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荟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数百个名人家庭教育的趣味故事,以优美而生动的文笔讲述名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和成功教子故事。走近这些名人,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阅读这些故事,你必定会从中得到启迪,并领悟到培养孩子所需要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图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郭志强编著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荟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数百个名人家庭教育的趣味故事,以优美而生动的文笔讲述名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和成功教子故事。走近这些名人,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阅读这些故事,你必定会从中得到启迪,并领悟到培养孩子所需要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内容推荐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子女“爱而有教、严而有慈”,从而使子女们成“龙”成“凤”呢?我们不妨向古今名人请教。《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精选出近两百位名流人物,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或教子育女的故事,希望您能从中学习到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未来成功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由郭志强编著。 目录 看名人家教,育未来名人(代序) 先秦时期 太任胎教育文王_ 周公锻炼成王成明君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做德行兼备的人 管仲与《弟子职》 颜征在教育孔子成“圣人” 孔子教子学诗礼 曾参杀猪教子诚信 敬姜教儿子做官为民 孟母教子,择邻而居 臧武仲听母劝告获救 鲁班母亲启发儿子多思考 鲁班教子多实践 芒卯后妻仁慈做后母 子发母亲教子为将 田稷母教子不受贿成名相 王孙贾之母教育儿子尽忠报国 赵括母亲看透儿子说赵王 秦汉时期 项梁顺意而为教项羽 刘邦用遗书教导太子 王陵母亲以死教育儿子 隽不疑之母教子待人以宽 司马谈引导司马迁写《史记》 翟方进受继母教导成“通明相” 刘向著书教子为官, 范滂之母狱中教子向名士学习 姚期临死教子戒贪 孔融之母教子有节不惧死 赵苞之母教子忠诚不顾死 杨震只留清名于后辈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家教有方众子成才 孙坚教育有道惹人羡 陆绩受母教育做清官 王羲之不动声色教子向学 陶侃之母教子一心为公 诸葛亮教子“静”“俭”为本 婶母教侄有方皇甫谧成才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祖父因材施教祖冲之成科学家 徐勉清白教子留贤名 隋唐五代时期 隋文帝教子不徇私 郑母教子成“清吏” 唐太宗教子多管齐下 房玄龄继承了父亲的高风亮节 李勋教子谨守持家 李畲之母教子不取不义之财 颜真卿教子守本职 杜甫用“家训诗”教子学习圣贤 郭子仪爱子不护子 韩愈写诗教子上进 孙思邈父亲教其重养生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078 宋元时期 杜太后教赵匡胤做好皇帝 宋太祖教女勿奢侈浪费 陈省华对子女不搞特殊化 范仲淹不让儿子的婚礼败了家风 郑侠写诗教子读书 “二程”之母严格教子育大才 苏洵教子有道“三苏”并称: 苏母教子勤奋和有德 苏轼教子务实求真做学问 邵康节用发问来启发儿子 郑氏画荻教子欧阳修成材 寇准母亲写《训子诗》教子修身为民9 赵午以农民本色教育寇准 包拯刻碑立家训 司马池教司马光一心向学 司马光教子俭朴为人 胡安国教子做官为民 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 宽松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不知归路” 陆游教子耕读为本 朱松教子有方造就朱熹 文仪卖衣买书教育文天祥 铁木真母亲教子团结 明清时期 朱元璋教子以德 李贞以身作则教育李文忠 李时珍受父影响学医救人 李母教子做官莫贪财 徐氏寄诗教子清正为官 张太后教明宣宗治国以民为本 戚景通严格教子造就戚继光 李太后教导明神宗“君行君道” 杨继盛冤死仍教子做正人君子 夏允彝教育夏完淳立志报国 王氏教育顾炎武“润物无声” 王夫之嫁女赠手稿 王夫之写信教侄子如何做人 金圣叹刑场上不忘教子 康熙教子严格要求 康熙教子著《庭训格言》 郑板桥教子“明理做好人” 蒋士铨母亲听子读书百病消 姚母吃香蛋试子办案 张英教子“做人立品” 彭端淑:从聪明和敏捷谈学习上的难与易 戴荪和有问必答教戴震 梁启超教育有道“满庭芳” 林宾日多法并用教育林则徐 曾国藩教育后辈德才为上 近现代时期 宋嘉树教育有方,子女成“风云人物” 李烈钧教子背庭训 冯玉祥教子“做有骨气的中国人” 鲁迅教子不溺爱 叶圣陶教子“寓教于不教” 童第周父亲开明教子促成材 胡适母亲居丧守寡严教子 李如珍用惩罚教育李大钊 李大钊教育子女循循善诱 郭朝沛教育郭沫若善小亦为 郁达夫受教于母亲买鞋 黄炎培教子“十二言” 谢葆璋以爱国心教育冰心 冰心教育女儿要真诚和自强 林伯渠教子“三用” 谢觉哉教育儿女做实事为人民 刘绍禹的17条教子原则 陈景润教子民主对待 陈爱珠造就博学的茅盾 老舍教育孩子重天真 “董大妈”讲故事教育董必武做好 周恩来别样的成长经历 邓小平父亲的道歉 徐懋淮让徐向前做工不离书 李卓候教育李四光自立自强 父亲的书柜造就了于光远 董竹君要求女儿追求“真善美” 傅雷因材施教严格教子 竺嘉祥寓教于乐造就竺可桢 毛泽东教子自立自强 田汉教女儿自学立志 李苦禅教子用人格作画 徐悲鸿使女儿轻松爱上学习 钱伟长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氛围 闻一多特殊的教子法 家教和历练造就李嘉诚 陈毅教子重觉悟 陈毅用诗歌教育孩子 肖华教孩子不动巴掌用搔痒 陈鹤琴用音乐教育子女 钱承沛“示范式”教育造就钱穆 邓稼先用手托起女儿的蓝天 董浩云教董建华爱国不改国籍 傅抱石教傅小石勤奋学画成大师 吴福桐教子重引导 邓季惺“现代”思想造就吴敬琏 侯宝林教子认真学艺 刘墉“穷养儿子富养女” 后记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太任胎教育文王 周文王姬昌是周武王的父亲,管辖着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他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喜欢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位50年,为其子灭商打下了基础。周文王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与他从小接受的严格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名叫季历,母亲名叫太任,据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列女传》中记载:太任自从怀上姬昌以后,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其一切行动均须循礼而动,受礼节制。 怀胎7个多月后,太任移居分娩前的专门测室中,由宫廷内的乐官(太师)、膳夫(太宰)、卜筮官(太卜)分别拿着奏乐用的乐管、炊事用的斗器和卜筮用的蓍草、龟甲侍护王后,在连续3个月当中,如王后对声乐和饮食等方面的要求有悖礼法时,他们就以“不习”“不敢”之类的托辞婉言拒绝,以保证胎教能顺利地进行。 在当时,人们认为孕妇要特别注意所接触的事物,因为“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母亲接触真善美的东西,胎儿就有真善美的天性:母亲接触假恶丑的东西,胎儿就有假恶丑的天性。所以怀孕期间,妇女要做到“声音滋味,以礼节之”。 等姬昌出生了,太任在后宫挑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其中,“子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由她们共同负责孩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的照料。 据史书记载,等姬昌长大一点的时候,便由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教导他懂得孝、仁、礼、义,并且反复去做。为了让他每天看到的都是正事,听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将他周围的邪人赶走,使他的视野之内没有丑恶的行为。为了让他接触到的都是正人,又从各地挑选那些言行端方、懂得孝道的人作为他的伙伴,每天与这些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凭着太任严格的教育,加上自身天资极高,聪慧明圣,智力超群,周文王最终成为一代圣人。周公锻炼成王成明君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其早期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王室成员和一些开国功臣封为诸侯,让他们建立一些小国家,来护卫周朝的中央政权。其中,周公被封在了曲阜,国号为鲁。周公为了更好地辅佐武王治理国家,命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就封,而自己仍留在武王身边。 周武王分封诸侯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矩,父亲死后,继位的必须是其嫡长子。但是,武王的长子成王姬诵当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周公唯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诸侯会乘机欺负幼主,就遵照武王的遗言而摄政,代成王管理天下大事。与此同时,他还精心选拔德才超群的贤士,加紧对成王进行教育和培养。 这个时候,周公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等人对周公摄政很不服气,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不是真心帮助成王治天下,而是想谋篡王位。”他们甚至还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同造反。周公为了国家的利益亲自东征,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平定了叛乱。 到成王十多岁的时候,周公经常安排重臣陪他外出巡视,以便他能及时体察民情,开拓视野,增加阅历,以明治国之道。 有一次,当成王巡视归来时,周公又亲自出迎。这时,他见百姓们跪在道旁,恭恭敬敬地迎接成王,而成王却心安理得地骑在马上,显出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周公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上前一把将成王从马上拉下来,让他步行于市,还让他亲自扶起跪在两边的老年人。成王不解其意,问叔父说:“我是周天子,百姓跪迎是天意,这有什么不对的?”周公向他解释:“天意就是民意,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成王长大后,周公及时地将政权归还于他。但是,周公担心他年轻气盛,治国时会“有所淫佚”。又特地作了《多士》《毋逸》两篇诰文以告诫成王。 在《多士》中,周公写道:自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无不“率祀明德”,处处顺天意,从民心,所以国泰民安,四海平;而纣王继位后,却不明天理,不恤人情,荒淫无道,以至于君臣都有罪可诛。周文王在位时,一直是勤劳国政,太阳偏西时还来不及吃午饭,因此享国50年,老百姓也很爱戴他,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在《毋逸》中,周公又写道:时间长了,子孙很容易忘却当年的艰难,从而变得骄奢荒淫,致使家破人亡。从前,殷王中宗“恭敬畏天命”,对百姓宽厚仁慈,不敢荒废自安,所以当政长达75年;高宗武丁,因为“久劳于外”,长年与百姓生活在一起,所以继位后能顺乎民意,努力建设国家,结果是享国55年。他谆谆叮嘱成王千万不要有“我是周天子,暂时先享受”的想法,更不能铺张浪费,随意糟蹋老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如果这样做,就会失掉民心.最终后患无穷。 同时,周公又制礼作乐,这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成王。礼乐的主要内容包括君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爵与谥的制度、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原则、音乐及舞蹈的原则,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成王从叔父周公的教诲中受益相当大。他经常仔细阅读《多士》《毋逸》和《周礼》,认真总结殷亡周兴的经验教训,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处处为百姓着想。 通过周公的教导,成王在执政期间,进一步巩固了父王留下的基业,铲除了商朝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周王朝也达到了初步的兴盛。 序言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对父母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家族培栋梁,为祖国育英才实为天下广大父母的期盼。 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表现,父母们往往期望过高,引导却不得法,致使很多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抑或走上歧途,贻误终生。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是难辞其咎的。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义,但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更是锦上添花,有求必应,总是把孩子当做手心里的“宝”,恨不能让他们没有任何挫折,不受一点打击地长大。殊不知,在这种关怀备至的教育观念下,在对孩子无比的溺爱中,孩子已渐渐地变得脆弱、贪婪、无情、无能起来,可我们却只知道怪孩子不理解父母,枉费了父母的苦心,却不知原本是我们害了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翻开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时空中有着无数名人的星光在闪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因受过长辈良好的教育而成功,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过人之处,可以说是给我们总结了经验,做出了榜样。 如太任,为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贤者,她在怀上姬昌(周文王)时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后来,姬昌成为周朝开国帝王。 如孟母,为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她三次搬家择邻而居,为教育孟子一心向学,她不惜剪断织线,让他明白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终使孟子成为一代儒宗。 如杨震,为了教育孩子清正做人,他不治产业,别人劝他留财给子孙时他说:“使后世称孩子们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也是一份厚重的财产吗?”成语“清白传家”即源于此。 如岳飞母亲,为使岳飞立志报效国家,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岳飞背上,岳飞报国抗金,使南宋得以偏安。而“岳母刺字”也成为千古美谈。 如曾国藩,教育子侄只求他们能读书明理,德才兼备,所以他的后辈中两百年间人才辈出,较有名的人才就有两百余人,几乎没有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对现代的父母们而言,如何做到对子女“爱而有教,严而有慈”,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成功者?我们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不妨看看历史上这些名人的父母或长辈是如何教育他们的。本书将告诉大家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只要我们能掌握其精髓或有所创新,我们也能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像他们一样的成功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荟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数百个名人家教的故事,将各以近半的篇幅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和成功教子故事,走近这些名人,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阅读这些故事,你必定会从中得到启迪,领悟到培养孩子所需要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后记 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它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有位教育家说:“世界的发展,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为人父母者的手中。”因为孩子——未来世界的接班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在教育上面的贡献是最大的。 孩子不只是人类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更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爱心,但有一种爱不但是世间最深厚、最割舍不断的情感,也很有特殊性,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大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以分离为目的,因为父母对孩子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上自立自强。 这说明,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是重要的,爱孩子也要得法。孩子成不成才,就在于父母如何教育。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和如何爱孩子并不矛盾,关键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教育家卡尔·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对父母而言,怎样教育才能培养优秀的孩子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优秀的成功教育方法和理念。 那么优秀的成功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哪里?这并不难寻找,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有关名人家庭教育的事例太多了。本书就是从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精选出百余位名流人物,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或教子育女的故事,探求他们的成功教育秘诀。如果您已将本书从开头一页页读到这里,相信您一定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见解和体会,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之道,定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记住这句话吧:想要让你的孩子成为未来的卓越人才,你就要先成为能造就卓越人才的人。那么,面对时刻在成长的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最后,特别感谢吴维、刘洁、蒋朝晖、左争鸣、刘明军、杨琼、刘令平、曾伟红、胡雪峰等人在资料、数据和信息考证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同时也感谢读者朋友们对此书的关注。本书中或有疏漏和失误之处,还望读者朋友能给予批评指正,特此感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志强//蒋焱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1079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4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2010126686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8 |
宽 | 18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