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
内容
编辑推荐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系统介绍了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作者李迪长期担任中职班主任,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绩。本书融合了作者在教学中大量的案例,深刻阐释了中职班主任工作的艰巨和意义,对于中职班主任提升自我素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与普通中学的班主任相比,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更加繁杂、琐碎,更具有挑战性。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总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是全国著名班主任李迪老师十余年工作经验总结。李迪老师长期担任中职班主任,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学习,潜心探索,在班级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在书中,作者结合大量第一手案例,系统介绍了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成长途径等,《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值得广大中职班主任参考和借鉴。

目录

自序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第一章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一、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特点

 二、让学生在“付出”中热爱班级

案例1 “我的教室我的家”评比活动的启示

案例2 培养学生为班级付出的意识

案例3 培养学生为班级付出的习:质

 三、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

1.让学生“参政议政”

案例 学生的信

2.让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

案例1 自评与他评

案例2 紫砂泥

3.优秀教师是学生培养的

案例1 老师“人治”,学生抗议

案例2 学生罚老师

案例3 快乐自己,悦纳别人

 四、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1.优秀班干部是如何诞生的?

案例 班干部选举后的抚慰工作

2.班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

案例 偏爱是有根据的

3.帮班干部去掉疯长的“枝条”

案例 尝一尝当班长的辛苦滋味

4.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人物

5.我在培养班干部过程中曾有过的失误

案例 班级里的黑暗角落

第二章 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一、职业学校里班级活动的特殊意义

 二、运用班级活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案例 煮一锅班级的“石头汤”

 三、运用班级活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1 破茧成蝶的密码

案例2 小人鱼的追求和疼痛

 四、运用班级活动指导学生步入职业生涯

案例1 赛后心得

案例2 做一个重视过程的“犟龟”

第三章 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中职生问题的复杂性呼唤智慧型班主任

 二、学生问题的解决技巧

1.无条件尊重学生

案例1 女鬼的故事

案例2 有一种疼痛叫成长

2.给学生真诚的关心

案例1 “千里马”和“害群之马”

案例2 “婷婷你又开始了!”

3.与学生“共情”

案例 顺水推舟

4.适当自我开放

案例 重提《春的絮语》

5.明察秋毫

案例 并非包庇

6.假装糊涂

案例 谁在暗地里帮我?

7.巧借外力演“双簧”

案例 班干部拉我唱“双簧”

8.适当运用“具体化”技术

案例 你不是坏女孩儿

第四章 学生职业指导

 一、指导学生经营自己

 二、把身边普通劳动者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案例1 刘师傅的敬业精神

案例2 创业并非神话

案例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勤工俭学中学生的体会

案例1 嘉宾燕燕

案例2 就业、择业主题班会

 四、学期中的实习

案例 实习归来

 五、离校前的准备

案例1 丹丹被辞退之后

案例2 理解单位的做法吧!

案例3 随缘

案例4 后其身而身先

 六、临别赠言

第五章 校园暴力和事故的处理策略

 一、职业学校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

 二、“防息于未然”的理论依据

案例 民主决定小静是否能请假回家

1.如何避免班级出现“集体无意识”

2.如何避免“去个性化”现象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案例 两班之间烽烟起

第六章 如何整合教育的力量

 一、职业学校整合教育的特点

 二、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案例1 端午节,五色绳

案例2 优秀教师也是由学生培养的

 三、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

案例 护花小使者

 四、与家庭教育力量的沟通与合作

案例1 先疏后导

案例2 抱着歉意“请”家长

案例3 小松、家长和教官(1)

案例4 小松、家长和教官(2)

案例5 小松的被褥

第七章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成长途径

 一、职业学校班主任“德”与“才”的内涵

 二、成长为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的五个要素

1.“观想本尊”——榜样的意义

2.高人指点——顾问的作用

3.贵人相助——教练的重要性

4.个人努力——用心去做

5.阻力的成全——尊重反对你的人,珍惜失败的经历

附录

 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三、教育部 全国教育工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案例1 “我的教室我的家”评比活动的启示

2008年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我的教室我的家”评比活动。

我们首先参观小昭老师班级的教室,这个“家”自然早已被装扮得焕然一新:用电脑打出来的励志名言,被小心翼翼地剪下来粘贴在吹塑纸上;用色卡纸制作的“心理田地”赏心悦目;还有专门展示自己班级专业成果的园林,瓷片上方粘贴着心形的淡雅彩纸——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书香和温馨的气息。更精彩的是她们组织的主题班会活动,用小品、诗歌、相声回放着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

按照惯例,班会结束时学生们会邀请某一个评委进行点评,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我——因为我带这个班的音乐课,和她们很熟悉,我也确实为学生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几句开场白后,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感叹道:“家是什么?家就是一间房子,再加上几个相亲相爱的人。若是没有爱,无论房子多么富丽堂皇,都不能给人‘家’的感觉。”

学生们纷纷点头,我继续说道:“但是,你怎样才能爱上这个集体、这个‘家’呢?爱一个‘家’,并不是你在这个‘家’里得到的越多,对这个‘家’爱得才越深;而是你为这个‘家’付出得越多,才会更加深刻地爱它。”看学生们有些迷惑不解,我一边作势伸手去摘教室墙壁上粘贴的学生作品,一边说:“我现在要撕掉这些装饰,让工人师傅来为我们装修,好吗?工人装修的肯定比这些漂亮。”

学生们斩钉截铁地高呼:“不行!”

“工人装修得再好,我们也不喜欢。”

“墙上的剪纸剪下来需要多大的耐心啊,简直和绣花差不多了!”

我将手缩回来,说:“我相信同学们真的很爱这个‘家’。为什么人们常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土窝’?因为土窝再破,也饱含着自己的心血。而皇家花园再美丽,也是人家的,里面没有我们的付出,我们便只有羡慕,没有爱。所以,你若爱我们的‘家’,就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这个‘家’付出,为班集体争光,每天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维护班级形象。将来回首往事时,你得到的将会是千万倍的幸福、甜蜜和温馨。”学生们目光灼灼,纷纷点头。我继续说:“爱这个‘家’,当然也需要师生相亲相爱。但你怎样才能爱上自己的老师呢?人们常说,一个好老师能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我却常常感叹,其实优秀教师也是由众多学生培养的。若是一个老师为班级操碎了心,同学们却熟视无睹,不知感恩,不知回报,老师会伤心,会失望,会厌烦,会失去工作的激情。不过,我很高兴地看到。咱们班的同学们一直在努力培养小昭老师、我和其他任课老师,你们愿意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建议、给我们肯定,老师在这里谢谢你们!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培养我们,我们当然也会努力培养你们。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会因有所付出而更加爱我们,我们也会因你们的可爱而更加爱你们。如此,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就真正形成并坚不可摧了……”

班会结束后,小昭和学生们一起向我拥‘来:“李老师,您说得太好了!我们好感动!”

“李老师,我们以后一定多为班级作贡献,多和老师配合。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也能培养老师……”

近来我总是接到读者的来信和电话,他们共同的困惑是:我们为班级建设呕心沥血,学生却对集体荣誉不屑一顾,想旷课就旷课,想打架就打架,和老师玩“老鼠和猫”的游戏。老师如此孤军奋战,怎么能不疲惫?老师总是在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怎么能不气馁?甚至有一线教师质疑:“在书上看到的关于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李镇西老师去西安学习,学生送他到火车站还依依不舍,为老师写诗、变魔术;他的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抄袭,全班同学都感觉脸上无光……但我们的现实是怎样的呢?我面对的现实不容乐观。我的爱学生根本就不稀罕,我的学生对班级没有一点感觉,还谈什么集体荣誉感?……我就纳闷了,那些教育专家们遇到的学生怎么都那么可爱……”

是啊,教育专家们遇到的学生怎么都那么可爱?他们的班级为什么总是团结上进?

其中必有规律可循。

我回忆着自己曾带过的班级,不能不承认,我对学生有依恋之情,尽管我不是专家,却也真心喜欢自己的学生。我就是自己的学生培养起来的,我也是让学生在第一次集合进教室的时候,就开始为班级付出的。因为我早知道,只有让学生付出了,她们才会更加深刻地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老师。

在现实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为班级付出的意识呢?P5-7

序言

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欢聚一堂,寒暄过后,昔日的密友问:“你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吗?”

我点头。

“你向名牌大学输送了不少人才吧?”

我坦然回答:“自己一直在职业学校教书,没有向名牌大学输送人才,却培养了数千名平凡善良、遵纪守法、能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密友毫不掩饰自己的惋惜和遗憾:“那你多么没有成就感啊!”

我微微一怔,瞬间感慨万千——谁说在职业学校当老师,就难以做出成绩?谁说我们没有向名牌大学输送高层次人才,就体验不到成就感?我毕业十多年,写下三百多万字的教育随笔,出版了6本著作,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有阳光心态的毕业生,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肯定……这难道不是成绩?这难道不能带来成就感?何况,我们工作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想起了几年前读过的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一首诗: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就禁不住思绪万千、泪眼迷蒙,一种被理解、被同情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到了自己每天面对的学生,他们是中招考试的失利者,部分人在社会上声誉不好……可是,他们是未成年人,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总得有人来当他们的老师,总得有人陪伴他们成长。我不能埋怨自己的学生行为习惯何以如此差,如同我没有时间像八哥、海鸥和老鹰一样,去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我只想带上水桶和抹布,用自己的真诚与善意、纯洁与智慧,还星星本来的璀璨和晶莹。月亮皎洁美丽,人见人爱,却只有一个。我们的学生若做不成月亮,就做星星吧!天空需要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蓝领人才。

不过,话虽如此,擦星星却并非只要有热情就行,正如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并非只要有爱就万事大吉一样。因为教育还需要智慧,需要设计一个又一个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需要用心理咨询师的技巧驱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迷雾和困惑;需要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智和胆识;需要具备引导孩子设计职业生涯的能力与热情;还要能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力量……我常常感觉自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不是“过”日子,而是用心去“触摸”每一天的每一分钟,触摸的过程中有欢欣.、有苦涩,有汗水、有泪水,有骄傲,有尴尬,也有心碎。我不能不感叹,很多时候,老师、家长过于急功近利了,似乎我们的学生必须达到大家公认的水平,才算成功。其实,成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在我看来,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自食其力、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我们的青春就是无悔的。我曾亲眼见过很多学生在学校时桀骜不驯、淘气胡闹,走上工作岗位后却能吃苦耐劳、坚持进步,最终成为优秀员工。

这是为什么?

认真思索便不难发现,在学校我们的说服教育多了一些,大道理学生都明白却做不到,“知”与“行”严重脱节;走上工作岗位后,因成长中曾经历过失败和打击,他们决不好高骛远。他们对从事的工作也许不感兴趣,但对工资感兴趣,愿意为此付出劳动。如此,学生先在学校懂得了道理,然后为了不扣工资而努力工作,付诸行动;努力工作必然会有成绩,有了成绩后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便有了成就感,进一步地可能对工作产生兴趣,最后坚持下来转为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不是知—情—意—行,而是知—行—情—意。学生走上社会并不标志着他们已经毕业,而是继续在学习、进步。这是不是说明了学生参加工作后,学校的教育还在继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即使孩子在学校时没有多大改观,只要他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认识到我们言之有理,他的心里就会埋下一颗善的种子。一旦时机到来,这颗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所以,不要再说我们没有培养出栋梁,因为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看着学生终生追求进步,谁能说这不是成就?

至于职业学校教师的个人成长,曾有人问我:“为什么你遇到的班级故事总是那么精彩?”更有老师看着我的博客感叹:“李迪的班级日记真实自然且一波三折……难怪大家喜欢!”是啊!在网络上写班级日记的老师何止万千,但能接二连三出版著作的人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我的文章备受青睐?

究其原因,不是我的文笔好,也不是我善于挖掘故事,而是因为我.的学生是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每天都在为我制造故事。多数班主任遇到的麻烦,我都遇到了;许多普通中学班主任没有遇到过的挫折,我也遭遇了。我这一路走来尽管跌跌撞撞,却都能化险为夷,其中当然不乏教育智慧。何况我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有“脉脉温情”,还有“电闪雷鸣”。这样曲折而又有参考价值的班级故事,老师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李镇西老师认为,一个后进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科研对象。

所以,逼迫我思索、促使我进步、推动我成长的,正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让我的生活精彩纷呈、回味无穷的,也正是这些“八哥”、“海鸥”和“老鹰”抱怨的又旧又生锈的“星星”。

后记

写完此书,我不能不多几分感恩的心——感谢生活,感谢学生,感谢挫折,感谢所有鼓励我、关心我的老师,尤其是感谢源创图书策划人吴法源先生。

虽然我一直在职业学校当班主任,也出版了6本书,但每一次交过初稿,编辑老师反馈回来的意见都是:“这本书的读者是中小学所有的班主任,请你在阐述中尽量淡化自己面对的是职业学校学生……”直到2010年冬日的一个午后,我接到吴法源先生的电话,他和我谈起出版这本书的愿望,我不禁欣喜又激动。我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描述自己当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故事了。

从接到吴老师约稿的电话到交稿,一共3个月时间。但是我不担心,我不紧张,不仅仅因为我手头上有300万字的班级日记做素材,还因为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我都将发自肺腑。肺腑之言写起来总是很顺畅的,能给人带来尽情倾诉的愉悦。

这样的写作不是辛劳,而是享受。

从那天开始,每一次夜幕降临之后,我都会泡一杯清茶,坐在书桌前一边翻阅以前的日记,一边书写今天的感受。我为过去那些充实的日子感到欢欣,也为今天的总结感到庆幸。因为书写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是有效梳理思绪的过程。如果没有总结、反思、梳理,我怎么可能快速成长?

我在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曾经到青岛出差。那天在机场候机时,听到了艾莫老师《做最有用的好员工》的演讲片段。艾莫老师说:“如果你还没有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那么请你问自己:你有迫切的成长愿望吗?你有具体的目标吗?你有可行的计划吗?如果愿望、目标、计划这三样你都有了,那么你为这个可行的计划付出了多少?你是否还在坚持?……”

我当时就愣住了,感觉自己若能经常用这样的话问学生,学生必然会增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我若能经常用这些话问自己,自己就不可能虚度年华。

所以从青岛回来后,我就花了400元钱从网上买了艾莫老师的光碟,并放下手头的书稿,用整整一天时间,认真倾听了艾莫老师6张光碟的演讲,还感觉意犹未尽。我知道自己的学生需要的是励志、明理、开导。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该怎么有效学习艾莫老师语言的感染力?又该怎么迅速内化艾莫老师的演讲内容,好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自如?

我选择了听写记录。

又是整整3天时间,我坐在电脑前,听艾莫老师讲一句,马上按下暂停键书写一句。这期间我停止了书稿整理。在我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才是我最大的工作任务。却不料,当我将演讲稿记录完毕,也就背诵得差不多了。我在书稿的整理过程中,竟不由自主地用上了艾莫老师的思想。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吧!我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目前的写书任务中,而始终明白自己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反而成全了自己,反而能促使自己进步。

你现在读什么书,听什么碟,做什么事情,与什么人交流,将决定五年后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深信这一说法,并在此书的后记中将这句话献给所有职教同人。

入夜,云淡风轻,月凉如水。

守着这样一个宁静的夜一正如轻轻翻开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这是一本书写生命的书,里面尘封着一个个动人的师生交往的故事,或美丽,或忧伤,或感动,或恼怒,或温馨,或无奈……就这样,漫漫长夜,一路芬芳,听岁月如河水般潺潺流过,任一颗心穿越时空自由飞翔。这样美妙的夜,还有什么烦恼可以残留心问呢?

整整一个寒假,我没有休息一天。但我真的不感觉累,反而感觉很充实,很幸福。

感谢亲爱的读者,是你们的关注给了我书写的信心。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让我们携起手来,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一起准备着迎接明天。

李迪

2011年2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158352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18.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