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节日
内容
试读章节

春节的由来,民间有许多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当时节令的失常,影响到农业的生产,老百姓叫苦不迭。天子也很忧虑,他召集百官寻找节令失常的原因。节令官说是人们得罪了神灵造成的,要想节令正常,就得祭拜天神,请求宽恕。天子信以为真,带领百官去造坛祭祀天神,并诏谕天下,设台祭天。

有个以打柴为生的青年叫“万年”,他认为祭祀是徒劳的,于是决定一定要想出有效的办法把节令定准,但一时又不知从何着手。一天,他上山砍柴,休息时又想起节令的事来,遂苦思冥想,两眼望着树影直发呆。忽然,他从那移动的树影中受到启发。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云阴雾雨时,这种方法就不灵了,怎么办呢?后来在山上打柴时,他到泉边喝水,山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回家后,他就动手做了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记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漏水记时的方法来计天时长短,慢慢地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他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去见天子,讲明了节令失常的道理,并根据自己多年测定的结果,说明了冬至点,讲清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并在天坛前筑起曰晷台、漏壶亭,又派十二个童子给万年服侍听用。

后来,天子派节令官向万年了解历法编制情况。万年拿出其编制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时隔不久,一天,天子亲自登上曰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拿出自己多年研究的历法,向天子讲述了日月出现的规律及对星象的观察结果,当时正值星象复原,万年说: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终于把太阳历定准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天子时,天子见他满头白发,深为感动,就把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

关于春节的由来,民间一直亦有一个驱逐鬼怪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都恐慌地四处奔逃,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地逃跑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在《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以上两个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的来历增添了神话色彩。P4-5

目录

一、春节

二、端午节

三、中秋节

四、重阳节

五、腊八节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内容推荐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中国传统节日》(作者徐潜)介绍了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

编辑推荐

编者徐潜想通过这本《中国传统节日》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了传统节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节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4862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3062777
中图分类号 K892.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