《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一书,为我们答疑解惑,揭开华尔街如何不断制造和操纵金融危机的面纱。

本书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

内容推荐

《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以“做空中国”为主线,通过中、美、苏、欧盟以及相关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合作与抗衡,从金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等多个角度着笔,分析美国做多纳粹德国、做空苏联、做空日本、做空新兴经济体、做空欧盟、甚至做空美国自己的历史以及做空中国的欲望,揭开华尔街如何不断制造和操纵金融危机的面纱。

《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由白海军编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阻遏中国崛起

 ●不能承受之重

 ●美国能做空中国吗

第二章 华尔街挣脱束缚

 ●影子银行

 ●绕过《巴塞尔协议》

 ●暗废《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

 ●科学模型

 ●对冲基金

 ●对冲之道

 ●从黑天鹅到白天鹅

第三章 美元与全球资本和财富

 ●货币、资本和财富

 ●美元

 ●美元需要维持霸权

 ●美元的贬值与升值

第四章 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全球化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以对实体经济洗牌

第五章 大国可以被做多或做空

 ●做多纳粹德国

 ●苏联因做空而崩溃

 ●做空日本

第六章 危机频频

 ●拉美何以“拉美化”

 ●1994年做空墨西哥

 ●亚洲一俄罗斯金融危机

 ●狙击港币

 ●LTCM的失败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

 ●“9·11”做空

 ●伦敦恐怖袭击做空

第七章 美国重归制造业

 ●再平衡不是经济复辟

 ●美国“五年出口翻番”详细计划

 ●“宏观信用秩序稳定”

 ●中国不是经济特区

第八章 美国首先做空自己

 ●猴子的故事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原因

第九章 做空欧盟

 ●狙击英镑

 ●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标普与高盛携手

 ●英国的背叛

 ●欧元有崩溃的危险

第十章 紧缩中国外围环境

 ●贸易保护主义归来

 ●回到1931年

 ●汇率规范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

 ●收紧对华包围圈

 ●伊朗危机

第十一章 中国正在被做空

 ●经济战中国不陌生

 ●做空模型

 ●2005年做空预演

 ●人民币汇率与金融轰炸

 ●中国楼市泡沫疯狂无比

 ●看空中国

 ●如何做空中国

 ●股市崩盘

 ●房地产泡沫

 ●民间高利贷循环圈破裂

 ●做空中国制造业

 ●中国陷入长期结构性通胀

 ●中国的债务危机

 ●财富大流失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第十二章 做空中国终极目的

 ●美国需要一个顺从的中国

 ●中产阶级被消弭

 ●实现贸易逆转

 ●美国经济复苏

第十三章 霸权可以做空一切

 ●美国毕竟是美国

 ●霸权式做空

 ●新兴国家无力填补欧美真空

 ●资本主义第四版本

试读章节

·美国能做空中国吗

金融危机早已不再是经济领域的危机,而是国家之间的战争。中国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坚固的城堡,但19世纪西方曾用坚船利炮打开这座城堡的大门,而今美国能做空中国吗?其实应该这样问,美国有过做空失败的历史吗?

全球金融危机从来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危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以危机的名义进行的战争。2007—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6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蒸发,但同时也创造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被华尔街收入囊中。

其实,21世纪的金融战争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样的,当时英国是以贸易自由化、开放口岸通商作为战争的理由,而今天美国以金融自由化、贸易全球化为由,要求全球对美国资本开放。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资本就可以长驱直入,流动至它想去的任何地方,然后兴风作浪,席卷财富。

约瑟夫·奈曾说,不管中美双方的立场如何充满竞争,美国并不希望亚洲出现“第二次冷战”。然而,实际上早在10年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在8.3的时候,华尔街已经在酝酿攻击人民币,只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强势发展,华尔街需要等到中国外贸出现逆差的时候才能出手。

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政府对经济拥有强大的控制力,且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航空母舰”,所以,仅仅凭借国际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成功几率不大,但如果是美国动用美国整体力量做空中国,那又如何?

虽然中国对金融银行看护得比较紧,但实际上还是敞开了不少大门,“入世”之后,许多外资得以进入中国银行体系,它们当然不会长期持有,而是以套现为目的进行投资,而且外资已经对中国银行进行过一次做空——2008~2009年的次贷危机之后,由于美国金融出现巨大漏洞,中国银行内的许多外资短时间内集中抛售股本,这等于卷走了大笔现金,相当于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的金融危机买单了。当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主的资本卷土重来,重新购人大笔中国银行股份,而2011年美国资本再次突然抛售中国工商银行股份,这就是第二次做空——中国银行看起来果真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对冲基金做空的,一定是自身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且应对能力相对有限的经济体,1997年对冲基金为何进攻俄罗斯而没有进攻中国呢?就是因为俄罗斯当时所拥有的外汇储备相比中国少得多。

但是,对冲基金奉行的是魔鬼策略,而不仅仅是守株待兔,在确定目标后,国际对冲基金公司会十分默契地共同采取行动,他们不仅利用计算机严密地预测市场形势,而且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加重目标经济体宏观经济中的不平衡,对存在缺陷的经济体进行舆论施压,这种手段其实有时比经济体中的中央政府作用还大,往往会产生方向性的改变;与此同时,国际对冲基金公司会协同行动,向目标经济体输入大量的流动性,使得其市场和产业更加混乱。此后,国际对冲基金公司就等待时机。

正是由于对冲基金在近些年来频频发动金融攻击,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对付对冲基金的办法,如完善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限制对冲基金的杠杆系数,减弱其杠杆效应;加强国际间信息沟通。另外,加强实体经济发展,吸引外资是应以长期直接投资为主,而不是吸引短期投机资本,这些看起来是防止被国际对冲基金公司做空的良策,但是,谈何容易——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真正完全实施。  有一句西方哲理人人都知道,那就是“存在即合理”,但实际上,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句,即“所有存在也都是不合理的”——“存在即合理”,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选择,一切延续至今的都是历史的合理选择;但“所有存在也都是不合理的”,所以历史才会继续演进,否则,如果一切都合理了,那也就无需再演进了。历史演进到今天,每一个国家都已经成为一只股票,都是可以做多和做空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早已明确地说,根据他对中国的了解,中国将在几年内陷入大麻烦。

美国究竟能不能做空中国,我们不妨先看看金融危机的实质和美国做空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历史。

P8-10

序言

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撰写过一本名为《文明:西方与其他国家》的书,书中提出一个论点:从1500年起,西方——这里指的是欧洲及其后来的新大陆殖民地——凭借一系列创新超过了其他文明。金融创新,早已不仅仅是设计出一些新奇的金融产品那么简单,而是打造金融超级武器,比如对)中,就是“二战”后西方创造出的金融工具,它的理论伟大之处远远超越了核物理,它的威力远远大于核爆炸。

其实从大宏观经济角度来说,美国与苏联半个世纪的冷战更应该说是一场经济对抗,尤其是核力量出现平衡后更是如此——无论美苏的核力量谁更强些,只要能在临死前把对方置于死地,就是核恐怖平衡。于是,这样的核平衡导致美国和苏联都无法像传统那样通过战争一争高下,而只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较量决定胜负,因此,美国和苏联才展开了全面的竞争——科技、经济发展、盟友、局部常规战争、能源等,但归根结底,这些都由经济支撑能力来决定,而美国正是利用了其经济远比苏联经济更具活力和持久力,因此才制定了经济竞赛,迫使苏联把相对有限的财富投入到种种竞争中,比如登月行动、核军备竞赛、海军军备竞赛、科技竞赛、地缘战略竞争等。这一场场竞赛、竞争其实都是经济的提前透支,比如登月行动,虽然非常具有政治意义,但在20世纪60~70年代显然勉为其难,科技、资金都进行了大透支,使得苏联不得不把大量的金钱抛洒在毫无用处的月球表面,结果一无所获。虽然美国也在这场竞争中透支了实力,但却依靠活跃的经济一科技制度把开发出来的技术全部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这场竞争对美国来说,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得到了意外的巨大收获。而苏联就不同了,其经济体系僵化,最终无法在长跑中获胜,突然之间发生了崩溃。这场长跑其实就是一场经济支撑能力的较量。

今天,美国在对付伊拉克这样的小国时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军事手段,但不可能对每一个国家都施加战争,尤其是日本、俄罗斯、巴西、中国等这样的大国,发动战争无疑不现实,但发动金融战争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1年,当全世界都关注债务危机在欧洲蔓延之际,美国已经开始了做空中国,一场无声的风暴实际上正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兴经济体中形成——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股票和债券在2011年的表现是全球最差的,资本正在从这些经济体中大量出逃;与此同时,这些新兴经济体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而美国和欧洲深陷困境,去杠杆化进程在全球加速,导致贷款供求双双下降,再加上债务居高不下,这些都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外部环境恶化;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转型,从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型,但这样巨大的转变不但很难,而且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实则,这是一场宏大的游戏,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没有结束,而且确定无疑会形成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之后的第三波,即如有人说的那样中国泡沫破灭。当然,范围绝不仅限于中国,还涉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韩国,稍后还有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南非、阿根廷、中东欧地区等,也许你会感到惊讶,这些都是新兴市场,而且,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新兴经济体——对,一点没错,所有的新兴市场都将面临中国泡沫破灭之后的更大危机。

我们高唱崛起已经很多年,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崛起了吗?相对30多年前,我们当然可以说崛起了,但如果横向比较,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落后一个时代。对美国来说,当面对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大国的时候,其政治、军事意义更明显,因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比一个已经崛起的日本更具威胁性,它是一个完全另类的文明大国的崛起,因此,美国希望借此将中国一举打回20世纪——美、英是当今这个世界的主宰,决不允许出现一个能挑战其地位的大国,无论是盟友、朋友还是对立者,只要有谁构成了事实上的挑战,都将受到冷酷无情地打击——一言以蔽之,就是谁崛起就打击谁。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大西洋两岸之间的贸易联系就已经十分密切,叱咤世界300年的大英帝国统治者们和他们的长子——盎格鲁的后裔美国人建立了一条牢固的金融轴心,这就是伦敦金融城一纽约华尔街轴心。这条轴心的终极目的与希特勒统治欧洲、支配世界的梦想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只是希特勒希望用大炮飞机来达到目的,而伦敦一纽约的精英们则更擅长使用隐秘而又更加强大的金融手段——他们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控制世界的经济来达到控制世界的政治,进而完成世界统一、货币统一、经济统一的最终目的。

不可否认,这种目的也是人类社会的大趋势,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而且,这种目的的背后则是更加令人惊愕的含义,那就是世界将恢复到一种新罗马帝国的状态,整个世界都将成为伦敦一纽约轴心的不带镣铐的奴隶,整个世界的人们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而他们的金钱却掌握在纽约和伦敦精英们的键盘上,他们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真正的统治者,那就是亨廷顿所言的白人一新教一盎格鲁人。

实际上,英、美对世界还在奉行殖民主义,只是与过去数百年以殖民地掠夺、占领为核心的扩张形式不同,今天的英国和美国,完全是在使用更隐蔽、更直接、更具野心的手段在掠夺世界,那就是金融殖民主义。

金融殖民主义,不再需要派遣军队占领殖民地,只需要在谈判桌上迫使对手签字画押,然后他们就可以轻点鼠标,紧接着一个国家十几年的发展成果就转移到了美国国库,这远比西班牙人从美洲海运白银、黄金还要直接、便利,不需要一枪一弹就把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十几个国家辛辛苦苦发展了十几年的财富积累瞬间转移到了美国人的账下,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野蛮的殖民掠夺吗?这难道不是更直截了当吗?

贪婪会造就一切,世界所有银行家和金融投资者都是饱含原罪的,他们企盼一切资产泡沫、汇率波动,而且反对高税收。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和汇率波动其实往往会造就流动投机资本的双重收益,实际上还不仅是双重收益,而是资产泡沫收益、套息交易、股市和债券数重收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做多,导致资产泡沫化,然后促使汇率上升,最后就是大规模做空。一旦资产泡沫开始破裂,资本获利逃离后,就会把痛苦留给当地人民。

华尔街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全球化已经把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现在,全球各经济体对华尔街来说其实都是羊群,只要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来“剪羊毛”——无论它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只要它符合被攻击的条件,那就一定会被攻击。最终获益的,其实就是华尔街。

世界上所有大规模金融危机都是他们制造的,绝大部分收益最终都流到了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手中。世界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证明,无论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有多大,最终都无法在强大的美国攻击资本面前自保。

其实,金融危机是一场连续剧,已经上演很久了,而且在华尔街可以制造和操纵危机后,每一场演出都堪称宏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海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4853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