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崇拜(第5卷岁时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汉学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崇拜(第5卷岁时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民间崇拜》十卷,译自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神父的原著《Reserarches into Chinese slaperstition》(英译本)。该书法文原著于1912年后陆续出版,后由爱尔兰籍耶稣会士甘沛澍和芬戴礼翻译成英文十卷本通行于世,集中国和西方学者早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之大成。

禄是遒吸收了同在徐家汇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黄伯禄神父的中文文献研究成果,加上他几十年的不懈调查,对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信仰活动,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收集和描述。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崇拜(第5卷岁时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民间崇拜(第5卷岁时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内容提要:中国历朝与各国交流频繁,自汉朝以来,除本土宗教道教外,各宗教陆续传入中土,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国民间崇拜随着年月增长,不断成长及演化,于百姓的思想及日常生活中占一重要席位。民间崇拜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支配百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亦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信仰观念及生活习惯等。

目录

出版前言

“中国民间崇拜”中文版序/李天纲

《岁时习俗》英译版序/甘沛澍

崇拜仪式

 招魂 

 抢童子(抢大仙) 

 香坛 

 木人——纸人 

 与建造房屋有关的迷信仪式 

 许愿 

 赌咒(发毒誓、诅咒) 

 拜弟兄 

 避邪物件 

 天信 

 太阳经和太阴经 

 玉皇大帝颁发的赦令 

 佛珠 

 烧平安香 

 香及其用处 

 打水椿 

 做踅子 

 海州道奶奶 

 中国的神佛圣诞及宗教节日历表 

中国的节庆习俗

 新年(除夕)过年 

 大年初一(早上) 

 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赤豆粥的功用 

被赋予神奇力量的动物、树木和植物

 龟 

 凤凰 

 麒麟 

 龙 

 狐狸精 

 虎 

 仙鹤 

 公鸡 

 猫子 

 具有象征含义的动物 

 神奇的树木和果实 

 奇特的植物和花朵

试读章节

在古时候,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去世,人们就会把逝者的衣服拿在手中,登上屋顶,一边面对北方高喊:“某某某,回来吧”,一边挥动手中的衣服三次,以示请他回家。然后这个人从房顶上下来,把手中的衣服盖在尸体上面。这种仪式就是“招魂”。这整个仪式体现了子女们的孝心,在祈求神明并供奉祭品的时候,家人们急切地盼望着逝者的亡魂能够回来。如果他没有回来,这是因为他再也不可能回来,于是人们就把他的尸体放入棺木中去。上述的风俗在湖广一带很盛行,甚至还有为活人招魂的。

因此我们看到,在周代(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49年)的宋玉,相传是屈原的学生,看到老师尽管功勋卓著,但依旧受尽屈辱的不幸经历而悲伤不已。由于害怕老师的灵魂离开之后再也不会回来,宋玉便借助当地的巫术活动恳求上苍。他从一个女巫师那里习得一套念咒语招回灵魂的方法,目的是为他的老师求得健康和长寿。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祈祷、爱和怀念的情感。

我们在《礼记》中找到一些引用孔子的话,记录了古时候一些礼仪习俗活动。下文是他所说的有关“招魂”的话:“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前汉高祖皇帝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4年)为了抵抗他的敌人组织了一支军队,此时高祖的母亲在河南黄乡过世。战争结束后,他追封自己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为了安魂,皇帝派出使节把母亲的棺木运往河南黄乡。棺木运送途中,在一条小溪边遇见一条红色的蛇。于是这条蛇被放进棺材里,葬在栎阳。汉代皇帝的陵墓在距离陕西临潼县东北25英里的地方,高祖皇妣之父的墓地面朝东方,而高祖皇妣,或者说是那条丹蛇的墓,则在左侧。

后汉光武皇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最大的姐姐刘元。嫁给了河南省新野的一个名叫邓晨的当地人。随后,王莽之乱侵袭全国,刘元也在战乱中被叛乱分子杀害,刘秀登基后,追封自己的姐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

后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5年-公元56年),刘元的丈夫死后,皇帝下圣旨追封他为“今鸿胪寺卿”,并派了许多高宫护送刘元公主的灵柩载誉回到新野,葬在丈夫旁边。

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公元313年),东海王司马越忧急病死,他的灵柩被石勒焚毁,他的第二位妻子裴妃也在战乱中被人掠走,卖给一个吴姓人氏。东渡建立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公元317年-公元323年)想为东海王司马越招魂,并将其置于新灵柩中妥善安葬。为了这件事,他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但所有人都认为“招魂”之事实属荒唐。

因此东晋元帝司马睿便下诏禁止了上述的招魂葬俗。  当时的丹阳令袁环曾上“禁招魂葬表”,表陈:“圣人在制定仪礼的时候都是从常理出发,故使椁(棺木外的套棺)正好套于棺之外,棺正好套于遗体之外。如果没有尸体,棺就毫无用处,如果没有棺,椁又要来干嘛呢?招魂是为了埋葬它,是为了使一个亡灵安息,这样的习俗是不能容忍的。”

当时的司徒苟组起草了一份奏章,表明他完全赞同袁环的立场:“有人也许会提引屈原招魂的事例,但是这个特例并不足以制礼。还有人会举汉武帝时期为新野公主招魂的事例,同样也不会有人赞成,但是前朝并未开此先河供后世遵循。”佐著作郎干宝也在其《驳招魂葬议》中写道:“如今,人们为亡灵招魂,但是于典籍之中却无据可寻。当人确死,而辩解、假装他没有死,这是矛盾的;当人事不再,人们不应该假装他们依然存在。”

但是,也有人说,周生写过仙人附于黄帝遗体并升上了天;他的臣子扶微及其他忠臣的官员收起他的衣冠并埋葬。如此我们能就此援引孔子之言作答:“人们得利于黄帝的圣者之言,在他生之时乃至死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遵其教因其礼。黄帝确实已经去世,言其成仙者,实属谬论。即便成仙,何必葬他?”

当时的安东参军孔衍在其《禁招魂葬议》中提出:“如今,许多人被贼寇盗匪所杀,他们的尸首亦无处可寻,有人就为他们招魂来为他们安葬。依我看来,这样的习俗有失公允。由鄙陋的愚民所创,只不过是些蛮愚粗人所为,这和圣人之礼背道而驰。尽管如今人们都在招魂,但这是古礼所不容。因为圣人们制殡葬之礼,意在掩埋形体;他们从未有安魂之意。招魂安葬是和自然规律相悖的,故推行这一习俗者定是违背了圣人之教者。招魂之习,当禁。”

高级官员和学者们常常谴责招魂这种愚昧的行为,但是这样并没有制止当今的人们继续招魂。当有人在河里或海里淹死,为了让逝者还魂还是会请道士来作法。

人们划着小船,把网撒向河的最深处,如果碰巧打捞到小的贝类水生物,他们就毫不迟疑地宣称溺水而亡者的灵魂就在那里头。于是人们便将打捞起来的动物恭恭敬敬地带回家,将其当作逝者的尸体一般妥善安葬。在上述例子中的亡魂就叫做“淘魂”。

汉字“淘”意思为搜寻、冲洗、寻找,淘金,或者就像在煮饭前将米放在竹篮中淘洗一样,因此“淘米”就是冲洗米的意思。

同样,如果有人表现得癫狂,胡言乱语,举止失常,人们便会猜想他的灵魂已经出窍,要尽力将他的灵魂召唤回来。

招魂使用的若干种方法

1。一个人站在壁炉后面叫道:“某某某,回来吧。”另一个人站在前面回答:“他回来了。”

2。一个人爬到屋顶上,抱着壁炉的烟囱面向北方,另一个人也爬到屋顶,第三个人站在门口处,第四个人留在屋子里,这四个人轮流叫答,一起把魂叫回来。

3。人们来到当地的土地神庙,在土地神前烧香点蜡烛,然后人们开始如同上文所说的那样一叫一答把魂招回来。

4。如果生病的人是在外面得的病,人们便会从他回家的路上一里远的地方往回走,在慢慢走回家的路上,走在前面的人召唤病人的游魂,跟在后面的人回答。

5。在安徽省的和州、庐州府附近的乡村,把小孩的魂叫回来的方法如下:开始先叫小孩的名字,然后加上“你在哪里玩,来家呀。”或者“你在哪块吓着,来家呀。”

例如,如果小孩的名字叫爱喜,人们就会叫:“爱喜,你在哪块吓着,你在哪里玩,来家呀。”另一个人跟在后面回答道:“来了。”当他们在大喊大叫的时候,屋子里的一个人会把已故孩子的衣服挂在笤帚柄上,在屋子周围或门口,留心观察是否有树叶和草叶掉在附近,或者是昆虫之类的在附近飞……任何此类的现象都是灵魂回来的征兆。

人们经常会使用一种用半个晒干的葫芦制成的水瓢,在户外尽力追赶捕捉灵魂。

在每一个事例中,保证逝者衣服的完好是很必要的,如果在壁炉的后面或前面、房屋顶上、村庙中、道路上或者是路边,有入看见哪怕是最小的昆虫、苍蝇、蚂蚁等等,大家都会互相道贺,猜想他们已经招回了逝者的灵魂。接着,人们会将那些虫子带回家,放置在病人的枕头下面,并将召魂用的衣服盖在病人身上,加以悉心照料。

P1-6

序言

《中国民间崇拜》十卷,译自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神父的原著《ReserarchesintoChineseslaperstition》(英译本)。该书法文原著于1912年后陆续出版,后由爱尔兰籍耶稣会士甘沛澍(MartinKennelly,)和芬戴礼(Daniel。J。Finn,)翻译成英文十卷本通行于世,集中国和西方学者早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之大成。

禄是遒(HenriDore,1859-1931)神父,生于法国,1884年来到中国。他在上海和江南一带传教达三十多年之久,在上海、江苏、安徽和全国各地调查中国民间的迷信习俗,并收集了大量包括中国年画、符咒在内的民俗图片资料。后因健康受损,回徐家汇藏书楼工作,从事著述、研究和教学活动。1931年12月在上海去世。《中国民间崇拜》(法文本)是禄是遒神父花费毕生精力,结合文献研读和田野调查,撰写而成的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惶惶巨著。

法文本《中国民间崇拜》十六卷,每卷有彩图20-70幅不等。翻译成英文本十卷。相比法文版,英文版是更好的版本。禄是遒本人懂英语,翻译本书,两位母语是英语的同会神父参照了英、美、德、荷、比等非法语学者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著作,相互印证,视野更广阔,更便于读者引用。更重要的是,翻译过程中,对引用的中文古籍做了仔细的核对和订正,做了更多的注释,使研究更加精确。英文版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写和注释,可以说是一部更新的著作,值得重视。

禄是遒吸收了同在徐家汇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黄伯禄神父的中文文献研究成果,加上他几十年的不懈调查,对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信仰活动,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收集和描述。《中国民间崇拜》(法文本)出版后,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授予他们一个特别奖,表明法国主流学术界对教会学术的承认。此书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一部中国民间宗教的资料大全,现在要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追溯我们文化的来源,只能依靠这些纸上踪影了。1966年,台湾成文书局全套影印了英文版,供学者使用,其中的珍贵资料常为学人引用。

这套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且存世稀少。禄是遒的著作是在徐家汇藏书楼撰成、编辑和出版,也为徐家汇藏书楼收藏。为了给学者和爱好者提供必要的研究史料,我们将书译成中文出版,收入《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我们邀请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主持这套书的翻译并担任主审。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和其他机构的学者同仁共同承担了翻译、校订工作。李天纲教授对书名、人名和地名统筹校订,并审核了大部分的译稿。翻译中,尽可能将引文回译到中文,以符原意。只是在翻译中出现较大的引申含义,且含有作者解释意图的时候,用直译的方法译出,保留作者的原意。审阅过程中,主审者和译者、校者、编辑对处理各种复杂难题,进行过多次协商研讨,原书名《ResearchesintoChineseSuperstition》(应译为《中国迷信研究》),现改译为《中国民间崇拜》;为免教众误会,书中一些批评用词也做了稍许删改,尚祈读者体恤见谅。

中译本《中国民间崇拜》十卷,基本按照英文版的编排顺序。英文版十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五卷,总为“民间习俗”,介绍了在中国民间盛行流传的婚丧习俗、岁时习俗和符咒、占卜等迷信习俗;第二部分亦五卷,总为中国众神,介绍了佛道两界的神祗和仙话传说。这次中译,由主审者和编者讨论决定,十卷图书,每卷均根据卷中不同内容,独立命名成册,更见体系,亦方便检读。英文原版每个章节均附有彩色画片,大多现已失传,难得一见。它们是禄是道神父花费一生心血收集的珍贵资料,更是本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出版,均以原貌收录,以飨读者。

本书始作于一百多年前,当时西方汉学还处于初期阶段,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今天看来已经过时。有些人物和史实,经后来学者考订,多有修正。禄是遒神父和其他汉学家,大多沿用基督教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宗教的优劣短长。尽管他们试图越出西方人的视野来了解东方文化,但受到成见和能力的限制,很多地方确有疏漏和偏见,编审译者不一一指明,需要今天读者的鉴别和明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崇拜(第5卷岁时习俗)/徐家汇藏书楼汉学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禄是遒
译者 沈婕//单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0718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3308279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3
15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