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编著的《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分别叙述了由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国早期美术的发展过程以及艺术成就,视野历数千年,博大而精细。写作谨严有致,在面对大众读者,追求平时叙述的之际,仍能将自己的个人发现融入其中。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视域广阔,深含中国自信心,值得特别推扬与关注。
图书 | 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松编著的《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分别叙述了由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国早期美术的发展过程以及艺术成就,视野历数千年,博大而精细。写作谨严有致,在面对大众读者,追求平时叙述的之际,仍能将自己的个人发现融入其中。并且,在叙述的过程中,视域广阔,深含中国自信心,值得特别推扬与关注。 内容推荐 李松编著的《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史系列之一,《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叙述了自原始社会,经夏、商、周三代,以迄秦汉,历时数千载的中国早期美术的发展和成就。原始社会先民创造的彩陶器、玉器、牙骨雕刻和岩画等成为中国美术史绚丽的开端。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奴隶主政权和神权的象征,成为各门类艺术的主导。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前后辉映的两个艺术高峰。秦汉时期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全面繁荣。在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巴蜀古国、西南古滇族、西北草原游牧民族也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陶器、玉石器和岩画 第1节 仰韶文化彩陶 第2节 大汶口一龙山文化素陶 第3节 陶塑与石雕 第4节 良渚文化玉器 第5节 岩画、地画与蚌塑 第二章 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艺术 第1节 中国青铜器的特征及其发展分期 第2节 青铜器造型与纹饰 第3节 青铜器的设计意匠 第三章 商、周的雕塑和绘画 第1节 广汉三星堆青铜人像群 第2节 青铜器中的人和动物雕塑形象 第3节 青铜鸟兽尊 第4节 玉石、牙骨、漆木雕刻 第四章 战国、两汉的绘画、织绣与书法 第1节 青铜器铭刻图画 第2节 帛画与织绣 第3节 漆画 第4节 宫殿、墓室壁画 第5节 书法 第五章 秦汉建筑与雕塑 第1节 秦汉建筑 第2节 秦汉雕塑 第3节 古滇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美术 图版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828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2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86 |
CIP核字 | 2013249091 |
中图分类号 | J1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2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