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收集(申泰岳)了作者工作、生活中的随笔一百余篇。全书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分探索求真、火花碎片、往事悠悠、文坛学步、灯下漫笔,共五个方面。透过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感情,感受作者质朴、勤奋、感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图书 | 心路 |
内容 | 编辑推荐 《心路》收集(申泰岳)了作者工作、生活中的随笔一百余篇。全书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分探索求真、火花碎片、往事悠悠、文坛学步、灯下漫笔,共五个方面。透过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感情,感受作者质朴、勤奋、感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内容推荐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怎样依靠精神力量的支撑,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许多人忙忙碌碌,身心疲惫,人们前进的动力在哪里?追求的幸福在哪里? 《心路》系作者(申泰岳)几十年心血之积累。全书分探索求真、火花碎片、往事悠悠、文坛学步、灯下漫笔等五个专辑,涉猎广泛,情理交融。透过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对群众的感情,感受作者质朴、勤奋、感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阅读《心路》,或许你能受到人生启示,或许你能引起感情共鸣,或许能激励你认识自己、激发创造的潜能…… 本书既适合即将或已经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阅读,也值得饱经人生历练、阅尽沧海桑田的各界人士品味。 目录 自序 探索求真 一个革命者的道路——试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产生 为什么不能搞点社会应用题 领导干部思维品质初探 关于横向联合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考 关于推动学习深入的思考 创建学习型机关应注意的问题 谈谈批评与自我批评 关于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政法工作的思考 首钢的成功之道 省委政法委近两年来信情况剖析 信访观念的三个误区 重提“认真”二字有必要 关于“扫黄打非”的几点思考 应加大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心系人民多解难题 莫将“三讲”变闹剧 做好执法督查工作要正确处理十方面关系 关于政法委和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 努力结合江苏检察工作实际 与时俱进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关于检察机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思考 让响水检察“响”起来 落实“两个并重”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满腔热血铸忠诚》序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火花碎片 李庄村的启示 综合治理工作十忌 未成年人保护法——成年人必学 谨防教育不当 不能掉以轻心 认真抓好政法队伍自身建设 要将外来人员管理作为大事来抓 关键要抓好落实 维护稳定要干实事 这个通报发得好 政法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 领导干部要把好“年关” 查假酒要溯本清源 遏制犯罪要“治本” 要从领导做起——一谈政法队伍建设 公正执法是头等大事——二谈政法队伍建设 要将人民放在心中——三谈政法队伍建设 政法部门要成为一池活水——四谈政法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五谈政法队伍建设 事在人为贵在认真——六谈政法队伍建设 “毛手毛脚"与“缩手缩脚” 赞“与两头保持一致” 各级干部是维护稳定的关键 办案不能“抓大放小’’ 小事见精神 巨贪现形值得深思 行政腐败也须严惩 贵在求真务实 司法公正的阳光工程——赞“败诉人评法官制度” 点将之法不可取 处理突发性事件应综合整治 检察贵在自身硬 述职述廉之管见 往事悠悠 小运河桥头一青松 忠实的守门人 兼职要尽责 我当了十年省人大代表小组联络员 参加徐平羽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纪实 珠湖金秋迎佳宾——记江苏部分作家在高邮 高晓声在高邮 老家有棵沙枣树 在病中 “第一大案”办案片断 散步 思念到永远 岁月铭刻的记忆 难忘少年时光 碗中存放的记忆 党校情 我与匡亚明校长的师生情 文坛学步 余热永生辉 横泾河抒怀 旅途 参加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科技协作会有感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 四季吟 别情依依——欢送立宪同志 春之柳 “六一”前夜 落叶的自白 再腾飞 六十随想 女老子 追根究底 “我条件反射快” 笑话百出 怎样说都行 “你怎么不早说” 最买账 罚款优惠 “舅父不是嫡亲的” 市长侄子 也算酒文化 智卖羊肉串 悬案 “谁掉了一颗心” 成功乞讨三术 “动动"来了 “不”的联想 并非戏言 机关作风见闻 部分干部提拔现状 “这不算什么” “下次不能这样干” 要选素质好的 高危职业 活思想 调心态 “调查研究”新作风 我和他 周末的话题 滑坡 小楼 灯下漫笔 与大学毕业生谈毕业 如何防扒窃 漫话武侯祠 飞天历程从眼前闪过——中国航天博物馆游记 艰难改造路——无锡市收容教育所见闻录 安宁富裕的“神州第一郊”——无锡市郊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掠影 从老市长赵醒吾说起——泰州市少年宫成立30周年随想 乘公共汽车的感觉 警惕车站附近的骗术 雾气散尽,是一片明朗的天——读《碎瓦》 望子成“虫” 雨中拜谒包公祠 喜看文化人写法律书 外国法院判决在美如何执行 汪老 警察文化的浓缩与展示——观北京警察博物馆有感 心语 百日辉煌石城留芳——记八路军驻京办事处 踏平坎坷成大道——人民检察博物馆散记 《成功的辩护》序 正气人生路在脚下 扎根基层上青云 老之将至再思感恩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革命者的道路 ——试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从西方的一个哲学流派获得广泛传播,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继承、捍卫和发展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兴盛是历史的必然。在肯定“时势造英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前提下,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作一粗线条的描述,并从马克思的个人条件方面作一点探索性的分析。 新世界观产生的过程 马克思是在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哲学的。他学的是法律专业,但最感兴趣的却是历史和哲学。对现实问题有着浓厚兴趣的马克思起初虽曾信奉过康德与费希特的理想主义,但进一步的研究使他感到这些无助于他对现实的理解,因而将其抛弃。黑格尔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吸引着马克思,他加人了“青年黑格尔派”,想从中找到理解现实事物的钥匙。代表马克思这一时期观点的代表作是他1839年~1841年3月写的《博士论文》,从这篇文章的基调来看,马克思当时是站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分析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他抓住并发挥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觉得黑格尔哲学坚持了原则的能动性,矛盾是事物运动、创造性源泉的观点,远远高于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他也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表述了和黑格尔不同的观点:黑格尔哲学强调的是原则的能动性,轻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则强调个别自我意识在精神领域的突出作用。 引起马克思在世界观上发生根本转变的最初动因产生于在《莱茵报》工作期间。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激进的资产阶级分子办的《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被聘为该报主编。他在《莱茵报》工作时期所接触到的问题基本包括了当时政治生活上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显然扩大了他的眼界。 马克思起初的国家观源于黑格尔,他把国家看成是调节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深信社会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有赖于对国家和法律进行的改革。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开始动摇他对国家和法律的理性主义幻想,意识到实际的立法过程不是由理性的规律支配,而是由物质利益决定。马克思本人对这一思想转变过程曾作过如下描述: “1842年到1843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不得不就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而这曾使我陷入困境。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问题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的状况问题对《莱茵报》进行的官方论战,以及关于贸易自由和保护关税的辩论等等,第一次推动我去研究经济问题。” 这恰恰是使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最初动因。由于马克思面对现实的研究,使他意识到实际的立法过程不是由理性的规律支配,而是为物质利益所决定,从而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社会观和国家观产生了怀疑。 1843年3月,马克思退出《莱茵报》重新回到书房,解决理论上的危机。他研究了大量有关德国历史、法国历史和英国历史的著作,开始接触费尔巴哈。 马克思十分赞赏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批判,在费尔巴哈看来,哲学上最根本的东西是人和自然,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他对宗教批判的结论是:人创造了宗教,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或再度丢失了自己的本质的人自我异化的产物。这就把黑格尔“人关于神的知识就是神关于自身的知识”这一颠倒了的看法重新颠倒过来。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利用了他的批判成果,从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人手,把黑格尔颠倒了的理论再颠倒过来。在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哲学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从1843年夏到1844年初,马克思写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组文章,这是他的第一批批判性著作,反映了他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急剧转变。 马克思从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呢?P2-4 序言 余已年近花甲,即将退休。 回顾求学十余年,工作四十余年,从一乡间孩童启蒙,工厂学徒起步,多年来工作学习未敢·懈怠,虽无大成,亦少遗憾,常聊以自慰。至今求知天性未变,情感丰富执著尚存,做事认真秉性难改。平时结合所学、所思、所为,工作之余喜文,拙作数十万字。报刊杂志发表百余篇,虽难登大雅,读之汗颜,但毕竟真情所发,心路写照。现择其部分编印成册,其意是将这段历史作一回顾和梳理。 收录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分探索求真、火花碎片、往事悠悠、文坛学步、灯下漫笔,共五个方面。因时间跨度较大,书中有些场景、言辞与今日情况可能已不尽相符,为尊重历史,未作改动。书中还收录了部分个人成长不同阶段与本书内容相关的照片,也是一段回顾与情感的袒露。书中收录照片和文章基本以时间为序,个别因内容相近稍作调整。回忆昨天是为了更好地珍惜今天和迎接明天,今后我将在回顾自身的基础上继续关注民生,研究人生,科学养生,旅途人生,拥有一颗平常心,养成十分精气神! 忆往昔,母校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曾为我手书“力争上游”四字勉之,作家马烽赠我“生活、读书、写作”六字,作家高晓声赠我“珍重文化,继承传统,发展文化”十二字,还有许多关心我的人帮助过我,勉励过我,这些我都铭记在心,既终生难忘,又不断鞭策自己!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兄弟姐妹手足之情! 感谢家人理解支持! 感谢所有关心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前辈、领导、同事、同学、朋友…… 儿时的梦还没做醒,一段心路历程已经结束;而我还在梦中,一段新的心路旅程又将开始。 后记 一桩心愿终于了结,一段心路历程总算有了—个交代。 忆往昔,千言万语涌心头。1977年,我有幸作为一个基层企业的负责人,到省委党校学习一个学期。其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同时,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将20多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总结,二是参加高考。那次党校学习结束不久,我收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1977级大学生。 2012年11月,我又一次来到省委党校,参加第7期省管干部进修班,进行两个月的学习。此时,我已是第5次来省委党校学习,并临近退休。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同时,我也抓紧时间做了两件事:一是将我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后写的一些文章整理汇编,这是一段心路历程,也是一段个人历史。这次学习结束不久,我将步入退休干部行列。我在党校做的第二件事是对今后做出规划,退休后我将乐意做一个心系群众的信访接待员,埋头书海的图书管理员,社情民意与大好河山的观察员。努力做到“七个一”:有一个旺盛的精气神,有一个灵敏的思维,多读一点书,多走一点路,多研究一点问题,多写一点感悟,多做一点好事。 《心路》一书得以完成,离不开多年思考和积累。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振远先生热心题写书名,严军先生、孔昭巍、陈小洁女士等人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从内心深表感谢! 今后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心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申泰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3185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8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18 |
CIP核字 | 2011029411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2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