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谓: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尽管药有四性五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诸多属性。然而,一定之药,无一定之治,人脏八腑,或补或攻,其气味与性,不可不仔细体察。由此引出同一种药物,可能出现各不相同的诠释,从而,凸显出各科用药的某些特色。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作者徐宜厚)由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徐宜厚教授亲自撰写。
图书 |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人谓: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尽管药有四性五味,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诸多属性。然而,一定之药,无一定之治,人脏八腑,或补或攻,其气味与性,不可不仔细体察。由此引出同一种药物,可能出现各不相同的诠释,从而,凸显出各科用药的某些特色。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作者徐宜厚)由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徐宜厚教授亲自撰写。 内容推荐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作者徐宜厚)由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徐宜厚教授亲自撰写。全书分十讲:审证、脏腑、皮肤损害、经络、花类药、藤类药、动物类药、美容中药、外用中药、配对与组合。书中以验案举例为主线,结合方药分析,不仅介绍了徐氏在皮肤病方面辨证论治的精当,用药的颇具匠心,而且在要药汇解中,重点介绍了184味中药,既引证古今医药文献,又揉和近代名家以及个人的用药风格,其经验弥足珍贵。极具临床参考价值。《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对中医、西医皮肤科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将会起到较大的启发、帮助和参考作用。 目录 第一讲 审证求因用药心得 脏腑用药心得 一、审证求因用药总则 二、要药汇解 防风 牛蒡子 细辛 姜(生姜、干姜、炮姜、姜炭) 麻黄(麻黄根) 桂枝 石膏 扁豆 绿豆(绿豆衣、绿豆粉) 赤石脂 蚕(僵蚕、蚕蛹、蚕茧、蚕 蜕、蚕连、雄原蚕蛾、原蚕沙) 地肤子 百合 天门冬 麦门冬 蓝(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紫草 大黄 连翘 贝母(浙贝母、川贝母、土 贝母) 茜草(茜根) 三七 白茅根 芦根 蒲公英 海藻 昆布 第二讲 脏腑用药心得 第三讲 皮肤损害用药心得 第四讲 经络用药心得 第五讲 花类药用药心得 第六讲 藤类药用药心得 第七讲 动物类药用药心得 第八讲 美容中药用药心得 第九讲 外治中药用药心得 第十讲 配对与组合用药心得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宜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585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9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7.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