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真正的归宿(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阿姜查·须跋多(1918—1992),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之一,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长达数十年,教导方式简明,含义却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我们真正的归宿》

《我们真正的归宿》是在佛教寺院僧俗二众的发心奉献下协力完成。他们不仅熟知中、英文,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对佛法都已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因而对阿姜查·须跋多大师的教化都能有所领悟且真切理解。也由于他们的善行以及弘扬佛法不惜一切代价的愿心,此刻,这份作品才能呈现在您的手中。

内容推荐

《我们真正的归宿》是在佛教寺院僧俗二众的发心奉献下协力完成。他们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他们不仅熟知中、英文,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对佛法都已有深刻的体验和认知,因而对阿姜查·须跋多大师的教化都能有所领悟且真切理解。也由于他们的善行以及弘扬佛法不惜一切代价的愿心,此刻,这份作品才能呈现在您的手中。

当您的手中捧着这本《我们真正的归宿》时,那从阿姜查内心闪耀出来的法之“星”光,只要能让您捕捉到即使是一丝的微光,进而为您的人生带来方向和启示,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目录

法耘译者序

前言

阿姜查传略

我们真正的归宿

真理的两面

感官的陷阱

世间道和解脱

不断地修行

风幡何有?

感官的森林

来到正中央

脱逃

与眼镜蛇同住

师父的教导方法

试读章节

此刻,生起坚定心,恭敬地聆听佛法。在我说话的当儿,注意我所说的话,好像世尊就坐在你的面前一样,合上你的眼,让自己感到舒适;安下你的心,让心专注在一点上,谦逊地让三宝的智慧、真理与清净住在你的心中,这是表示对一位圆满觉者的敬意。

今天,除了佛法——佛陀的教法,我没有带任何有形的物品来给你。请仔细地聆听,你应当了解,即使是拥有广大福德的佛陀,也无法避免肉体的死亡。在他年老时,他舍弃了身体,也放下了沉重的担子。现在你也应该学着对你这早已依靠多年的身体感到满足,感到很足够了。

你可以将它比喻成已在家里用久了的器皿——你的杯子、碟子、盘子等等。当你刚拥有它们时,它们是干净而光亮的,但是现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它们变得陈旧。有的早就破了,有的不见,而那些遗留下来的,也在逐渐毁坏当中。它们没有一成不变的形体,它们本来就是那样。你的身体也是相同——从你出生的那一天,经由孩童到青年,直至现在的老迈,它始终不停地变化,而你要接受这个事实。佛陀曾经说,一切的因缘条件,不论是心理的、生理或外在的条件,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就是——变化。好好地思惟这个真理吧!直到你清楚明白地看见它。

这具躺着的衰微肉体是真实法(sacca-dhamma),是事实。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这是佛陀永不变的教导。佛陀曾教我们去观察这个色身,去思惟这个色身,并面对这个事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要能够去安住这个色身。佛陀曾经教导我们,应该知道,被锁在牢狱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如今,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开始退化,这原是不需要去违抗的,但却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要保持心的独立。佛陀曾经教示,有生就有老、病、死,这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了。现在你已亲身体验到这个伟大的真理,就以智慧来观察这色身并领悟它吧!

即使,你的房子已被水淹没或被火烧毁,无论如何危险的威胁,就让它只是房子的问题吧!如果有一场洪水,不要让它泛滥了你的心;如果有一场大火,不要让它燃烧了你的心。让它就仅仅是房子吧!洪水或大火对你而言,不过是外在的灾害。现在,该是让心放下执着的时候了。

你活在这世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双眼曾看过形形色色的东西,你的两耳也曾听过许许多多的音声,你有过无数的经验,而它们就只是——经验而已。你曾吃过好吃的食物,而好吃也只是好吃,没有更多的了。令人不愉快的滋味也只是不愉快,就是这样。如果眼睛看到美丽的外貌,也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也只是丑陋;耳朵听到吸引人的音声、美妙的音声,而这些声音也只是这样而已。

佛陀说过,无论富有或贫穷,年轻或年老,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这世界上永久地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状态当中,每一件事都会历经变化和疏离,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没有任何的对策;但佛陀说,我们能做的是去思考这身和心,去了解到它们的无自性,观察到它们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它们拥有的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存在。这就好像这间房子,它只在名义上属于你,你却无法带着它跟你到处跑,你的金钱、财产和家庭也是一样——它们都只在名义上是你的,它们并不真正属于你,它们属于自然。这个真理,不单单适用于你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在同一种情况下;即使是世尊以及他已开悟的弟子们也都一样。他们会不同于我们,只在于他们接受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这些本来就是如此。P3-6

序言

法耘出版社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其前身为台湾法园编译群,即是曾任教于台湾圆光佛学院的阿姜查嫡传弟子与其学生共同组成的编译群。

“如果有人发现一颗闪亮的星星,他没有权力放进自己的口袋独享光辉;他必须公诸于世,使每个人都能分享这份光耀。”基于一份对法的挚爱和尊敬,阿姜查此弟子带领学生于一九九二年创立法园,出版第一本相关阿姜查的译作《我们真正的归宿》。没想到这本薄薄的小书引起读者相当大的反应和回响。六月出一版两千册,甫出净空;十月二版一次一万一千册;来年三月二版二次又是两万册……原本默默无闻的泰北森林僧阿姜查,果然以他简洁、生动的教示,迅速成了台湾教界的佛法新“星”。

于是法园接续翻译一系列阿姜查作品,包括《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棵树》、《为何我们生于此》、《静止的流水》。阿姜查的教法有如万壑奔腾中的一股清流、繁茂林中的一株香花,令读者耳目一新。

一九九五年,阿姜查弟子与其在家弟子许特维居士成立法耘出版社以处理繁杂社务,社址也辗转迁至南投今日所在。法耘即是一份法语耕耘的志业,每本译作都经过多人悉心奉献、点滴灌溉而成。近二十年来法耘出版社译作不断,除了阿姜查系列,亦有内观禅修、有声光盘、绘本等出版物。

早期法园译作由圆光印经会负责发行,书籍流通采取“结缘赠阅/随喜助印”方式;法耘仍承续此方式流通,这也符合阿姜查本意:凡其著作皆不得出售。虽是赠阅,但同样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不容许他人随意截取内文或翻印。也有人误以为在阿姜查圆寂后,其著作即不受限于<著作权法》,可以私自翻印、公开发售,以至于近年来在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大陆都出现法耘的翻版、盗印书籍。种种纷乱现象,都得回归阿姜查一贯弘法的本怀,并由泰国“阿姜查遗产基金会”保护及管理所有出版相关事宜。

基于各国民情、法律不同,业经法耘与泰国巴蓬寺和国际丛林寺院东、西方住持数度沟通、反复研议,最终决定在中国大陆与东南亚部分地区,初次以“非赠阅方式”出售简体中文版图书。之所以采取如此变通方式,无非是希望那从阿姜查内心闪耀出来的智慧星光,有更多的机缘普照世间、饶益众生。

法耘同仁合十二○一三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真正的归宿(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泰)阿姜查·须跋多
译者 法园编译群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99875
开本 32开
页数 9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56
CIP核字 2013110967
中图分类号 B94-49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2
11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