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母亲湖(史俊电影戏剧文学作品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方星涛:“打工还带着家属、伢子呀?”

民工乙:“土地养不活人了,年年水灾,再不走,哪天堤垸冲垮了连命都丢了。”

方星涛听了农民的话,望着碧海连天的湖水沉思着。

5.唐春耕家厨房(日,内)(妇女2人)

厨房灶台,热气蒸腾的大锅里煮着大块的肉。

妇女甲乙正在切菜,拌料,不停地忙活着。

6.唐春耕家院子(日,外)(男女老少20人)

唐春耕和老伴王新丽正往院子里的几张大桌子上放着糖果糕点。王新丽拄着拐杖,行动不方便。

院门口张灯结彩,挂着灯笼。

唐春耕:“哎,老婆子,他都两三年没回了,别忘了路。”

王新丽:“放心,星涛在这长大,他就是闭着眼,闻着村里的味,也能找到家门。”

三姐:“唐老伯,星涛哥这次回县里当书记,要在古代,得八面玲珑的轿子去抬呀!”

唐春耕:“他这次回来,要真能把这水祸给根治了,我还真得打一顶八面玲珑的轿子去抬他呢。”

刘二柱:“哪有爹给儿子抬轿子的?”

唐春耕:“那有啥?我得替堤上那些筑坝英雄们感谢他!”

7.县委大院门口(日,外)(男女中青年20人)

一群干部正在门口排着两排队欢迎。

方星涛的越野车从远处开到门口停下,方星涛下车和县委几套班子的干部一一握手。

张县长:“方书记,欢迎,欢迎!”

方星涛:“张县长,让大家久等了。通知大家,今晚开个碰头会。”

8.唐春耕家院子(夜,外)(同上连拍)

众乡亲围在院子的空地上聊天。

几张桌子摆满了鸡鸭鱼肉。

唐春耕站在院子门口向远处张望着。

王新丽走到唐春耕身后,关切地看着老伴。

王新丽:“他是公家的人,又当了大官,县里还不得给他摆个山珍海味的大宴会,他还能想到回这破院子里吃乡下的饭菜。”

唐春耕:“星涛骨子里流的是这堤垸上的血,根还在这啦!这顿饭我就是等到明天早上,也得等!”

9.县委会议室,夜,内(男女中青年10人)

十几个干部在开会。

方星涛:“组织上派我到湖畔县当县委书记,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湖畔县的经济搞上去,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搞上去。要完成这些目标,最大的威胁,就是鄱阳湖的洪灾。还是那句老话,抵御洪水的袭击,是我们最大的任务,这是我们湖畔县与其他地区的唯一区别。我们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我们天生就比别人多一份忧患。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深知每年一到汛期,防洪抢险救灾的任务就摆在了面前,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经常想,为什么大自然带来的灾难总是走在人类的前面,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围湖造田,这些成果确实让我们得到了实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程遗留下的问题愈来愈残酷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成了一柄双面刃。”

张县长:“根据近些年的地球气候物理变化,我们那些治理洪水的经验越来越不对应新的自然灾害。堤垸虽然让我们拥有了大片的田地,养活了几代人,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那点土地越来越无法承受社会发展的新压力。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条好的解决办法。”

方星涛:“最近,省里专门就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改造召开了一次高级别的专家讨论会,收集了不少意见。根据鄱阳湖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人口结构,省里制订了一个彻底治理洪水灾害的方案,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个方案将颠覆传统的水患治理手段!那就是,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方星涛话语刚完,与会者兴奋地议论起来。

10.唐春耕家院子(夜,外)(同上连拍)

唐春耕从院子外走进院子,招呼乡亲邻里。

唐春耕:“大伙都吃吧,不用等星涛了,咱这离县城还有几十公里呢,等他回来,你们不都得饿扁了,都来吃吧。”

众乡亲依然不动筷子。

刘二柱动起了筷子。

三姐:“哎,你饿死鬼投胎的呀,都没动呢,真是个饭桶!”

刘二柱夹着菜:“这方书记家的菜,就得抢着吃,好沾沾福气呢!”

三姐:“大湖哥答应咱们的事了吗?”

刘二柱:“还没回话呢。”

三姐:“嘿!你不带我去大城市混,哪天能住上洋房,开上汽车啊,你那破摩托我可是坐够了。”

唐春耕见邻居们开始吃起来,就一个人独自坐在院门口抽起烟来,望着远方的马路沉思着。P2-3

目录

壹:鄱湖浪

贰:鹤之恋

叁:山花香

肆:红线记

伍:山乡花开

陆:父债如山

柒:让我来爱你

捌:情归鄱阳湖

玖:我要上学

拾:我的母亲湖

序言

他是鄱阳湖的儿子,烟波浩渺的母亲湖赋予了他如水的灵气与如山的坚韧。为了追逐心中的电影梦想,他曾有20多部电影剧本被打入“冷宫”仍然痴心不改,十几年的磨砺后终于迎来创作的丰收:《母亲湖》《花香岁月》《鄱湖浪》等一部部作品被搬上银幕或荧屏,得到社会认可。

2012年,对于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协、电视协会会员、余干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史俊而言是个硕果满枝的时节,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鄱湖涛声》在长春电影集团主办的2009年第6期《电影文学》杂志采用,他与人合著的《武僧》《陌上花开》《枯藤花》3部电影文学剧本被京城三家影视公司搬上银幕。

1984年11月,史俊带着福州军区政治部颁发的优秀军地两用人才证书,复转回到鄱湖之滨的余干县古埠乡政府工作,先在办公室,后担任了乡人武部部长。1989年,县委宣传部将他调来从事专业报道工作,后来担任了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县委报道组长,现任余干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20多个春秋眨眼而过,史俊由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跨入了中年人的门槛,然而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对新闻、文学和电影创作的挚爱从未减弱,成为全省罕见的既会搞报道又会从事文学和影视创作的拔尖的“三栖写手”。近年来,他在《伯乐》《鹃花》《中华传奇》《电影文学》《飞鹰》等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剧本60多部。至今他创作的《母亲湖》《武僧》等10部影视剧本被搬上银屏,他创作的反映江西省首任苏维埃主席曾山事迹的电影剧本《半面旗》参加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红色剧本征集”活动中已经获得优秀剧本奖。他的新闻作品曾20多次在全国性征文中获大奖,《大禹的传人》获得人民日报举办的“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征文二等奖,《心中常见党旗红》荣获中宣部《党建》、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举办的“学习新党章”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中国粮王》获得中国记者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  一、愿为鄱湖鼓与呼

史俊家住鄱阳湖畔的余干县古埠镇。小时候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唯一让人们高兴的是一年可以看上几场电影。史俊曾深深地记得,他7岁那年,为了看上电影《南征北战》《刘三姐》,他随祖父等人点着火把晚间步行了50公里赶往相邻的万年县齐埠乡星明村看电影。那个晚上,天上下了大雨,观众被电影中感人的场面所吸引,一个人也未走动。因为爱电影,至今他还爱闻放电影时发出的汽油味。小时候每当听说有电影他就会兴奋得雀跃起来。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儿时便爱好文学的史俊最关注的是影片中“编剧”两个字。当时他就想过,要是将来能当编剧写电影那该多好啊!当时他去了几家书店,想买些有关电影剧本的书,但20世纪70年代,根本找不到类似的书。1980年史俊参了军,在部队观看的电影机会更多了。记得一次为了看上江西省著名剧作者王一民创作的电影《乡情》,他专门向部队请了一天假,到部队附近的厦门市一家影院看了这部新片。在部队他可以买到《电影文学》《大众电影》等不少刊有电影电视剧本的书刊,他如获至宝。工作之余,他就捧起了这些书刊如痴如醉地阅读。

鄱阳湖水养育了一方人。史俊认为,自己生活在鄱阳湖畔,有责任有义务为繁荣鄱湖地方特色文化作贡献。1984年11月,史俊从部队复转地方工作,后来调往余干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史俊注重用自己的笔为繁荣鄱湖特色文化鼓与呼,几年来,他围绕这个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创作了一部部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作品,被有关部门采用。2012年,他深入余干湖区采访了一个月,终于写下了长达几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鄱阳湖的回声》,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书不仅回顾了600多年前朱元璋如何决战鄱湖的历史,又记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余干湖区人民如何开发鄱湖的艰辛而又卓越的一页,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被学术界称为一部“最能折射鄱阳湖特色文化的史书”。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他并未忘记自己儿时的电影梦。于是他模仿农民剧作家袁学强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咱们的牛百岁》,学写起电影剧本来。为了让鄱湖文化再放异彩,史俊非常注重用手中的笔通过新闻小说、影视的形式反映出来。作为新闻、文学和影视“三栖写手”,史俊认为搞报道与创作并不矛盾,相反正是报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特色文化工作。一次,他下到余干湖区采访了几天,写出了反映湖区乡村一篇又一篇沧桑巨变的新闻稿,被《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地采用后,他又以此为背景,构思了一部反映鄱阳儿女抗战年代与日寇展开浴血奋战的中篇传奇小说《黄金兵舰驶过鄱阳湖》。为此,他又在水乡采访了年老的大爷、大婶,并到省档案局查阅了有关资料,此作很快被江西省传奇文学刊物《鹃花》采用。后来他又根据这部中篇小说创作了一部同名电影剧本在北京一家杂志发表。在余干康郎山采写旅游通讯时,他又以康郎山为舞台,创作了一部反映湖区军民为保国宝与日寇展开生死搏斗的中篇传奇小说和电影剧本《鄱阳湖玉玺大劫案》被《中华传奇》等杂志采用。他的长篇通讯《鄱阳湖畔红丝线》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后,获得了由中国记协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好新闻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证书,填补了当年全省获此最高奖的空白,上饶市首届好新闻一等奖。据悉,这是江西省历年来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得的最高档次的唯一一篇作品,也是通讯员单独发稿首次获得的政府奖励。日前,史俊以此为线索,创作一部题为《红线记》的电影剧本正在筹拍。他要以此告诉人们:生活在鄱阳湖区的众乡亲,在全民创业的路程中,没有理由不连成一片,共同迎来美好的小康生活。

二、在创作中品尝苦与乐

在创作电影电视剧本过程中,他不知吃了多少苦。过去他从未写过剧本,但由于他有小说写作的功底,因此第一个剧本写出以后,寄给八一电影制片厂,便受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刘德珠的高度评价。由于八一厂是专门拍摄军事题材的影片,刘德珠便将这个剧本介绍给地方一家制片厂,这家制片厂还与史俊签订了购买剧本合同,但由于当时农村题材的电影市场饱和,这部电影只好下马。第一次触电没有成功,史俊并未失望,更未气馁,他决心重整旗鼓,向电影文学领域发起新的“攻关”。针对自己在剧本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史俊一方面从书本学,一方面他出外拜师。他去了国家电影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在百忙中接见了他,看了他写的电影剧本《水乡花香》,肯定他有一定的功底,指出了不足,鼓励他只要多加努力,深入生活,一定会取得成功。为此,他在工作之余,又写了20多部电影剧本,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20多部剧本全部打入“冷宫”——未能问世。然而,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10多年的“无效”劳动,才带来了后来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由于史俊在写作中不断扬长避短,他写的剧本越来越好,越来越精。从电视剧《母亲湖》、电影《花香岁月》,再到电影《鄱湖浪》,成了史俊鄱湖生活电影创作乡土三部曲。为此,多年来,他不忘那曾养育自己的红土地。2000年5月,为了创作电视剧《母亲湖》,他在移民建镇点上与农民同吃同住几十天,从无数朴实善良的农村大娘、大伯农民的喜怒哀乐中,一举一动中,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这部长达10多万字反映湖区人民移民建镇生活的电视剧本《母亲湖》,被江西电视台著名导演蒋迅一眼看中。蒋迅认为,这部剧本立意新颖,故事起伏跌宕,确是一部少见的佳作。电视剧《母亲湖》在江西卫视等地播出后,观众好评如潮,无不称此剧是一部讴歌水乡人民精神面貌的力作。2005年6月,他与张海涛合作的电影《花香岁月》又被北京亚视巨星文化传媒公司看中,他自己还担任执行制片人。在创作电影剧本《花香岁月》时,史俊不仅去了当年上海知青下放的乡村一线,而且去了上海,与当年的老知青促膝谈心,从而看到了知青内心中的一份情感。此片在全国影线和央视电影频道热播后,反响十分强烈,中央电视台第8频道、北京电视台、福建东南电视台等对此还做了专题节目,进行报道。这部以上海知青重回第二故乡,全国首部以鄱阳湖为舞台展示水乡人民精神面貌的情感故事片《花香岁月》面世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近又被评为上饶市第三届优秀文学艺术奖。一位上海知青噙泪说道:是这部电影唤醒了我尘封的青春的记忆,使我感到青春无悔。随着电影《花香岁月》、电视剧《母亲湖》在央视电影频道和江西卫视等地的热播,余干成为外来客人纷至沓来旅游的胜地和开发热土。2012年12月,史俊创作的戏剧《红线记》在《影剧新作》第4期发表,并在全市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成了上饶市名副其实的“局长作家”。2012年,他与任英合作的古装武侠电影剧本《天涯》在大西北影视基地封境,现在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跑火,还销往海外市场。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半面旗》在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红色题材电影剧本征文中荣获优秀剧本奖。他新近创作的电影剧本《重返母亲湖》《鹤之恋》又已由国家电影局批准立项,正进入紧张的筹拍阶段,他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我是村长》《葛仙山传奇》开机在即。

三、此生不改电影梦

“此生不改电影梦”——这是史俊发自内心的感叹。在影视剧本创作中,史俊不知吃了多少苦,但他无怨无悔。作为一个从政的科级干部,白天他几乎拿不出一点时间来搞电影创作,大多数时间在晚上。然而,作为一局之长,平时从政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工作压力很大,甚至到了晚上还要应付不少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写到高潮的时候,又被一个又一个电话中断了灵感,这让他很苦恼。但他迎难而上,挤时间搞创作,常常写到天亮。对此,有人劝他:“你现在是个局长了,从政多好,搞影视创作那么辛苦,你又何必自找苦吃?”他说:“电影是我的生命,假如我的这个追求没有了,我的人生有什么意思?”2013年以来,他在八小时以外,精心创作了《老子》《鄱湖浪》《海棠无香》《红线记》4个剧本。从事影视剧本创作以来,史俊已有10多部影视剧本被搬上屏幕或银幕,2013年下半年有三部电影电视剧进入紧锣密鼓的开拍阶段。因此,史俊继被江西省作协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后,又被江西省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作为一任县文化局长,史俊的下一步工作是计划在他任期里利用招商引资形式拍摄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决战鄱阳湖》及在余干县建设鄱阳湖影视文化城。史俊认为:余干县位于鄱湖南岸,是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湖的主要战场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朱元璋与劲敌陈友谅展开的鄱湖大战中,康郎山便是恶战之处。朱元璋将计就计用扎满草人的小船顺风向陈友谅的巨船驶去,用铁钩在岸上钩住陈的军船,把蘸有火药、燃油的芦苇点着后掷向敌船。经过一场血战,陈友谅舰船60万大军全军覆没。至今,余干的鄱阳湖境内还能捞到当年的兵箭。鄱阳湖大战以朱胜陈败拉下帷幕,为朱元璋统一中国打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江西老表溯源地”、“神仙墩的传说”、“定江王的故事”等许多民间传奇故事。为了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部署,深入挖掘余干2200年的人文历史,充分利用鄱阳湖旅游文化资源,加快鄱阳湖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史俊请示余干县政府计划利用招商引资形式拍摄一部反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湖的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决战鄱湖》,同时酝酿招巨资在鄱阳湖畔的康山乡建设一座占地1.83万平方米的影视文化城。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大战鄱湖》运作主要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当年朱元璋如何依靠当地老表的支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军民同心如何克敌制胜的史实,通过塑造朱元璋、陈友谅以及众将士和普通老表的形象,架设一系列感人肺腑的兵战和亲情爱情故事,让人重温当年的波澜壮阔的明代决战场面。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决战鄱湖》计划拍摄20集。史俊将担任编剧,剧本定稿后请来国家电影电视剧规划、策划中心专家前来论证,并请来全国著名影视编导、名演员加盟。鄱湖影视文化城主要内容:鄱阳湖影视文化城建设项目将填补鄱阳湖区迄今没有影视拍摄景点的空白。这个项目建设以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著名的罗古山、芦苇场、忠臣庙等古战场和遗址为依托,建设影视拍摄和旅游文化基地。将征用土地1.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土地1万平方米,二期工程项目0.8万平方米。史俊给记者分析,随着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大战鄱湖》在余干开拍以及鄱阳湖影视文化城在余干湖区的建设,余干作为鄱湖水乡的重县将会声名大震,将成为广大游客云集之地。投资9000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决战鄱湖》只要精心策划,科学运作,加大宣传力度,在一至两年内,不仅能收回成本,而且将有可能获利一至两倍,甚至更多的利润。鄱阳湖影视文化城项目本着边建设、边受益、边开发的原则,第一期项目每年按0.5亿元纯收入计算,3年内即可收回成本,第二期工程按每年纯收入0.3亿元计算,4年内将全部收回成本。两期工程收回成本后,每年的纯收入将呈良性增长趋势,将成为余干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要项目。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鄱阳湖重要的影视拍摄中心、文化集中展示中心、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并使其成为环鄱阳湖经济区的亮点和文化,旅游品牌之一。

史俊告诉记者,余干与南昌毗邻,随着昌万公路的打通,余干与省城南昌由过去的4小时车程缩短为一小时。为此余干县提出了“打造滨湖工业县,建设南昌后花园”的战略口号。史俊希望通过这一机会,呼吁全省上下多关心江西电影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要在扶助电影产业上舍得投资,这样既能推介江西、宣传江西,又能使电影产业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又一着棋。

“在这片红土地上,在母亲湖的怀抱中,我当年的电影梦将不懈地追求下去,用我的电影剧本去抒发我对鄱阳湖母亲的一片深情”——这便是史俊的内心表白。(原载2010年01月号江西日报主办的《大江周刊》总第315期)

内容推荐

《我的母亲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史俊作,《我的母亲湖》一书收集了史俊10多年来发表在《电影文学》《影剧新作》等报刊上和拍成电影、搬上舞台的20部文学剧本。包括《母亲湖》《鄱湖浪》《花香岁月》《天涯》《山鼓声声》《万年飘香》《特殊的赔偿》《父债如山》等。其中收集的《父债如山》入围2013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民族电影节,电影文学剧本《我的母亲湖》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类”银奖。

编辑推荐

《我的母亲湖》收集了余干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史俊近年来创作并获得中国戏剧文化奖等奖项的电影剧本和戏剧剧本二十部,包括《母亲湖》《鄱湖浪》《花香岁月》《天涯》《山鼓声声》《万年飘香》《特殊的赔偿》等。讴歌了鄱湖的美丽风光和湖区人民的心灵美,其中的电影剧本《鄱湖浪》《父债如山》等先后搬上银幕,在全国引起反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母亲湖(史俊电影戏剧文学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62974
开本 16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8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78
CIP核字 2013290898
中图分类号 I235.1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