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和文物研究大家,一生勤于研究,撰写了博物馆、文物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论著数百万余字。为大力弘扬宋伯胤先生毕生服务于文博事业的奉献精神,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关于宋伯胤先生的学术史研究,以应时代和广大研究者的需要,200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编辑出版了《宋伯胤文集》。
龚良主编的《宋伯胤文集·枕具卷》记录了宋伯胤先生关于枕具方面的文物研究论文。
图书 | 宋伯胤文集(枕具卷)(精)/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伯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家和文物研究大家,一生勤于研究,撰写了博物馆、文物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论著数百万余字。为大力弘扬宋伯胤先生毕生服务于文博事业的奉献精神,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关于宋伯胤先生的学术史研究,以应时代和广大研究者的需要,200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编辑出版了《宋伯胤文集》。 龚良主编的《宋伯胤文集·枕具卷》记录了宋伯胤先生关于枕具方面的文物研究论文。 目录 凡例 总序 引言 枕史 壹 史传诗歌中的素材 一 从诗经时代到魏晋的记载 二 唐代诗人的“美趣” 三 五代、两宋诗文中的“证词” 四 明清人“如是说” 贰 “含气呈形”的地下材料 一 断木为枕始见于先秦墓葬 二 组合木枕——“巧木之制木” 三 枕上设色画漆烂兮如锦绣 四 嵌玉铺竹木枕生华 五 交枕与几枕的出现 六 黄杨虎头光照簟清 七 木枕且贵何若石枕 八 截彼美石琢成玉枕 九 木铜枕芯玉片装点归图画 一○ 力量与财富的象征:滇国铜牛枕 一一 辽国“富贵之家”的錾花银枕 一二 锦绣多文采历历人枕头 一三 随葬枕有帐可稽古 叁 陶瓷枕独领风骚近千年 一 隋唐两朝始见陶瓷枕 二 融雕塑、绘画、诗文于一体的宋、辽、金、元陶瓷枕 三 明清陶瓷枕举隅 枕图 壹 千世枕头千首诗 一 “枕头的学问” 二 最早的枕头是一根木头 三 “角枕粲兮”软枕来 四 “硬”、“软”之外“洞天别地” 五 诗画人枕“天工写清新” 六 造化有意“此花独与人亲” 贰 听枕说家常 一 断木为枕 二 木枕“漆千斗” 三 石枕“凉飚生旦夕” 四 “玉石之美”好截枕 五 镶玉嵌珠铜木枕 六 滇国铜牛枕 七 辽人錾花银枕 八 绣枕 九 陶瓷枕 叁 枕上画世界 一 枕上儿童画 二 山水人物故事画 三 鸟兽鱼虫画 四 “花花朵朵” 肆 枕上诗天地 伍 几件罕见的明清陶瓷枕 陆 枕上梦未了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伯胤文集(枕具卷)(精)/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龚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332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3 |
宽 | 22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