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改革的下一步是民主还是民生?

我们的收入分配会更公平吗?

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清廉国家?

当前的外交困境如何突破?

《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由郑永年所著,本书为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先生面向高级官员所作的系列演讲,直击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困局与出路。

内容推荐

经济全球化已经造就了这样一种全球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经济或者金融危机面前置身事外。在全球化面前,大家不得不面临一些共同的选择,或者让危机恶化,或者获得重生。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如此。《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由郑永年所著,《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所选择的文章尽管也涉及世界经济,但都是以中国为主。世界经济给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外在的压力不断演变成内部的压力,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层面,中国社会正面临各种严峻的内外压力,整个中国都在求变。而变革也促使着重生。“重生”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概念“危机”的本来含义。

目录

前言/001

1 当前世界经济危局和中国应有的理性思考

世界经济怎么了? /001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矛盾/004.

民主和资本主义的矛盾/008

发展中国家或者亚洲能够拯救世界经济吗? /015

中国怎么办? /022

2 全球化与国家的转型:西方、亚洲和中国

全球化与中国/033

资本、国家与全球化:简单的历史/037

全球化与经济活动的“去主权化”/040

金融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046

全球化与弱政府/049

全球化中的东亚模式/055

全球化与中国模式/06l

中国模式的未来/067

3 民生还是民主?中国改革下一步

奇迹的背面/093

重新确立改革方向/097

民主和民生谁先谁后/101

重在培育中产阶级/109

4 拯救改革:中国需要第二次“南巡”

“南巡”的历史意义/119

中国目前的改革状况/123

下一阶段的主体性改革/130

呼唤科学的顶层设计/132

5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政策选择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139

经济不平等的结构性起源/ 141

收入差距的社会与经济影响/144

已经付出的分配调整努力/146

收入分配调整的远景/148

6 中国何以可改革成为一个清廉的国家?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150

对中国腐败的几种认识/153

经济改革/159

社会改革/166

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169

7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动力来自地方?

地方和中国的改革进程/174

为什么地方创新是可能的/177

目前的困局/182

未来怎么做/185

简短的结论/188

8 市场经济与广东的改革开放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189

市场经济改革/195

社会改革/209

行政改革/216

简短的结语/222

9 当代中国外交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挑战

文化地缘的转移/225

地缘政治的转移/231

中国外交国内环境的变迁/237

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选择/243

中国外交的内部要素改革/249

试读章节

在成为当今资本主义的绝对核心之后,当代金融资本主义明显呈现出三大趋势。

第一是金融资本挟持了政府,甚至整个经济。金融资本(如华尔街)往往是“过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ll)。其逻辑就是,“我倒下了,也要把你(整个经济)拉倒;因此,你如果还想活下去,首先必须把我救活”。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了拯救经济,美国政府动用了大量纳税人的钱来拯救美国的金融业。但是,荒唐的是,金融业的复苏并不表明实体经济的复苏。由于上面提到的单向面的依赖缘故,一旦金融业被救活,它根本没有意向来挽救实体经济,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反,金融业还是根据自己的逻辑发展。当然,除了威胁政府,金融资本实际上也早已经开始操控政府决策。例如,西方国家早就有征收金融交易税的思想,意在遏制过度投机的金融交易。但那么多年了,这个思想还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要转化成为政策和法律非常困难。原因很简单,金融业凭其巨大的财富力量在背后作梗。即使像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促成美国政府推动这项立法进程。

第二,当代金融业不产生就业。不产生就业是当代金融业的性质决定的。首先是全球化。金融资本最具有流动性,全球化时代更是如此。资本的特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因此。很容易理解,在美国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了金融业之后,美国金融资本并无意来扩大国内的投资,拯救实体经济,相反,它仍然流向海外发展中国家,因为在那里,它可以获取远较国内高的回报。其次是当代金融业的技术性质。当代金融业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是用货币炒作货币,因此它可以使用大量的高科技,是高度计算机化的行业。从其所雇用的员工的结构来看,只有老板和少量的技术操控人员(那些毕业于著名大学的优秀分子,也即金融工程人员),不需要传统金融业所需要的大量雇员。因此.华尔街在不断制造着富翁的同时也在解雇大量的员工。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克南最近抱怨说,失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危机”。这两个特点,加上上面所说的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扼杀,表明如果金融资本主义照此发展下去,其越发达,就业情况就会越糟糕。

第三,当代金融业迫使世界上所有一切“货币化”或者“商品化”(如果用马克思的术语的话),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这也是金融资本的本质决定的。只有当一切货币化了的时候,它们才可能成为“流动性”的一部分,才可以进入金融交易的过程。金融资本要求各国政府放松对资本的管制,要求开放资本账户,要求用货币来量化财产的价值,等等,这一切都不难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当代金融业也不需要传统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自由,即避免政治权力的干预。相反.在很多领域,金融资本主义需要政治权力来帮助推进事物的“货币化”进程。这典型地表现在新自由主义和专制政权之间的精诚合作上。在一些专制国家,私有化运动远较民主化国家来得有效和彻底。在那些地方,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推动了私有化运动,私有化又推动着“货币化”,最终又服务于资本与权力。

诚然,并不是说没有政府认识到货币化的弊端和恶果,但几乎没有政府能够拒绝金融投机为其所带来的“快钱”(短期内的经济景气),还美其名日“生产效率”。这方面,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政府需要大量的钱,就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让金融投机大行其道,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兴风作浪。对美国来说,由于其金融系统控制了整个世界,它通过金融业的投机,就能把其他国家已经货币化了的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上来。有这么大的好处,美国政府是不会对金融业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管的.尽管金融业这样做也在其国内制造了很多问题。

有人指出.如果当时奥巴马政府不雇用金融业者,而是雇用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人来做政府的经济顾问,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这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雇用金融资本者做顾问或许能够看到金融资本是如何操作的,但是政府很难对金融业出台真正有效的管治和规制措施。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奥巴马政府还是当今的其他政府,都是GDP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作怪。金融业是来钱最快的行业,有哪个政府真正想限制其发展呢?很多国家的政府宁可等待着未来更大的危机,也不愿或者没有实际能力来促成金融资本的转型。

P6-8

序言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对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世界各国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危机是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产物。也很清楚,世界经济的失衡是各国经济体内部失衡的结果。一旦我们深入到各国经济体内部,就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内容。不难发现,各国经济失衡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失衡表象反映出来的是更为复杂的经济和政治、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失衡。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政治尤其是大国间的政治几乎是围绕着如何应对危机而展开的。各国之间的互相指责不断升级,但对危机的反思仍然肤浅。无论从学术还是从政策层面,作者觉得对危机的反思和分析,都可以获得知识上的巨大收益。收集在这个集子里面的九篇文章(大多是会议和论坛的演讲稿),就是最近这几年作者反思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已经造就了这样一种全球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经济或者金融危机面前置身事外。在全球化面前,大家不得不面临一些共同的选择,或者让危机恶化,或者获得重生。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如此。本集子所选择的文章尽管也涉及世界经济,但都是以中国为主。世界经济给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外在的压力不断演变成内部的压力,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层面,中国社会正面临各种严峻的内外压力,整个中国都在求变。而变革也促使着重生。“重生”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概念“危机”的本来含义。

这个集子的出版还得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王利波女士。没有她的努力,集子很难在这个时候就和读者见面。

郑永年

2012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被保护的中产阶级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社会稳定的基础。实际上,保护中产阶级始终是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任务。

——全球化与国家的转型:西方、亚洲和中国

对中国来说,我们应当提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要如何争取优质民主,而避免劣质民主的发生。

——民生还是民主?中国改革下一步

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政治激进化道路是最危险的。

——拯救改革:中国需要第二次“南巡”

国家对市场的控制和垄断的强化可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最为深刻的体制根源。

——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政策选择

很多看似民族主义的东西,就它们的本质来说,并不是民族主义,充其量只是“义和团主义”。

——当代中国外交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挑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永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52408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9-5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