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淮情深--周恩来和江苏/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开明编写的《江淮情深--周恩来和江苏/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系列丛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采用章节体,按时间顺序与条块结合的办法纪事、写人,图文并茂,力求做到事实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生动,使史实性、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本书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新征集到的有关周恩来关爱江苏与江苏人的动人事迹、感人轶事。本书的编写纲目、每章前面的导语与后记由张开明执笔。

内容推荐

由张开明编写的《江淮情深--周恩来和江苏/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系列丛书》旨在弘扬周恩来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着重反映他的高尚的亲情乡情与友情,以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全书共分八章:温馨的亲情,浪卷涛涌,江淮烽火,梅园之光,决战淮海,火红的朝阳,建设年代,乡音、乡情,特殊的岁月。以纪实性的手法,采用章节体,按时顺序与条块结合的办法纪事、写人,图文并茂,语言流畅,文字生动,史实性、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

目录

开篇 救国志向动心魄

第一章 温馨的亲情

 1 生母恩情常萦怀

 2 “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

 3 真挚的父子之情

 4 亲如母子一样的深情

 5 一段不寻常的亲情

 6 惋惜疼爱的“黑弟”

 7 恩重如山的四伯父

 8 周秉德:被总理当亲生女儿养

 9 “共产党员要能经风雨见世面”

 10 扬州亲友常牵挂

 11 霞飞路,见证了童年挚友的亲切会见

第二章 浪卷涛涌

 1 “耿耿丹衷,举世怀仰”

 2 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

 3 豪情满怀“数旧游”

 4 “真诚的朋友”

 5 亲切的教诲和关怀

 6 “总指挥”与“苏北老乡”的传奇故事

 7 同志·战友·“老乡”

 8 慧眼识英才

 9 他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周主任”

 10 隐蔽战线的出色战士

 11 “留得清白上九霄”

第三章 江淮烽火

 1 国共携手御外侮

 2 抗日军营添新军

 3 相识相知凝深情

 4 披肝沥胆两相知

 5 为徐州会战献胜略

 6 与国画大师的真挚友情

 7 师友情谊,似水长流

 8 支持与关怀

 9 特殊的关怀暖心扉

 lO 关怀·期望·友情

 11 交往与情谊

第四章 梅园之光

 1 进驻梅园续和谈

 2 情系苏皖边区

 3 “军调”足迹印江淮

 4 三谒中山陵

 5 “人生赖奋斗而存”

 6 紧急营救

 7 “为真民主真和平而奋斗到底”

 8 争取革命新高潮早日到来

第五章 决战淮海

 1 参与战略决战的决策

 2 协助毛泽东指挥整个战役

 3 争取国民党军起义

 4 协调后勤保障

第六章 火红的朝阳

 1 为了弘扬京剧艺术

 2 亲切关怀南京建设

 3 丰碑,见证了深情厚谊

 4 调解苏鲁水利与湖田纠纷

 5 “不愧为周恩来培养的杰出外交官”

 6 郭影秋的珍贵回忆

 7 切实关怀中医事业

第七章 建设年代

 1 “对艺术要钻研,做出成绩来”

 2 “要大胆创,走下去”

 3 幸福的时刻

 4 永恒的怀念与崇敬

 5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希望

 6 关心苏州评弹·拜访著名作家

 7 重视徐州思想文化建设

 8 “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中山陵园”

 9 “周总理,我们电影人的知音”

 10 “指挥就应当站在中间”

 11 “像你爸爸一样,画祖国山河多有意义”

 12 对徐州人民的诸多关爱

 13 一路高风耀湖山

 14 大江飞虹凝心血

 15 “大家要向常熟学习”

第八章 乡音·乡情

 1 “尽点淮安人的责任”

 2 “要实事求是”

 3 “要顾全大局”

 4 “茶馓一定不能收!”

 5 “请代我问乡亲们好!”

 6 “青年人要多关心社会上的事情”

 7 “要扎根边疆,安心边疆建设”

 8 “你们都是祖国的好儿女!”

第九章 特殊的岁月

 1 “苏州要保护”

 2 保护孙中山铜像

 3 保证铁路畅通

 4 动乱中倚重“良将”

 5 总理特殊保护的副部长

 6 感受周总理的关爱与温暖

 7 终生难忘的关怀

 8 “咱们还是老乡呢”

 9 “你们要发愤图强”

 10 “演得很好,祝贺你们成功”

尾声——一月的风云动地哀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938年lO月从武汉撤离时,周贻能和杨振德由朱端绶姐妹领带护送,从武汉撤往长沙、湘乡,再辗转衡阳、独山、桂林和贵阳。1940年9月,周恩来派袁超俊赴贵阳市郊青岩镇乡间,将二位老人接到重庆红岩奉养。在逃难路上,沿途难民啼饥号寒,贫病交加,加之日寇狂轰滥炸,遗弃路边道旁的伤病员很多。杨振德、周贻能都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且随身带着常备药品,就义务为伤病员诊治。不过,两位老人又能医治多少?救得几人活命?在旅途劳顿或候船等车的时间,周贻能还给难民们讲故事、说笑话,以缓解人们的疲劳和苦闷,受到许多难民同胞们的称赞。

到重庆红岩后,周贻能因年事已高,只能做些看管仓库、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所有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据童小鹏回忆,老爷子(指周贻能)待人宽厚,平常很关心体贴人,就是他喜欢喝点酒,忙碌之余的周恩来有时也能和老爷子对饮几盅,但这样的次数不多。更多的是老爷子一个人喝。但恩来同志总叮咛他不要喝多。有一次老爷子喝过了点量,走路要人搀扶,恩来同志见了,还很客气地说了几句。大意是,我们这里人少,大家都很忙,你喝多了,既伤了自己身体,还要别人照应,多不好。老爷子当然知道自己不该多饮酒,没有说一句话,恩来同志说了几句也就忙他的事去了。

1942年6月底,周恩来因疝气住进重庆歌乐山龙洞湾中央医院动手术。此时,68岁的周贻能病情恶化,高烧不退,不幸于7月lO日夜间在红岩村离开了人世。因为周恩来手术后时间不久,身体较弱,大家又都知道他极重感情,向来孝敬父亲,如果让他知道了刺激太大,不利于他身体的恢复。这时,临时主持南方局工作的董必武就和邓颖超、吴克坚、钱之光和童小鹏等同志开会商量,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暂不告诉恩来父亲去世的消息,待他出院后再让他知道。于是就将老先生的灵柩暂停在红岩村内,同时决定派童小鹏和吴克坚到医院去看望他,让他尽快恢复健康,如果他问父亲时,就回答“病有好转,请放心,不要多说话。”因为周恩来一贯精细过人,童小鹏和吴克坚都从未在他面前说过假话,生怕见了周恩来后露出马脚,在去的路上两人还互相叮嘱,相互鼓励,一定要沉住气,完成组织上交待的这项“特殊任务”。当他俩在周恩来面前违心地作了上述应付之后,心情都特别紧张,内心也很难过,因为他们都是在周恩来面前第一次说谎。

在周恩来住院和父亲患病直到去世的前后,周恩来无时不在关心着自己的老父亲。7月6日,周恩来在医院致信邓颖超说:……再过两三天出院,已是下星期三了。所以我请你和爹爹商量一下,如果他愿意二十八号本天请人吃面,那就不必等我回来,免得他老人家不高兴。如果他希望我在家补做,那就等我回来。不过据我所知,他的思想是很迷信的,过生日总愿当天过,儿子不在跟前倒是次要问题呢。因此,希望你还是将就他一点罢!”

周恩来这里说的28号是指农历壬午年的五月二十八日,亦即1942年的7月11日。这天是周贻能的68周岁生日,按淮安习俗,这天可以看作是周贻能的70岁的生日。所以,对父亲至孝至爱的周恩来在病中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这个重要生日。

7月lO日,周恩来才知道父亲生病,便致信邓颖超说:爹爹的症状,除疟疾外,还宜注意他的年事已高,体力虽好,但他过分喜欢饮酒,难免没有内亏。所以主治的办法,必须先清内火,消积食,安睡眠。东西愈少吃愈好,吃的东西必须注意消化与营养,如牛乳、豆浆、米汤、饼干之类,挂面万不可吃。假使热再不退,大便又不通,则宜进行清胃灌肠,勿专当疟疾医。”

可以说,周恩来对自己的父亲是了解备至也关怀备至,考虑得更是细致、周到而又无微不至。

由于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一致决定不把周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告诉周恩来,延至7月12日,周恩来还全然不知。这天上午,他还给邓颖超写信:“闻爹爹病渐愈,甚放心,并谢谢你的偏劳!”这时,悬在他病房的花瓶忽然坠地摔碎,信奉唯物主义的周恩来没有往坏处想,而是高兴地写了两句诗“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但是,就在他写信的那天下午,《新华日报》的雇用报童在向他送报时,因为年纪小不懂事,漏嘴说出了“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后事”的话。

P17-P18

序言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对领袖人物的研究和宣传更是如此。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一生的君子之风,崇高品德,感人至深,彰彪史册。开展对周恩来思想和生平的研究,毫无疑问,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对周恩来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一门“显学”;越来越向纵深发展,成果迭出,亮点频现;越来越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不断给予指导和提出任务、要求。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还,于2009年成立了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

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初,是团结专家学者进行周恩来研究的省级学术团体。研究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宣传周恩来”作为办会宗旨,以开展学术研讨、撰写和出版学术专著作为工作重点。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研究会已陆续推出了如《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建设》、《少年周恩来学习的故事》、《全党楷模周恩来》等6本专著,得到读者好评,也使研究会成为全国周恩来研究的一支生力军。

2009年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进行了换届。换届后,现有会员257名,大多数是来自科研机构、党校、地方和军队高校、周恩来纪念地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本届研究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一批重点研究课题,主要包括10部专著。这些专著,选取不同研究角度,涉及到周恩来对建立新中国的贡献、周恩来的总理生涯、周恩来与军队建设、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周恩来与故土江苏,以及研究周恩来这项工作本身方面的概述、成果资料,等等。这就是我们编纂与出版这套“周恩来研究丛书”的由来。

组织编写和出版这套丛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这些年来,我们研究会一直把实施这项工程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倾心竭力组织作者撰写、进行初稿的审读和修改;承担撰写任务的专家学者,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耿耿此志,潜心为学,在撰写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应该郑重提及的是,这套系列丛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从中央到省不少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对每本书稿进行精心审读;江苏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研究会现任名誉会长沈达人同志,担任了系列丛书的顾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巡视员、研究员安建设同志,担任了系列丛书的学术指导;中央文献出版社本着高水准、高品位的出版理念,对系列丛书的具体出版事宜给予了多方面的关照和支持。对此,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学海无涯,史事茫茫。这套丛书的编委会,由于水平所限和有些工作不够到位,所以丛书中肯定会出现舛误错漏、值得商榷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批评指正,我们期望在互动交流中,今后有加以修正的机会。

后记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898年3月5日诞生于江苏淮安驸马巷。他是江淮之子。他是江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自1910年春离开淮安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在离开故乡的日子里,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立志成才;在起东瀛、欧洲留学期间,他努力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探求革命真理,寻求救国之路,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无私无畏,舍生忘死,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日夜操劳,无怨无悔,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毕竟是江苏人民的儿子,他时刻牵挂着家乡的革命和建设,并对她寄予热切期望,精心规划宏伟蓝图,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要求;在与自己的亲人、亲戚、乡亲,及江苏籍的战友、同志、朋友、部属,甚至是普遍群众的交往中,他总是热情似火,推心置腹,关怀备至,体现了浓浓的亲情、乡情与友情,展示了他那高尚品质、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本书是由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本书旨在弘扬周恩来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着重反映他的高尚的亲情、乡情与友情,以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2009年lO月,在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的领导下,成立了本书课题组,由张开明、唐茂松、泰九凤负责,并于11月中旬下发了征编方案,得到了江苏省各省辖市的省周恩来研究会的理事与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半年多以后完成初稿,做到了上下结合、齐心协力,为编写出一本有新意且感人的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系列丛书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采用章节体,按时间顺序与条块结合的办法纪事、写人,图文并茂,力求做到事实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生动,使史实性、思想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本书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新征集到的有关周恩来关爱江苏与江苏人的动人事迹、感人轶事。本书的编写纲目、每章前面的导语与后记由张开明执笔。本书由张开明、唐茂松统稿,秦九凤、司云胜参与修改。作者姓名均列于每篇文末。特此说明。

我们由衷地感谢本丛书编委会顾问、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沈达人,丛书编委会学术指导、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巡视员、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安建设,丛书编委会主任、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俞敬忠,丛书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执行会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朱同广等领导和丛书编委会诸位委员,对本书征编、出版工作的关怀与支持。衷心感谢所有关心与支持本书征编与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和作者。感谢冯郁同志为本书的装帧设计所做的努力。感谢省委印刷厂同志的大力协助。

对淮安周恩来故居管理处、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的缺点、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与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江苏人民的心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淮情深--周恩来和江苏/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开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38683
开本 16开
页数 4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24
CIP核字 2013168154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