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易经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钧先生、台湾著名国学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联袂作序推荐!

台湾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深研《易经》四十年,他让《易经》密码天机再现。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是中国人的易经教科书,学习易经的金钥匙。有史以来,第一套结合古今中外、融会儒佛道三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对《易经》六十四卦卦爻逐一解码的应用丛书。

内容推荐

作为华夏文化的思想源头,《易经》以其“制器尚象”、“开物成务”的实学特质,统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可作为国家发展、组织再造的思想指导,可落实为制定法规制度的依据,亦可作为个人在事业经营与生涯规划的指南。而其贯穿天地、人、鬼神,兼顾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大视野,可帮助我们校正因一时一地之偏与个人情欲蒙蔽造成的决策错误;特别是在人类文明出现重大危机时,易学的研究与实践,将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根据《易经》研究大师刘君祖历时四年多时间,对《易经》六十四卦作全盘详尽的解说录音整理而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易经》卜卦,洞视决策大局、解析未来发展的契机。

《易经》人人皆知,却没几人能读通读懂,阅读《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看作者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道术、佛法、兵家、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而是欲罢不能、意犹未尽。古人说,八岁读《易》,八十岁还得读《易》,运用《易经》的智慧来超越生命的难关,解决人生诸多问题,将会变得更容易,也更简单。

目录

刘大钧序:《易经》的现实意义 刘大钧

龚鹏程序:学《易》的态度 龚鹏程

自序:愿把金针度与人 刘君祖

引语

《易经》的《象传》

《易经》的《彖传》

《易经》的《文言传》

学习《易经》是一个挑战

《易经》强调节制欲望的现实意义

创造力源头在乾、坤

乾为主,坤为从

坤卦中含藏的申、田、甲、由

开天辟地——乾卦第一

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

乾、坤——易之门

乾、坤与易简之间的关系

《说卦传》说乾、坤

乾为心、坤为物

乾卦卦辞

“元亨利贞”四德俱全

乾卦《彖传》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卦《彖传》——创世计划书

乾卦《象传》

乾卦六爻详述

六爻的关键词:潜、见、惕、跃、飞、亢

初爻:潜龙勿用

二爻:见龙在田

三爻:终日乾乾

四爻:或跃在渊

五爻:飞龙在天

上爻:亢龙有悔

总论:群龙无首

在天、在渊、在田

《易经》中的“在”与“存”

《易经》互卦、错卦、综卦的概念

占卦实例:乾卦五爻变——剥卦

厚德载物——坤卦第二

乾(儒学)、坤(道家)

坤卦卦辞

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先天、后天八卦的方位概念(先体、后用)

《易经》四方之应用

坤卦《彖传》

万物资生,品物咸亨

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

容保民无疆、民说(悦)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西南得朋,乃终有庆

无为而治与垂衣裳而天下治

坤卦《象传》

坤卦六爻详述

初爻:防微杜渐

上爻:山穷水尽

三爻:忍耐为上

四爻:谨言慎行

五爻:无为而治

二爻:循规蹈矩

“六二”中正之道

《易经》的卦气系统

占卦实例:履霜坚冰至

占卦实例: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龙虎风云——解读《文言传》

何谓“文言”?

乾卦《文言传》

和谐互动,政通人和

和谐共存,圆满善终

“元亨利贞”四德俱全

《文言传》的问答体例

龙德而隐者也

龙德而正中者也,君德也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一辑)

君子进德修业,因其时而惕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

无位无民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再说“元亨利贞”

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重刚而不中,中不在人

大人——《易经》最高的德位

知进退存亡

坤卦《文言传》

柔顺之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

天地闭,贤人隐

君子黄中通理,美在其中

阴疑于阳必战

创业维艰——屯卦第三

生命科学的深层奥秘

屯如初生草穿地

新生、天生与再生、人生

蒙卦:死亡的意象

屯、蒙的综卦、错卦

屯者,物之始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屯、蒙的互卦

屯卦卦辞

屯卦《彖传》

屯卦《象传》

屯卦爻际承乘应与的关系

屯卦六爻详述

初爻:勇猛精进

屯卦与身体《易》的运用

五爻:自身难保,困苦不堪

四爻:下体民意,仰承上意

上爻:泣血悲情,无济于事

二爻:弃近利,图远功

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三爻:能舍才能得

纵观初、二、三、四爻

占卦实例:美国经济危机前兆

由屯卦爻变分析古诗《陌上桑》

启蒙教育——蒙卦第四

蒙卦:《易经》中第一个谈教育的卦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再析“童蒙求我”——以自性为师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彖传》

初筮告,以刚中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象传》

善待问者如撞钟

蒙卦爻际承乘应与的关系

蒙卦六爻详述

二爻:无所不包

上爻:正当防卫

四爻:困蒙之吝

五爻:移樽就教

三爻:情欲蒙蔽理智

初爻:利用典范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占卦实例:2001年、2007年台湾的经济形势?

神机妙算——大衍之术

借占习《易》、借《易》修行

大衍之术

占具介绍

断占解卦

“大衍之术”的深度

“大衍之术”左右操作分析

“大衍之术”计算机化?

“大衍之术”的概率问题

“大衍之术”断占分析

六种断卦的类型

“大衍之术”的问题与答案

占例分析1:“换了人间”——2012年占象分析

占例分析2:金融浩劫——2012年占象分析

占例分析3:台湾高铁的卦象分析

占例分析4:BenQ的品牌之路

占例分析5:台湾经济十年(2003-2012)走势?

占例分析6:中信金集团未来3-5年之前景?

占例分析7:2001-2011上海未来十年之发展?

占例分析8:美国经济十年走势?

占例分析9:2008年国际金融情势(流动性)

占例分析10:2009年全世界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1:2009年台湾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2:2010年全世界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3:2010年台湾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4:2011年全世界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5:2011年台湾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6:2012-2013年全世界经济形势

占例分析17:2012-2013年台湾经济形势

资源发展——需卦第五

需、讼的前因后果关系

借占习《易》,借《易》修行

“乾坤屯蒙需讼师”的卦序发展

需之所在,也是险之所在

饮食男女——《序卦传》说“需”、“讼”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

需、晋二卦相错关系

需卦卦辞

需卦《彖传》

需卦《大象传》

需卦六爻的图解说明

需、讼、晋、明夷的错综应用

需卦六爻的单爻变

需卦的卦中卦——潜藏本卦的深层情境

《易经》中的食(饮食)、色(男女)问题

需卦六爻详述

初爻:长远布局

二爻:沉着镇定

三爻:敬慎不败

“需于泥”的实际体验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一辑)

“寇”的反思

四爻:顺应民意

五爻:共享资源

上爻:宾主尽欢

“出自穴”、“入于穴”之差别

消讼弭争——讼卦第六

讼,不亲也

主敬立人极

讼卦六爻单爻变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讼卦卦辞

讼卦《彖传》

讼卦《象传》

作事谋始的智慧

讼卦六爻详述

讼卦的爻际互动

五爻:大人得位

初爻:和为贵

上爻:患得患失

三爻:诉诸旧德

或从王事,无成

讼卦“上九”与“六三”的恩怨情仇

四爻:放下姿态

二爻:形势比人强

“九二”的应用智慧——游击战术

《易经》中的法学思想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的实例

占卦实例1:讼“九二”、“九四”爻变——观卦的智慧

占卦实例2:一千年以后有关文明的三个卦象

兵机韬略——师卦第七

师卦的来由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师、比二卦卦序的发展与分析

师、比互为综卦的竞合关系

纵横天下——师、比应用的智慧

从霸道到王道——师、比的错卦思维

兵机韬略

“大衍之术”的阴、阳、老、少几率分析

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

体用合一的意义

坎之所在,险之所在

比乐师忧

《序卦传》说师、比二卦

师卦卦辞

“无咎”的智慧

师卦《彖传》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师卦中有复、解、师、坤卦之象

师卦《象传》

师卦六爻详述

六爻爻际互动关系

初爻:军纪重于一切

二爻:刚柔并济

四爻:将相和

三爻:切勿掣肘

五爻:充分信任

上爻:论功行赏,赏罚分明

邵雍的宇宙预测卦象

试读章节

乾卦的“用九”和坤卦的“用六”

很多人读完《易经》乾、坤两卦后,对于六爻之后的“用九”、“用六”深感奇怪。因为其余六十二卦都没有“用九”或“用六”,而在乾、坤两卦最后出现一个结论式的“用九”、“用六”。为什么呢?我们用乾卦为例说明一下。

如果我们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当成卦的总论,六爻就是它分阶段、分时位所作的分论。乾卦整体来讲是“元亨利贞”,可是爻里面有“始壮究、始壮究”,即终而复始、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由基层到高层的变化,那就叫分论。“用九、用六”是怎么产生的呢?卦辞(总论)、爻辞(分论)叙述完后,大概创作者发现还有不足之处,因为毕竟是天地之卦,于是需要再提出一个东西、再悟出一个大的智慧,才能让乾、坤永续下去,尤其是落实到人世间,即人类的文明发展。乾卦“用九”为“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居然还是吉,而坤卦用六只有“利永贞”三个字,“永贞”才有利。

乾、坤——易之门

“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易经·系辞下》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经·系辞上》

乾、坤是“《易》之门”,也是“《易》之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然后乾坤都有其动象与静象。《系辞传》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安静的时候就专,动的时候就直,所以就有最大的生产能力。坤呢,“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安静的时候就闭合,动的时候就张开,所以就有最广的生产能力。这个观念很重要,换句话说,阳刚如乾的事物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动的,也有相当时候是安静的、沉潜的、闭关的,所以乾里面有静、动,静的时候能专,动的时候能直,所以就可以“大生”;再者阴柔如坤的事物也不尽是闭锁、沉默、包容,大部分时间它是闭锁的,可是它也有动的时候,正如阴极转阳、柔中蕴刚,时机成熟了,它就爆发出来,那个力量比乾的动能还要强,立刻打开一个新世界,所以能“广生”。

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与《易经》的象数即“大衍之术”有关。占卦时会有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九”是老阳,阳极转阴,阳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爆发,最后阳极能量释放完转阴,“九”变成“八”,变成安静的少阴“八”,老阳转少阴。一般的阴大部分是“八”,阴的能量保育久了,阴极转阳,能量要释放了,“其动也辟”,“八”变成“六”,“六”叫老阴,阴到极点了,阴极转阳,能量一释放之后变成老阴转少阳,变成“七”,“七”就是“其静也专”的时候,就是少阳,然后“七”慢慢累积能量又到“九”,就是这么一个循环。所有东西由量变到质变,阴变阳、阳变阴是质变,本质发生变化;少阳变成老阳,累积阳,少阴变成老阴,累积阴,是量变,可是还没变质,即阴阳没有变性。但是一般人有时候会产生误解,以为阳刚的东西就是动的,阴柔的东西都是安静的,世界如果是这样,那就完蛋了,阴阳之间不会互动,也没有物极必反了。可是有些名家一样会犯这种理解的错误,像理学派开山鼻祖、我的湖南老乡周敦颐,他的《太极图说》中就有点这个味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里就把阳刚的东西当成是动态的,阴柔的东西当成是静态的。一般人要是不了解就会误解,但作者本身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这个写法,人家会以为阳动阴静,显然不尽然。

乾、坤与易简之间的关系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易经·系辞下》

“易”有三义,古已有之,即变易、不易、简易,简而言之就是“易简”。对于易简,一个人如果修炼到这个境界,在生活中直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真正是“嗜欲浅而天机深”了。繁复的东西自然变得简单,清心寡欲,没有那么多忧愁、烦恼,也不必担心害怕,心灵上取得真正的自由。“化繁为简,以简驭繁”,要牢记“变易、不易、简易”。运用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天下之险阻,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是陷阱、阻挠,一不小心就被人骗走钱财,一不小心就被股票套牢。正如《易经》六十四卦中艮卦(み)的“阻”和坎卦(ね)的“险象环生”。只有乾卦,是代表天下最为刚健的力量,发挥阳刚的本性,“德行恒易以知险”,它的功能与效应总是容易的,哪里有危险,一目了然,不会往里面跳。再如坤卦,“天下之至顺也”,也是发展到极致,“德行恒简以知阻”,它的功能与效应总是简单的,前面什么地方有障碍,都看得清清楚楚。

回过头来,我们知道,艮卦中有“阻”的概念,其卦象是上艮下艮,两山相叠。好几座大山挡在面前,怎么办?但整个艮卦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爬高山、如何凿山洞,只告诉我们要止欲修行,从控制欲望开始。因为我们一生大部分的阻碍,是与生俱来的欲望造成的,那是忧悲烦恼之源,人生的“阻”之源,只是有些阻碍在外面,有些阻碍在里面。如果不从基本的内在下手,永远过不了关。就像至顺的坤,“德行恒简以知阻”,突然简单了,没那么多欲望,没那么多包袱,没那么多颠倒梦想,自然畅通无阻。

《说卦传》说乾、坤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易经·说卦传》

乾是“首”,首领、元首的首。如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以及《彖传》最后的“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为首,一定是头、领袖,即君王。可以想见,乾在《易经》中的重要位置。再看,坤为腹,就是肚子,肚子就能包容,像大肚弥勒佛、怀孕的妈妈。这是身体的象。

还有就是动物的象,这一点尤其重要。乾为马,坤为牛。乾取象于马,因为马健行,如乾卦《大象传》之“天行健”。坤为牛,牛走得就比较慢了,但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以前行军打仗,一定是马拉着战车在前面冲锋陷阵,可是后勤补给就得用牛车,因为牛能载重,古代的辎重车就是牛车。所以古代行军作战一定是前锋、后勤密切配合,这个仗才有胜算。前面是马,后面是牛,正如男主外、女主内,乾主坤从,配合无间。等到讲坤卦时,会发现坤卦从卦到爻没有讲到牛,但它仍然把牛那种负重行远的能耐讲出来了。像卦辞中的“利牝马之贞”一语,乾卦既然是天马、公马,坤卦就是母马,要合群,就得配合公马,公马跑到哪里,母马就跑到哪里,乾主坤从。回到人间来,这就是人与人配合无间的力量。

同样,我们也会发现,在乾卦卦辞、爻辞里面也没有讲到马,只讲龙,如“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甚至到最后来一个“群龙”。为什么不讲马呢?这就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和智慧了。据说以前马只要健壮、高大,有八尺以上就叫作龙。像《西游记》里的白马就叫龙马,还有成语“龙马精神”。但这些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因为马是实际有这个生物,而龙或许是想象、创造出来的,与乾卦的特性很像。它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可能早在轩辕黄帝的时候。古代先民分为各个部落,每一个上古部族都有它的图腾,一个精神的标志,但最后民族大融合,不同的民族要有一个新的旗帜、新的图腾代表,“龙”应该就是如此创造出来的。从过去流传的龙图画,还依稀可以找到蛇的身躯、马的脸、还有鹿角、鱼鳞等。这就是龙图腾的创造,代表兼容并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把过去的东西消灭掉,而是融会到一个更大、更有能量的东西里面,能照顾每一个单一图腾消灭的情绪,大家和平共处。新的图腾兼取各家之长,创造一个水陆空三栖的不存在的动物,天上能飞,地上能爬,水中能游能潜。这就代表乾卦的创造能量,不管环境怎么变,都可以掌握主动,发挥创造力,入地登天,圆融无碍,这就是龙。事实上,实际的动物办不到。真正有三栖功能的动物就是鸿雁,也就是风山渐卦(で)的象。这一卦就取象于鸿雁,鸿雁有蹼能入水;有翅膀能飞,而且飞得还很有纪律,雁行团队,美极了;在陆地上还能走。这是自然界中具体的三栖动物。乾卦积极主动的精神,创造了一个龙的图腾出来。所以龙在中华民族的意象中就是一个正面的、光明的形象,如“望子成龙”等。

由此可见,乾之龙最具包容性、最具创造力,能使天下大同。我们不必把龙当成一个具体的生物看,也不认为以前曾经有龙,现在绝种了;“成象曰乾,效法曰坤”,我们还是把龙视为一个创造性的图腾。不过,有些人对这个说法未必接受,曾有学者考证,龙在过去极可能存在过,只是极难养。对于这些看法,我们且抱着“见仁见智”的态度,姑妄听之。P10-14

序言

《易经》作为一门“洁静精微”的学问,它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即在于它总能解决每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今读《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使我对《周易》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易经》本是卜筮之书,而卜筮则是先民“决嫌疑,定犹豫”的重要方式,在其神秘的外衣下,包裹着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与抉择,透显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重要的不是事先预知未来的吉凶休咎,而是明晓之所以吉凶休咎的缘由。如此吉,不如此则不吉;如此凶,不如此则不凶。这是相反相成的道理。《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莫不如此。如师卦“初六”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否臧”才会“凶”,如果“臧”则不凶。节卦“六四”爻辞“安节,亨”,“安节”才能“亨”,如果不能“安节”则不“亨”。虽然《易经》中未必每条卦爻辞都明言吉凶的缘由,但在其卦爻象中一定表达出了相应的信息。明晓了吉凶休咎的缘由,才能够做到趋吉避凶,而趋吉避凶的关键则是身处其中的人。所以说,《易经》所关切的中心是现实中的人,而不是神秘玄虚的力量。《易经》在表达方式上,无论是其卦爻符号还是卦爻辞,都是独特的象征性语言,这种象征性语言的含蓄性、开放性,使《易经》具备了广阔的意义涵摄力,各种境遇中的人都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孔夫子晚而好《易》,爱不释手,以至于“韦编三绝”,并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以其卓越的人文智慧,对《易经》所蕴含的宇宙人生之理做了创造性的解读,实现了易学由占筮到德义的转换和提升。孔子提出治《易》应当“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帛书《要》)。“赞”是借助于神明而占筮吉凶,但却不能明了其所以然之理;“数”则是能把握占筮吉凶的所以然之理,对宇宙人生的法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德”则在“明数”的基础上能体察《易》与占筮中的德义内涵,将易理贯彻到人生践履之中,做到进德修业、知机明时。《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段话从“赞”、“数”、“德”的角度阐明了《易经》的宗旨。孔子所开显的“赞”、“数”、“德”三层一体的诠释路数,充分展现在今、帛本《易传》之中,为后世易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范型。

通观中国易学史,一般粗分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象数易学以探究《易经》文本的象数内涵为主题,在象数模式中构建易学天人之学。义理易学则以探究《易经》文本的义理内涵为主题,重在直接揭示《易经》文本的天、地、人三才之道,而是不将其寄托在象数模式上。其实,象数是易学之根基,抛弃了象数,易学也就不成其为易学;义理是易学之指归,没有了义理,易学也就是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孔子及反映其思想的今、帛本《易传》那里,并没有象数与义理的分野,义理根植于象数,象数是为了表诠义理,二者本就是一体互显的。后世易学因其时代思潮和历史文化需求的不同,在治《易》路数上各有偏重,或偏于象数,或重于义理。但质而言之,它们所关切的中心也仍然是现实中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各自时代中的问题,解决人在历史中的困境。人总是历史发展中的人,人所面对的问题也总在不断变化,所以《易经》的思想内涵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面貌。《易经》之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更在于它能因时现义,为历史的发展提供启发性的指导。正如刘君祖先生书中所说:“《易经》并不是死硬的教条,它强调每一代都要创新、要突破既有格局;不但能应付当代最迫切的危机,还具有指向未来的前瞻性。《易经》的智慧在未来百年千年还可以不断地启发后人,针对他们那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从一些基本面上提供指引。”

刘君祖先生是台湾著名易学家,以切身之实践对易道与当代社会的互动有深湛的体悟,将难解的易理以现代生活予以解读,生动活泼,剖析透彻。孟子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祖先生研《易》数十年如一日,切磋琢磨,深造自得,所以他对《易经》的解读也就能“左右逢其原”。他已经出版了《易经与现代生活》、《易经的第一堂课》、《详解易经系辞传》等多部著作,深受社会各界读者所喜爱,为易学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套解读《易经》六十四卦的书,承继他以现代生活解《易》的独特风格,将古代易说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对卦爻象和卦爻辞详尽剖说,融象数义理为一体,娓娓道来,新意迭出,既适合于初学者,也有益于大方之家。我与君祖先生是相识多年的挚友,他多次参加我所召开的周易学术研讨会,我也多次赴台参加他主办的易学会议,因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看到其新作即将付梓,我非常高兴,故而略述感想如上,以应君祖先生索序之情。

刘大钧

2011年4月19日

于山东大学运乾书斋

书评(媒体评论)

《易经》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即在于它总能解决每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今读《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使我对《周易》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君祖先生是台湾著名易学家,以切身之实践对易道与当代社会的互动有深湛的体悟,将难解的易理以现代生活予以解读,生动活泼,剖析透彻,新意迭出,既适合于初学者,也有益于大方之家。

刘大钧(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君祖讲《易》,在现今却是极难得的。他名高,达官显贵多出其门下。但这实无足轻重,他讲学之长处,不必靠阔学生来增价。其真正有价值者,一是平实;二是戒依傍;三是体贴经义;四是生命安顿的旨趣;五是有群己和通的理想。

龚鹏程(台湾著名国学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君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7380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8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