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金主编的这本《中国竹文化通论》力图通过挖掘竹子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其文化机理。
本书对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竹种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做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雅俗共赏。体现了竹文化的发展脉络,如竹诗、竹画、竹文等章节对竹文化,特别是它的美学形象、美学意象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表述。
图书 | 中国竹文化通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长金主编的这本《中国竹文化通论》力图通过挖掘竹子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其文化机理。 本书对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竹种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做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雅俗共赏。体现了竹文化的发展脉络,如竹诗、竹画、竹文等章节对竹文化,特别是它的美学形象、美学意象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表述。 目录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研究——贺《中国竹文化通论》付梓 与竹君子共守节——《中国竹文化通论》序 前言 第一章 竹与生态 第一节 天造地设的竹形态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竹种类 第二章 竹与诗词 第一节 先秦:竹诗词胚芽初露 第二节 汉唐:竹诗词繁华如锦 第三节 宋元:竹诗词蹊径另辟 第四节 明清:竹诗词绝唱巅峰 第三章 竹与文赋 第一节 先秦:竹文赋渐入视野 第二节 魏晋:竹文赋锦屏始开 第三节 南北朝:竹文赋超凡脱俗 第四节 唐宋:竹文赋气象万千 第五节 元明清:竹文赋别开生面 第四章 竹与绘画 第一节 唐五代:初露端倪的墨竹 第二节 宋代:别开生面的墨竹 第三节 元代:蔚然成风的墨竹 第四节 明代:渐趋完美的墨竹 第五节 清代:争奇斗艳的墨竹 第五章 竹与民俗 第一节 竹与物质民俗 第二节 竹与精神民俗 第三节 竹与社会民俗 第四节 竹与语言民俗 第六章 竹与典故 第一节 名人典故 第二节 成语典故 第三节 趣闻典故 第四节 物什典故 第五节 宗教典故 第七章 竹与汉字 第一节 竹与书写工具 第二节 竹与汉字构造 第八章 竹与乐器 第一节 丝竹之韵 第二节 竹笛 第三节 排箫和洞箫 第四节 笙 第五节 二胡 第六节 其他竹乐器 第九章 竹与工艺 第一节 竹编工艺 第二节 竹刻工艺 第十章 竹与兵器 第一节 管形竹火器 第二节 燃烧性竹火器 第三节 爆炸性竹火器 第四节 火箭 第五节 其他竹兵器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竹文化通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长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0627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2013278632 |
中图分类号 | S795-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43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