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士的乌托邦
内容
编辑推荐

自由、尊严、生活态度,他们,留给我们这个精神空虚时代的思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乌托邦,这是构建自我世界的终极梦想。总有一种方式能够避开同流合污,总有一种选择能够从属于本心,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是——名士。

《名士的乌托邦》由司马白羽编著。

内容推荐

《名士的乌托邦》选取了中国古代二十位名士,庄子、东方朔、严子陵、蔡邕、孔融、曹植、阮籍、嵇康、刘伶、阮咸、陶渊明、王绩、陆羽、林和靖等。以白描的手法对他们的人生进行勾勒,寓哲学、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于他们的生命之中,再现他们的风骨与本真。每个篇章不仅是对人物重现,而且对他们的生活艺术、存在情态,志趣,情操,抉择均有探究,对传统文化下文人的自处与出世予以深刻的思考。  作者从人性的视角,考察其影响是否有利于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维护,从而颠覆了传统的评价,并以此使人们重新认识他们的价值。

《名士的乌托邦》由司马白羽编著。

目录

庄子:我是梦中的蝴蝶

 ——物我两忘蝶入梦,寂寥人生大智慧

东方朔:阿凡提式的人物

 ——一身傲骨万古秋,诙谐方见真风流

严子陵:飞龙般的狂隐

 ——云山苍苍千古风,江水泱泱一钓钩

蔡邕:一张古琴透射出的性情

 ——素心才识焦尾琴,一闻音律知杀声

孔融:酒徒的幽默和生死

 ——座上客多风流士,樽中酒为琼浆液

曹植:失意人生和精神恋爱

 ——才高八斗放浪形,一赋成就洛神名

魏晋名士中可爱第一

 ——大醉月余不复醒,一池杜康且离魂

嵇康:我琴声里的隔世知音

 ——孤松之姿附白云,广陵一曲成绝响

刘伶:酒徒和他的朋友们

 ——常驾鹿车载美酒,竹林共销万古愁

阮咸:爱喝酒的家族和一群精神病的推测

 ——万物齐一与豕饮,狂醉之中显精神

陶渊明:一个人的乌托邦

 ——采菊东隅隐逸宗,悠然南岭逍遥仙

王绩:像阮籍一样醉且清醒着

 ——宦海寂寞无挂碍,良酒三升使人留

陆羽:旷野里独行的采茶人

 ——栖霞古寺求禅意,独行野中茶一炉

林逋:爱梅花如爱女人

 ——湖上青山俗情浅,梅妻鹤子孤月轮

石曼卿:一代酒豪的人生快事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君家眠

苏舜钦:沧浪亭里的失意男子

 ——汉书下酒思古意,沧浪清浊自留去

倪云林:绝尘于人间烟火

 ——孤绝百年不染尘,图画千秋一逸品

王冕:甘做农夫的旷世奇才

 ——种豆三亩粟六亩,开塘养鱼且种薯

傅青主:一个真实的侠者

 ——剑胆琴心江湖路,铁骨柔肠二百年

张煌言:茫茫苍水诗人心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夏完淳:铁骨柔肠英雄梦

 ——襟袖朱颜人似玉,也应同向金樽老

顾贞观:相约来世的友情

 ——人间生死可寄君,河梁心迹惊世情

谭嗣同:剑胆琴心法华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袁克文:痴狂的末世贵公子

 ——故国斜阳旧王孙,至今犹说袁寒云。

后记

试读章节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孔融的父亲去世了,这一年孔融十三岁。他居家守丧,博览群书,和所有调皮的孩子一样,喜欢看杂书。由于其涉猎广泛,学问精深,在整个州都很出名。当时,东汉政府正处于汉恒帝、汉灵帝两个败家子帝王统治之际,夕卜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形成了所谓的“党锢之祸”。一会儿是夕卜戚一派掌权,拉拢一帮人砍太监:一会儿是太监一派掌权,拉拢一帮人砍外戚。总之,不论是哪一派掌权都没有好人.完全是狗咬狗,朝廷内夕卜到处是狗毛。在这种情况下,言路遭到阻塞。正直的大臣想给皇帝进言也办不到。山阳人张俭是一个很有牺牲精神的人.他不顾危险,搜集了大宦官侯览和其家人的很多犯罪证据,向朝廷揭发。可惜不但揭发没成功,反而遭到侯览的诬陷,要抓他处死。他无奈,只好亡命江湖。当然,东汉时还没有水泊梁山,张俭要去投奔是不可能的。因此仗剑闯江湖也就成不了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个地方躲起来。他逃到山东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孔褒,此人是孔融的哥哥。赶到孔家时.孔褒恰好不在,只有十五岁的孔融在家。张俭一看是个小孩.因此对他不太信任。但孔融岂是普通的小孩,他摆出一副成人的姿态说:“兄长虽然在夕卜,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张俭一听,知道也没别的办法,就悉听尊便。孔融把他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准时给他送饭菜,风声过了以后张俭就安全地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个听到风声的人去向官府告密,说孔家收留了张俭。当地政府就派人把孔家两兄弟抓进了监狱,审判的法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二人到底是谁放跑了张俭?张俭乃是朝廷要犯.包庇他的人是要杀头的。”孔融知道哥哥是张俭的好友,大宦官侯览是不会放过的.要想保全哥哥的性命,只有自己承担罪责,因此他对法官说:“藏匿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孔褒爱惜弟弟,便对法官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和我弟弟没有关系,要杀就杀我吧!”法官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孔氏两兄弟也在堂上争执起来,都说是自己藏匿了张俭,要求治自己的罪。法官对两兄弟争死非常感动,但他只是个小吏,无权作出决定,因此就把两人交给了皇帝。皇帝定了孔褒的罪,并将他处死。孔融虽然未能救下哥哥,但其和兄长争死、爱护兄长的事却传了开来,一时间成为美谈。平原郡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很有名,孔融居然因此和二人齐名,成为当时的大名士。

此后,曾有人数次推荐孔融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中平初年,他受到推荐,担任了侍御史。这个官职负责接受官员们的奏报,弹劾违法官员。有时也受命办理案件、镇压农民起义等,俗称“绣衣直指”。孔融担任这个有点特务色彩的官不久,因和自己的上司合不来,就撂挑子回家喝酒去了。不过,名士就是名士,很快司空府就请他去担任僚属。东汉的司空虽然名称好听,但并不是什么显爵,孔融作为属官只能干一些吊死问生之类的事情。不过他这个人干这个事情很出色,不久就被调任中军候。作为京畿卫戍部队的官,这个职位虽然不高,却容易升迁。果然,不久他就升任虎□中郎将。看到这个名字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在我的眼里“虎贲”乃是猛士,挂这个衔的应该是《三国演义》中许褚和典韦那样的悍将才对,怎么会是孔融这个书生。但事实就是如此,孔融担任的就是这个官。职能是掌管皇帝的禁卫部队。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孔融和权臣董卓闹了别扭,董卓想借刀杀人,因此把孔融赶到黄巾军闹得最厉害的北海郡(今山东昌乐一带)去当官。孔融到了这里后。果然遭到黄巾军的数次进攻。不过他还算能维持局面,加上他在当地的政治声誉很好,因此当时的人都称他“孔北海”。不久,刘备就向汉献帝推荐孔融,让他担任方面大员——青州刺史。当时的青州是黄巾军闹得最厉害的地方.曹操后来起家用的“青州兵”就是收编的这里的黄巾军。孔融担任刺史不久,黄巾军在管亥的率领下包围了都昌城,眼看就要城破命丧,刘备带着援兵来了,这才救了他的命。

P40-P41

序言

名士,意味着一种自由。中国古代的名士们,或放歌山林,或脱略形骸,或寄情于艺术,以独特的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们是尘俗世界的传说。

中国古代自秦皇汉武以来,等级制度愈发森严,个人在追求自身价值与人性的自由方面越来越受到限制。先秦时期策士纷起、侠客纵横的社会风尚遭到了惨重打击,自由的知识分子和侠客义士要么被君主所笼络,要么隐居山林老死荒野。其中,对自由的知识分子的第一波打击发生在秦朝统一之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秦始皇影响极大。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成为禁锢天下人行动自由与思想自由的理论依据。按照韩非子之说,知识分子摇着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用武力触犯律例,所以要禁止“儒”和“武”。韩非子的理论纯属替独夫民贼张目,以消灭人的独立精神为目的,以消灭英雄的种子为目的,以制造昏聩无能之辈为目的,以制造爪牙奴才为目的。由于这一思想,秦始皇发动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运动,这场运动被打击的不仅仅是儒生,被焚烧掉的也不仅仅是书籍,而是所有可能“乱法”和“犯禁”的人和思想。不过,秦朝二世而亡,战国时期追求个人价值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并未被彻底扑灭。

对个人价值与人性自由的第二波打击来自汉武帝。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是给“儒”很高的地位,实则是外儒内法,用一种思想统一所有的思想。自此之后,所有知识分子的尊荣都出自帝王所赐,没有了帝王的认可,知识分子便无处寻找自身的价值,先秦时代以来知识分子起于草泽,受到帝王高度尊重的风气完全绝灭。想春秋战国之世,齐桓公三次拜见臣稷而不得见;邹衍到燕国,燕昭王抱着扫帚亲自为他清扫甬道;苏秦到齐国,则挂六国相印;张仪到秦国,则为国君师……先秦时代自由的知识分子和侠客义士拥有极为饱满的精神追求,他们不需要某一个集团的封赏,而拥有自我认可的心理素养,他们通过个人的才智来实现人生理想。他们拥有独立的价值判断,以所效命的对象“贤”与“不贤”作为标准,一旦认为不贤,便会立刻离去,而不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一旦此处环境恶浊,无法实现理想,他们便会离开此处到达彼处。汉武帝“独尊儒术”,首先用“君君,臣臣”的思想束缚住了人们的精神,然后又大规模地迁徙关中豪杰和富户到茂陵,从肉体上消灭了一部分在当世有影响的拥有自由思想的人。这一波打击可以说超过了“焚书坑儒”,且手段之“高明”备受后世君主推崇和承袭,从而使得知识分子除了“出仕”与“归隐”别无他途。汉武帝之后的王朝,知识分子不进入封建体制,在精神上就没有他路可走,而具有勇力的人不充当帝王的打手同样无路可走。但是人性的追求不会就此泯灭,它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洒下明媚的光辉。  总有一种方式能够躲避同流合污,总有一种选择能够从属于本心,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是——名士。

中国的第一个名士应该是庄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名士们的鼻祖。道家文化到庄子手中之后演绎出一种浪漫色彩和缥缈风度,这也是后世很多名士尊崇他的原因。虽然两汉时期儒风大盛,但从道家延续下来的旷达气度和逍遥境界并未消失。到了汉末魏晋时期,由于汉王朝的覆灭,占主流的儒家文化的地位开始出现摇动,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向了文化前沿。他们放浪形骸,厌恶烦琐的礼制,蔑视官员的装腔作势,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在整个晋代成为知识分子的效仿对象,以至于东晋时期的王谢两大家族很多贵族子弟都以名士自诩。且不说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单凭他们在文化史上的闪亮瞬间也足以自傲。名士们的铮铮傲骨、飘逸风姿、狂放气度,像一组伟岸的雕像矗立在中国文化史中,后世为他们冠以一个特殊的称谓——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成为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极高赞誉,也成为后世名士们的底色。

有一个故事说,东晋太尉郗鉴选女婿,他听说王氏家族的子弟都很不凡,是可塑性很强的好青年,因此派了一个人到王府去调查。去调查的人回来报告说:王氏子弟都很矜持,个个器宇轩昂。我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或站或坐,颇有风度,只有东床上的青年看到我后不避不让,躺在床上袒胸露怀,还慢慢地吃荔枝。郗鉴一听,当即叫好,说躺在东床上吃荔枝的那个年轻人就是我的女婿了。“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此而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郗鉴不愧是察人高手,这个年轻人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魏晋人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名士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狂狷,热爱自然。不论是嵇康、阮籍,还是后世的孟浩然、李白、傅青主,都是狂狷之士。狂狷的性格,山水的气韵,再加上庄子的思想,酿造出一股特殊的力量在血液里蔓延,使狂者逾狂,狷者逾狷。他们不虚伪、不做作,也不温良谦恭,这是和儒家的要求相违背的,也是和统治阶层的需求相违背的,不免被视为“异端”和“狂生”。但正是这“异”和“狂”不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催生出新思想。从嵇康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再到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提出“童心说”,“异端”一个接一个出现,不但掀开了“愚”人的盖子,而且展现了什么是完整的人格。但是,统治阶层毕竟不允许名士们走得太远,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因此,大多数名士都隐居于山野,他们或放浪于山水之间,或纵情于诗酒之间,或以布衣之身而终,或退出官场,以一种特殊的状态而存在。

正是因为名士们的生存状态是特殊的,所以才会有精神上的自由。他们掌握知识,但却不在封建统治体制之内。文化的力量在此显示出特殊的魅力,他们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在了文化领域,这就使得他们的精神能够长存,并且形成了一种名士文化。这种文化需要特殊的性格、特殊的人格才能炼成。光靠附庸风雅是无法懂得这种文化的魅力的,当然对它的精髓更无法领略。只有那些乘风驭露,心境空明,和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士。他们或狂,或怪,或痴,或多情,或孤傲,或落拓不羁,或惊世骇俗……留下了无数令人向往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绝尘的,是没有烟火味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不是人,而是仙。比如嵇康,那样一个人只能是死,因为恶浊的时代容不下他。同样,他们留下的声音,他们的哲学也是绝响,他们去了之后这一切就再也不存在,也不能被复制。

魏晋名士固然已经作古,但魏晋之风却流传下来。陶渊明、王绩、陆羽、林和靖……名士们留下的文化就像是汇入大河的一股最具活力的水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种魅力在时代变革时期尤其明显,无论是明清交替时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还是民国初期的章炳麟、黄侃和秋瑾,都闪烁着名士风采。一种风采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不断闪现,不仅昨天、今天,还有明天,每一代知识分子身上都会闪现出这种品质,一种从古代知识分子身上流传下来的名土色彩。

真名士自风流,信然!

后记

四年前,我蛰居京西一亭子间,伴随我的是五百多本中外书籍和七百多张电影光碟。日间上班,晚上读书看电影,偶在诗歌论坛与人对侃,时光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与观影中度过。二月的一个晚上,与“长姊潇湘夜雨”谈起庄子,颇有所得,便将谈论内容写成《我是梦中的蝴蝶》一篇,由是以“名士”之名,列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表,动笔来写。

文字给我安慰,超越生命之俗,是胜过一切的美好与永恒。在写作中,世俗生活的各种纠葛是难免的,激荡的情感也如雨打船,然而一旦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作,则内心归于平静,无喜悦亦无悲伤。大师级的雕塑家认为,他并非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刻艺术,而是将多余的石头敲击掉,露出藏在石头内的艺术品。文字在敲击键盘的劈啪声中,一行行显示在电脑文档里,好像不是我写的,而是受一种神秘力量的驱策完成——这就是天成。木叶其形柔美,山岳其势雄壮,并非是事先进行了图绘,而是自然天成,凡是天成的东西,没有不美的。文字,也自有其天成。

对历史人物进行非历史的叙述,开始时我就像面对一块顽石,并未发现其生命特质,然而当我敲击起文字的凿子,才发现在词句中藏着一个灵动的魂魄,那既是我要写的人物,也是我发现的自己。有时候,笔下的人物甚为疏远,好像远遁;有时候,笔下人物甚为贴近,好似对坐,便不由暗道“此心一般同”。

写历史人物最忌坠入窠臼,捡拾他人牙慧。我一笔笔写来,庄谐不拘,只在写出一个我所认知的名士来。艺术化地写历史人物可以比历史事实更真,就好比绘画比摄影更真一样。

书稿完成后,曾给多位做编辑的朋友过目,皆有良好的建议,他们是Pan、Sagittarius、邦均、孙岩,谨在此一并致谢。此书的最终出版,要归功于赵诗欣小姐、许晓善先生,还有经许晓善先生告知的本书责编、出版界资深前辈刘永兵先生。没有他们的努力,这部书便不能付梓,在此表示特别感谢,也向为此书付出辛劳的其他编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此外,还要向作家月下恭颂谢忱,此书的出版还得到她的帮助,襄助之意感于肺腑。

与“长姊潇湘夜雨”的对谈,是此书的发端,她更在生活中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亦特别表示感谢。

还要向吾友张琛君、栖霞君、雷胜君致谢。在过往的时光,我们曾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躺在集体宿舍的床上整夜看书,聊各类历史八卦。我很怀念那段时光,也很怀念你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教会我思考,从不干涉我的个人选择,使我发现了另一种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士的乌托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马白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99050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021075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