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精选了2012年度最优秀的随笔作品,尽显年度随笔写作之精髓。全书分为文化点击、人间万象、光影流年、萍踪履痕这四个部分,收录了《品鉴普洱茶》、《阴间为什么不能有农民》、《一个伪成年人》、《是谁给时间做了手脚?》、《热血还在奔流》、《周汝昌:65载红楼情》等经典随笔作品。
图书 | 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精选了2012年度最优秀的随笔作品,尽显年度随笔写作之精髓。全书分为文化点击、人间万象、光影流年、萍踪履痕这四个部分,收录了《品鉴普洱茶》、《阴间为什么不能有农民》、《一个伪成年人》、《是谁给时间做了手脚?》、《热血还在奔流》、《周汝昌:65载红楼情》等经典随笔作品。 内容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分为文化点击、人间万象、光影流年、萍踪履痕这四个部分,收录了《品鉴普洱茶》、《阴间为什么不能有农民》、《一个伪成年人》、《是谁给时间做了手脚?》、《热血还在奔流》、《周汝昌:65载红楼情》等经典随笔作品。 《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随笔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文化点击 秋瑾:襟抱谁识? 史可法:抛骨竟无家——“弘光纪事”系列 品鉴普洱茶 息夫人(外三则) 从“子不语怪”说起(外一篇) 阴间为什么不能有农民 民谣,民谣(1994—2009)——“六十年三地歌”之十(上) 民谣,民谣(1994—2009)——“六十年三地歌”之十(下) 伦敦窃听风暴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谁能免除忧郁? 人间万象 一个伪成年人 亲密关系 残局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外一篇) 吃三题 老话新识 酒宴拾趣(三则) 宋朝的牛肉(外一篇) 是谁给时间做了手脚? 拾珍五事 光影流年 铁箫声幽 湮灭的燕事 热血还在奔流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想——动漫人物谱 陆小曼:爱的成功,生命的失败 从透明到灰烬 轮椅上的背影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回忆我的父亲母亲 记忆是一种重负 萍踪履痕 冰岛小记 味外之味 解脱 音乐生活 面对庐山 大定 冰山之父 峭壁之窗 风从西域来 试读章节 在1992年2月,我知道柏林墙倒塌两年后,东德守墙的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了审判。在柏林墙轰然倒塌前,27岁的他曾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而过的20岁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从1960到1990的短短三十年间,只有空气飞鸟可以穿越的“隔离人民的墙”的柏林墙下,先后有300位东德欲越墙逃亡者被无情的子弹射杀,成为墙下的冤魂。 仅仅是为执行上峰的命令么?亨里奇的律师辩称这些卫兵的天职就是服从,罪当不在卫兵个人。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却在一种人性的高度断然反驳:“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是啊,李钟岳也是活在体制内的满清的官员,但他守住了自己的良知,他没有把体制的命令上司的命令当做作恶的借口。李钟岳知道自己放在首位的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满清的县令。虽然李钟岳背负体制的重压,但李钟岳也有自己的选择,以自杀来抗击恶政,来说明良知的正当性。李钟岳死了,他的牌位曾被人们放到秋瑾的纪念堂配享,就是人们和历史对他的最好认可和公允的评价。李钟岳也是“抬高一厘米”的人,在面对恶政时不忘抵抗与自救,是“人类良知的一刹那”,这一厘米是高于人顶的一厘米,是长在体制之上的一厘米,也是见证人类良知的一厘米。 你问,李钟岳比晚清的那些官吏多出些什么?我说,只多出一厘米! 而对于秋瑾来说,秋瑾比晚清的知识分子多出了些什么?我说,她比女人多出了男人气,比男人多出了英雄气。我知道对当求仁得仁的机会到来的时候,秋瑾不能不死,无论对革命党,无论对满清,秋瑾必须死。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其实在乌篷船欸乃的绍兴,在有师爷传统的绍兴,秋瑾的家和鲁迅徐锡麟的家只是隔了几条胡同,几条水,物理的距离很近,又有着留日的背景重叠,也可称作同学的。但秋瑾和鲁迅的性格却是两样,一是赤裸的火的赤焰,一是冰裹着的冰与火的赤焰。鲁迅对战士和革命家的名号一向是警惕的,1927年,鲁迅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热血的青年开欢迎会。鲁迅却兜头泼了冷水,“我知道不妙,所以首先第一回演说,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鲁迅的思想深处,对一些空头的名号是警惕的,无论空头的文学家革命家,还是所谓的战士。这和秋瑾不同,“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招牌走进房里去,想到敝同乡秋瑾姑娘,就是被这种噼噼啪啪的拍手拍死的。我莫非也非‘阵亡’不可么?” 也许是鲁迅看到过过多的死和血,看到过过多的瞒和骗,鲁迅的心是悲凉的,他看出是革命党内部对勇于牺牲者的热烈掌声将秋瑾送上烈士的刑台,秋姑娘是被同志捧杀的,死是秋姑娘的必然。在秋瑾死去的12年后,鲁迅的《药》,再次以人血馒头让人记起秋瑾,但革命者的血,却被愚弱者当成了医治痨病的稀奇药引,这是怎样一种无尽的哀凉:志士们躯体里沸涌的血,被一大群铁屋子里懵懂的人鸭子一样引颈觊觎。若是命运玩笑,革命者忽地不死,那群愚昧的看客的表情究竟何如?他们也许会化成豺虎,群扑上前,撕噬志士的喉咙,渴饮那鲜血吗?…… 在鲁迅冷眼下,他看透了天上的深渊,他看透了承诺黄金国的虚妄,他知道狂热的背后,是不尽的苍凉。当许广平去游行的时候,鲁迅也是极不赞成、不鼓励做无谓的牺牲的。但是另一方面,人们都是沉默的羔羊,无疑也会使刽子手更加的猖狂张目和放纵。 也是鲁迅说过: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陈天华虽然选择了热血的蹈海,让这古老的土地上绽开了血之花,但陈天华的遗书却是出奇的冷静,也许冷静的血就接通了鲁迅最内在的心理;有大志的人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激情不一定就是过激,不一定就是蛮力。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翌日,留学生们公推秋瑾为召集人,在留学生会馆之锦辉馆召开陈天华追悼会。会上,秋瑾宣布判处反对集体回国的鲁迅和许寿裳等人“死刑”,还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大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这个细节,原先是为一些人所避讳的,当我在日本学者永田圭介《秋瑾——竞雄女侠传》读到这个细节时,我也是吃惊异常。 1905年是秋瑾在日本留学的第二年,当时鲁迅已经在日本待了两年。在这个时间里鲁迅也经受了幻灯片的刺激,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日本人砍头,旁边的看客也是中国人,鲁迅的心是隐痛的。也就是在此时,留日学生遇到了一件大事,日本政府与满清政府勾结,为限制留学生反清政治活动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应该注意,取缔一语在日语中主要意为“管束、管理”)。规则一公布立刻在留学生中卷起了洪波巨澜。当时的秋瑾再也坐不住了,热血沸腾,樱花的国度再也不能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此时的日本报纸《朝日新闻》发表社论,更是烈火烹油,嘲笑中国人“放纵卑劣,团结薄弱”。 一向自尊的陈天华感到自尊的伤害已经到了临界点,他决计以性命反驳蔑视,于是选择投海自杀。 陈天华在《绝命书》中说,中国受列强之侮,因为中国自身有灭亡之理。某者之灭,乃自己欲灭。只是中国之灭亡若最少需时十年的话,则与其死于十年之后,不如死于今日。若如此能促诸君有所警动,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更卧薪尝胆,刻苦求学以养实力,则国家兴隆亦未可知,中国不灭亦未可知。 弱国是没尊严的,弱国的子民是没有尊严的。读到陈天华愤而投海的史实,我总是悲愤难抑。他的死,也许换取了警醒,也许只是水中荡起的涟漪,最后归于虚无。陈天华死了,活着的还在争吵。去和留,拯救与逍遥,面对着纠缠如麻的留日同学,秋瑾忽地抽出了短刀,以刀击案,怒喝包括鲁迅在内的留日学生,说出那句“吃我一刀!”的话。也许,你可能想象曾缠足的秋瑾暴烈起来,犹如持刀挟持人质的恐怖分子。但秋瑾拔刀的目的和最大的正义恰是消弭恐怖,革命最大的正义就是让弱小者免于恐怖而前行的。 瘦小的鲁迅,显然是不入秋瑾的襟抱的,虽然越东自古是慷慨悲歌卧薪尝胆之地,也许她觉得鲁迅们身上多的是阴柔或者是柔韧,少的是爆发是血气的蒸腾。在晚清的年代里,秋瑾身上的男子气概是超于一般女性的,阿伦特曾说“红色罗莎”卢森堡身上散发着一种“男子气概”(manliness),在历史的进程中是空前绝后的。但我想阿伦特不知道秋瑾,如果她知道秋瑾,会改变自己的看法的。我想仅有男子气概也可能只是粗野的强蛮的专横的。卢森堡说:“我这个人太柔弱了,比我自己想象的还要柔弱。”正由于有了柔弱的人性作底子,有人道主义作质地,革命的刀与火才是可为人间所接受的。其实秋瑾身上何尝没有柔弱,正因为她不忍看到故国那些弱小者的涕泪而走向了侠义,走向了拯救,走向了血与火。 法国诗人雨果有一首赞颂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诗人米雪尔的诗,题目是《比男人伟大》。面对秋瑾这样的有奇行的女性,我们除了沿用诗人雨果的话,还能有什么更恰切的词语去描写秋瑾么?“比男人伟大!”秋瑾自己也说“英雄也有雌”!我知道在1903年的中秋节,丈夫叫秋瑾准备晚宴要请客吃饭,谁知他自己却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去吃酒了。中秋之夜,秋瑾独自一人面对一桌酒菜,天上一轮明月,只有对影三人,于是,她换上男装,带一个仆人,毅然到一个戏园去看戏。这是秋瑾第一次着男装。待看罢戏回家,时间已过午夜,正巧丈夫也刚刚吃完酒回来,当他得知秋瑾身着男装去戏园看戏,不禁勃然大怒,竟然动手打了秋瑾。秋瑾自小学过武,真要动起手来,王延钧怕不是对手。P8-11 序言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也许这与它的市场效益不太丰厚有关。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于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的目的,不计经济上一时之得失,与我部合作,由我部负责编选,由他们负责出版,向社会、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这一套选本,此举实属难能可贵。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每年一套,准备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我们认为,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我们不会忘记许多著名选本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也希望这套选本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雷达同志总负责,具体的分工是: 中篇小说卷由牛玉秋同志负责; 短篇小说卷由胡平同志负责; 报告文学卷由李朝全同志负责; 散文卷由韩小蕙同志负责; 诗歌卷由韩作荣同志负责; 微型小说卷由姚雪雪和陈永林同志负责; 随笔卷由李东华同志负责。 中国作协创研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12年中国随笔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作协创研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628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24.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4 |
宽 | 16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