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所著的《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将以摇曳多姿、秉赋各异的世界电影为读解对象,力避趣味之单一、观念之固化,从69个关注点切入“剧本写作”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抛砖引玉,与读者一起探讨、解析与思考编剧的观念、方法、技巧等,使得因模式化而扼杀的创作生命力重新蓬勃生长,以期催生真正的电影作者。
图书 | 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晓东所著的《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将以摇曳多姿、秉赋各异的世界电影为读解对象,力避趣味之单一、观念之固化,从69个关注点切入“剧本写作”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抛砖引玉,与读者一起探讨、解析与思考编剧的观念、方法、技巧等,使得因模式化而扼杀的创作生命力重新蓬勃生长,以期催生真正的电影作者。 内容推荐 徐晓东所著的《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将以摇曳多姿、秉赋各异的世界电影为读解对象,力避趣味之单一、观念之固化,从69个关注点切入“剧本写作”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抛砖引玉,与读者一起探讨、解析与思考编剧的观念、方法、技巧等,使得因模式化而扼杀的创作生命力重新蓬勃生长,以期催生真正的电影作者。《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中如此诞生的作品将自在、圆融,独有一种个人化的解释人生世事的思维模式和美学形态,像一株植物那样静静地生长,不被束缚、重压和砍削,不被拘禁在任何既定的形式里,美却自在其中。 目录 第一章 观念 1.电影是 2.自我意识 3.“关于什么?”——一个错误的问题 4.戴着脚镣跳舞 5.“梦”,以及心理分析 6.“坏消息综合症” 7.笑 8.“生活流” 9.极简主义 10.神秘感 11.隐喻 12.审美与审丑 13.纪实与虚构 14.熟悉与陌生 15.“视”与“听” 16.“媚俗”与“媚雅” 第二章 人物 17.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人物? 18.纠结源自高贵 19.“一人一事一线到底” 20.英雄何以成为英雄 21.配角的作用 22.有情结的人物 23.差异性 24.人物的蜕变与反转 25.人物的复调效果和内在冲突 26.人物关系的改变 27.背叛 28.家庭 29.食物 30.潜意识 31.伤痕 32.“畸零人” 33.细节 34.循环与平衡 第三章 故事 35.叙事理论与实践 36.元叙事 37.经典模式 38.空间 39.时间 40.语言 41.动作 42.速度与节奏 43.结构 44.“后经典模式”以及“互文” 45.反类型 第四章 技巧 46.片名 47.开头与结尾 48.定场戏 49.贯穿道具 50.贯穿台词 51.三段论 52.冲突 53.巧合 54.误会 55.错位 56.伏笔 57.发现 58.突变 59.呼应 60.“蝴蝶效应” 61.时间限制 62.知悉差异 63.悬念 64.预叙 65.“前故事” 66.游戏 67.复沓 68.解码延迟 69.大巧若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剧作基础(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晓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280858 |
开本 | 12开 |
页数 | 1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0 |
宽 | 219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