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茂编著的《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以灾害防救与危机处理为核心,探讨在这种脉络中显现的各种政治学和公共行政议题,如政府部门的整体制度与机制、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工关系与权责分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公民参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城市地区的特定防救形态、跨域层次的防救治理等。
图书 | 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两岸学术合作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赵永茂编著的《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以灾害防救与危机处理为核心,探讨在这种脉络中显现的各种政治学和公共行政议题,如政府部门的整体制度与机制、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工关系与权责分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公民参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城市地区的特定防救形态、跨域层次的防救治理等。 内容推荐 海峡两岸学者从公共行政的学科角度,针对近年来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日益增加给公共治理带来新挑战的普世经验,共同进行了初步探讨。赵永茂编著的《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的特色,首先是以海峡两岸的现实为基础,而具有相互参照的作用。其次,则是以灾害防救与危机处理为核心,在聚焦于此核心的背景下,探讨在这种脉络中显现的各种政治学和公共行政议题,例如政府部门的整体制度与机制、不同层级政府问的分工关系与权责分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公民参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城市地区的特定防救型态、跨域层次的防救治理等。尽管两岸有其政经体制结构的根本性差异,但诸如政府部门在灾害防救上被课以责任程度的上升、非政府组织介入程度的提高、公民参与的逐步扩展,仍有约略类似之处。这种异中有同的型态,与《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先前既有的发现,若合符节。 目录 导论 张四明 台湾灾害防救组织、灾难管理机制与个案研究 台湾灾害防救体系之变革分析 熊光华 吴秀光 叶俊兴 灾害防救:中央与地方职能与角色之分析 ——以八八水灾为例 章光明 吴秀光 洪文玲 邓子正 张渊菘 詹立暐 郑阳锡 陈敬华 台湾灾害管理机制之探讨 ——以莫拉克台风事件为例 邱志淳 杨俊煌 台湾红十字会发展灾变服务整合平台之经验分析 张四明 王瑞夆 协调合作网络在跨越边界救灾的角色:台湾与新加坡 红十字组织个案之比较 赖育宏 媒体的角色与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 公共危机管理中主流媒体社会角色的系统分析 王 骚 苏 芳 灾害管理2.0—社会媒体在灾害管理上的应用与现况 洪绫君 两岸城市防救灾系统中社会参与之比较分析 ——以台北市与北京市为例 赵永茂 左宜恩 从社会经济脆弱因子探讨建立社会或公民参与 危机管理的机制 李宗勋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功能、作用与条件 常 健 赵伯艳 中国大陆危机管理机制与个案研究 中国大陆应急管理评估 燕继荣 整体政府的理论及其实践 ——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例 谢庆奎 应急救险的民防体制研究 ——以杭州民防为例 余潇枫 廖丹子 中国城市危机管理发展的若干趋势 孙 兵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两岸学术合作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永茂//谢庆奎//张四明//徐斯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4385 |
开本 | 20开 |
页数 | 3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2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