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新教师成长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秦望,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内蒙古、山东、广东、天津、河南的公立和私立学校间穿梭。现就职于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历史教师,班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创建“8+1”工作室(校本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校本班主任团队建设方面探索出新路。

秦望的这本《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是一个高三普通文科班一年的师生学习生活日记,真实记录了在高考大省河南这样一个地域环境下高三师生的生存状态。

内容推荐

《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是一个高三普通文科班一年的师生学习生活日记,真实记录了在高考大省河南这样一个地域环境下高三师生的生存状态。《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分为四个阶段:出发之旅—加速之旅—途中之旅—冲刺之旅,并辅以学生文章为附录,多视角再现了作者秦望与学生一起经历的青春与华年,体现了“共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

目录

序 光辉岁月,岁月光辉张万祥/1

2006年8月4日—10月6日:出发之旅

08月04日 班会(1):带着希望上高三——高三入学动员会/3

08月15日 周记,打开心窗的钥匙/14

08月18日 快乐跑操/20

08月19日 悠然见南山/22

08月21日 班会(2):个性一班/25

08月29日 报告(1):另类教师的幸福/33

09月02日 数学课/40

09月08日 慧慧的烦恼/42

09月10日 最好的礼物/44

09月11日 班会(3):发现毛泽东/46

09月13日 一米阳光(1)/50

09月23日 与理想同行——李镇西来到0401/55

09月19日 体育生就不能考得好一点儿吗?/59

09月24日 “繁荣”背后的危机/62

09月25日 写给渐淅的17岁生日/68

09月28日 朋友/71

10月02日 喜欢她的“人情味儿”/75

10月04日 变化/77

10月05日 希望树/81

10月06日 今年的月饼最好吃/83

2006年10月9日—11月6日:加速之旅

10月09日 班会(4):神奇的哥/91

10月17日 帮助调解家庭危机/96

10月18日 班会(5):一生只做一件事/99

10月19日 李清照与房玄龄/101

10月28日 信仰/104

10月30日 班会(6):校史馆寻根/106

11月04日 励志之旅/114

11月06日 班会(7):民主决策会/117

2006年11月13日 2007年2月23日:途中之旅

11月13日 班会(8):把握这一年/125

11月16日 用毛泽东诗词诠释长征/129

11月20日 班会(9):做一名有奋斗感的学生/134

11月22日 语文课代表/139

11月24日 脾气败/140

12月18日 班会(10):集体心理辅导/145

12月26日 一米阳光(2):双节棍/150

12月28日 新年祝福/151

12月29日 到班级转一转/154

01月02日 当头棒喝/156

01月06日 我班的“邓亚萍”/158

01月07日 我最勤奋/160

01月08日 班会(11):两个“第一”/161

01月13日 “野蛮”爸爸与“小女人”妈妈/164

01月25日 逃课/167

02月05日 等你,不一定在清华、北大/170

02月23日 班会(12):发展是硬道理——期末统考分析会/172

2007年2月27日—6月26日:冲刺之旅

02月27日 百日冲刺从今天开始/179

03月03日 写给闪闪的18岁生日/182

03月04日 务实的家长会/185

03月08日 做一名新一中的教师——我的表彰会发言/191

03月21日 赢在文科综合/192

03月25日 大获全胜:“一模”/194

03月26日 班会(13):与篮球无关——我们是怎么输给日本队的/195

03月27日 一米阳光(3):爱是要负责任的/199

03月29日 报告(2):“四课”成就幸福班主任/201

03月31日 教育是个细致活儿/209

04月02日 班会(14):亮剑/212

04月04日 打架事件/217

04月08日 做班长的思想工作/220

04月14日 诗意在真情与智慧中流淌——陈晓华北上中原讲学散记/223

04月16日 班会(15):那些花儿/229

04月17日 “文综”危机/232

04月18日 清华来信/234

04月19日 一米阳光(4):QQ聊/237

04月23日 温暖/242

05月07日 班会(16):32天,我们能做什么/245

05月08日 似水流年/248

05月20日 18天,回归调整/250

05月24日 再创辉煌:“三模”考试/252

05月26日 训练有素:“四模”考试/255

05月28日 快乐一班/257

06月02日 班会(17):勇敢面对人生——高中最后一次班会/259

06月06日 最初的梦想/263

06月07日 高考有点儿可爱/265

06月08日 考不上北大对不起你/267

06月11日 填报志愿指导/269

06月26日 结局/271

附录 回望高三

1.恰同学少年/成杰/275

2.青春无悔/杜雯彬/283

3.最后的“周记”/贾静淅/288

4.回望高三/黄督军/293

后记/300

试读章节

班会(1):带着希望上高三——高三入学动员会

以周记形式和学生书面交流是我的一大享受,放在面前的61份《走过高二》,厚厚的就像一本书。“高二带给我的失望远远超过了希望,直到最后也无法带着希望上高三。”读到这儿,我的心痛了一下,这还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面对自己高二期末不尽如人意的成绩,高三扑面而来。因此,很多学生因心理准备不足而紧张。我反复思考,如何调节他们对高三的恐惧心理,激励他们愉快地面对到来的高三生活呢?

“高二我班8次月考的成绩都是不错的,平时同学问也是嘻嘻哈哈,笑声不断,回忆高二美好的集体记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展望高三。在‘大战’前回忆成功,为新的征程擂鼓应该会有效果的。”一天半的高三入学“收心”考,我一边监考一边构思。午夜在键盘上敲出这些文字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白天班会上我足足讲了两个小时,学生们专注的眼神、会心的笑声以及最后热烈的掌声,表明我的演讲产生了共鸣,带着希望上高三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下面是这次班会的实录。

一、回首高二

我说:“班会开始前让我们先向郝应娟同学表示最真挚的祝贺!在刚刚结束的我校举办的河南省第十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她在800米与100米跑两个项目上获得两块金牌!下面有请郝应娟谈谈感想!”(掌声热烈)

郝应娟:“上场前尽管我们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但我的信心不足,平时从来没有取得过这么好的成绩。在赛场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只知道猛跑,后面有人追,逼着自己跑出了这样的成绩。”(笑声热烈)

我说:“金光闪闪的奖牌是对郝应娟辛勤与汗水的回报,是我们高三新学期的报喜牌。只要我们敢拼,像郝应娟一样去奔跑,成绩自然会光顾我们。郝应娟同学不愧为我班的‘邓亚萍’。”

我说:“下面再介绍一位新同学,从理科15班转来的解云珊同学。请她说几句,跟大家认识一下好不好?”(掌声欢迎)

这个学篮球的女孩子很朴实地讲了几句:“我成绩不好,但绝不会扰乱班级纪律。”

我接下说:“我们相信解云珊同学在我们这个集体的帮助下,会学得更好。转科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也相信解云珊同学会尽快融人这个集体。下面开始我们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

“时光——飞逝——,恍如——一梦——”我拉长了调子,下面很多学生都笑了。

我继续讲:“高二入学时的情景似在昨天。当读着厚厚一沓《走过高一》,我就开始走进了你们的情感世界,开始走进你们的生活。但满纸写的都是快活,唯独没有充实。而我带的原2004级高一(13)班的学生平时的随笔却是充实而又溢满平淡的生活,这令我着实吃了一惊。早就听这里的高三老师说文科难带,果然来临。好在我做事向来具有预见性——打破先建班后定班规的做法,先颁布令人生畏的班法,用‘八规六问’把你们圈在里面,所以就有你们大家印象中的严苛的我。

“记得当时有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写道:‘现在的小孩子哪管这一套,我们在小院里打球,楼上楼下地满世界乱跑,快活极了。’

“是呀,当时你们真是玩疯耍狂,我还是借助德育处的力量,统一在教学区禁球,才刹住这股风。为了使班级尽快进入轨道,我早查操,晚查寝,整天泡在班里,深入同学中间,也曾引起部分同学反感。可第一次月考成绩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我们以上线28人的成绩遥遥领先(全年级普文生约600多人,10个普文班,第218名的分数被划为二本线),大家初尝成功的喜悦。

“班长成举亮,纪律委员杨宁,他们肯负责,管理能力强。虽然有时说话有点过激,但他们稳定了班级秩序,使我们很快走上了正轨。当时大家颇有点自豪地说:‘都说文科班乱,我班比理科班的纪律还要好。’

“那时唯一让我苦恼的是尾大甩不掉的全年级最庞大的‘问题学生’队伍(一般的班级是五六位,我班是十几位),也考验了我耐心的极限。我暑期曾不停地追问自己,如果当初自己再耐心一些,毕竟这个年龄的孩子难免是要反复的,或许今天的他们会更好一些。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他们的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今天的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也希望大家能帮助我克服爱发火的缺点。”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过得有些波澜不惊,但平淡中也充满了快乐。

我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与2班的班际运动会吗?忘不了刘倩倩弹跳在脚上不落的毽子,引来文科班学生一片喝彩声;郝应娟、商程、晋元胜3名体育生如疾风一般冲向4×100米跑道的终点,扭转了我班几近的败局。”

卢新新接过话:“接下来的年级篮球赛,我们拼下了两个对手,但关键的半决赛我们因为违规罚球而失利,但商程仍不失君子风范,我们虽败犹荣。我在班级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一行字:0401班的英雄——商程!”P3-5

序言

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早已被人们所承认——通过文字,可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见解,或公开自己的教育思想;但写作对于教师的意义,尤其是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则未必被每一位教育者所认识。

20多年的教育成长经历告诉我,教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实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也许许多老师是因为《爱心与教育》而记住了我的名字,我也因这本书而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尊敬,并渐渐被人称做“教育专家”。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比千千万万的一线普通老师高明多少。常常在外面向同行们作汇报时,我总是说:“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是一样,对教育的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一样,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

这是我的心里话。的确,在同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也许恰恰是写作使我现在拥有了许多老师所羡慕的所谓“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不能设想,如果我的教育事业离开了写作会是什么样子。

但许多老师听了我的话却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呀!你是专家嘛,有写作的水平,而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书可不是那么容易写的。”

于是,我给他们讲网友红袖(陈晓华)老师的故事:2001年7月,我在网上偶然结识了红袖,当时他很真诚地说他读过我的《爱心与教育》等许多书,“很受影响”云云。我在网上对他说:“我这些书,你都可以写的。只要你把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你的思考坚持不懈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本你自己的《爱心与教育》!”

四年过去了,红袖老师出版了《追寻教育的诗意》《守望高三的日子》等著作。前不久,我和他通电话时,他还在说:“当时你那句话对我影响真的很大,你说我也可以写出《爱心与教育》,于是我便开始拿起笔了。”现在,红袖又推出了他的第三本日记体教育著作《怀揣着希望上路》。

当然不只是红袖,还有这套丛书的其他作者:铁皮鼓(魏智渊)、二刘(刘国营)……他们都用自己的写作证明着自己的成长,更证明着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实践、思考并记录,这正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的关键所在!

完全可以这样说,就日常工作而言,绝大多数教师的敬业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且,所有教师的工作都是一样的琐碎而辛苦;但最后,为什么只有少数教师成为了教育专家或专家型的教育者呢?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并记录。

教师成长为什么需要写作?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其《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将思维成果跃然于纸上。写作是将内在的东西进行外化,它使我们离开自己直接面对的世界。如果我们审视纸张,审视我们所写的东西,我们客观化了的思维也在审视我们,于是,写作就建立了某种思考的认识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社会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特征。”“写作是颇具创造性的活动。写作者写出了文章,写出的又不仅仅是文章,而是作者自己。正如萨特或许会说的:作者是他自己产品的产物。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写作使思想脱离实践,又让思想回归实践当中。”“‘实践’的意思就是‘思考活动’:充满思考的活动和充满活动的思考。”  近年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成为比较时尚的教育科研词汇。其实,这里的“研究”首先是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师既是研究者,同时也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怎么研究?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以写作为载体,反思自己的实践。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已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做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新教师成长日记”丛书的作者,都是没有什么“知名度”(至少现在还没有)的普通老师。我们推出他们的教育日记,不是把他们当做已经被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树立“榜样”,他们现在所带的班级可能也还谈不上是通常意义上的“优秀班集体”。我们要展示的是这些老师成长的艰辛而富有探索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功成名就”的“结果”。正在成长并渴望成功的读者,可能会从他们的日常教育叙事中,“亲临”他们实践的现场,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把握他们成长的轨迹,进而恍然大悟:原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并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其实我也可以这样做呀!

我们就是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广大的教师展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因此,写作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

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坚信,更多正在成长的教师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2005年11月20日

后记

写这篇后记时,书中所记的学生已经读大学四年级了。春节期间0401班级聚会,“吉祥三宝”抢着跟我握手,个个亭亭玉立,时间过得真快呀!令我高兴的是几个”问题学生”也都来了,纷纷和我碰杯,以往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小波说:“我多次犯错,早该开除了,没有老师的宽容,我今天不可能待在大学校园里。”小冉说“感谢老师那时对我们的耐心”,并和我热烈拥抱。

永远生活在单纯、朴实的学生巾间,真好!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无论经历多少沧桑,一次同学聚会,就可以唤回他们青春的记忆。在老师身边,他们永远是孩子,不用设防。所以,我首先感谢我的学生,他们才是这本日记的真正作者。

大量采用学生周记原文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通过周记和学生沟通、进行班级建设是富有成效的。为了保持日记的原貌,还原生活的真实,整理书稿时尽量保留。本书另一特色是呐喊不停的激励。通过周记了解学情后,确定聊天对象和班会主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

读者朋友可能会感到本书十分关注“成绩”,甚至不时表现出应试焦虑。这是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现实,也正是本书留给历史的一份真实记录。

在我的成长过程巾,我得到了天津市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无私的帮助,一句感谢难以表达我对先生的尊敬。感谢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给我提供的成长环境,感谢我校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8+1”工作室伙伴们的鼓励,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刘灿先生和郑莉女士的付出,还有“教育在线”关注我帖子的朋友们。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付梓。

在网上搜集资料,我的日记《带着希望上高三》等居然被很多同行引用。惊讶之余,感叹岁月易逝,而青春却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值得庆幸的是,我将永远书写青春教育的诗行。

秦望

2011年春于河南济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新教师成长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155894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9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