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
内容
试读章节

唐三彩要经过选料、成型、素烧、釉烧、开相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它一般多以白色粘土(高岭土)作胎,而后把精心制作成型的胎体晾干,放入窑中经1000—1100℃的高温烧制,经过这个过程而成的作品,叫做素烧品。紧接着在冷却后的素烧品上施以铅釉,入窑再经900℃低温釉烧。唐三彩经过第二次的釉烧过后,色彩斑驳,线条流畅,造型别致,釉料相互交融、流散,色彩的层次感跃于人们面前,令人浮想联翩、惊叹不已。

大部分作品的烧制工艺到此已经圆满完成。而唐三彩的人物俑,还要经过开相这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头、手和足不施釉的显要部位,在白色的胎体上用墨再进行细致地刻画和装饰。在头部要巧妙地用黑色的墨描绘出人物的浓眉大眼、高挑的鼻梁。胡须、帽子和发髻上的装饰也用黑色的墨来点缀和刻画。对于嘴和脸颊则用朱红的墨来细腻地描绘。经过开相这重要的一道工序,高贵典雅的唐代贵妇、彬彬有礼的文官大臣、凶神恶煞的武士、婀娜多姿的侍女、高鼻深目的胡人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为什么要设有开相这一程序,史学家和文物爱好者也充满了无数的假设和猜想。认为开相的装饰手法可能是工匠们精益求精,为了追求每个作品都是上乘佳作,力求完美的艺术态度的最好诠释;也可能是追求古朴的自然之风,特意留下的;也可能是工匠们考虑到头、手和脚部的釉色不好控制,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艺术设想,故而最后作为修饰和完美化的手法,这种想法也是有道理的。

更令人诧异的是原来白色的胎体,在窑中两次烧制之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窑变”的效果,是什么让唐三彩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斑驳绚丽的色彩呢?原因很简单——釉的着色原理。釉料中含有铜、铁、钴、锰等氧化物,加上釉中的铅做助溶剂,在窑中高温下由于釉汁的流动性,釉料在胎体上交互融合,自然流动,就产生了色彩斑斓、变化无穷的效果,创造出了一件件蜚声于世的艺术作品。在唐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工匠们掌握了使用一定量的氧化铜,经过“窑变”使胎体呈绿色,而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经过“窑变”就烧成黄褐色,使用氧化钴则为蓝色,到了晚唐的唐青花的大量生产就是鲜活的证据。在此基础上调制出茄紫、天蓝、褚红等釉色,这些铅釉技术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促使唐三彩在汉代略显单调的单釉色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现在的色彩缤纷的多釉色。

 在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中,唐三彩在汉代的基础上,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朝的积淀,到了唐代才完善、成熟;既有阴柔之美又不缺阳刚之气;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又受到了外来文明的熏陶。唐三彩的发展史就是唐代的兴衰史,是唐代生活的折射。它的发展大致与唐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强大,经济实力雄厚才能为陶瓷艺术的滋生、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壤。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18年建都长安,经过武德年间的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陶瓷业也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唐高宗到武则天执政之前,唐三彩进入到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唐三彩是一般的单色釉,品种也比较少。武则天称帝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开始迅速发展,一直到唐玄宗时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为盛唐,当时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天时、地利、人和都为唐三彩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皇室贵族的奢靡的、腐朽的、贪图荣华富贵的风气,点燃了对厚葬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唐三彩持续和迅猛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唐三彩种类繁多,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色釉清新夺目,层次多变。唐三彩已不只是作为明器,也生产一些生活用品,在建筑上也常用唐三彩来装饰。好景不长,经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政治动荡,经济严重下滑,国力日衰,唐三彩的质量和数量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再也找不到盛唐时期那种繁荣的迹象。

唐三彩遍布大江南北,最有名的、种类最多的大多出于两都——西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和东都洛阳。扬州作为当时的国际贸易城市,也出土了不少的唐三彩,在甘肃、辽宁、江西、湖北等地均有唐三彩的发现。这不足为怪,在600多年的封建时期,唐朝是世界上的泱泱大国,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它有长达289年的历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争鸣,民族和谐,思想开放,带来了诗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唐三彩在中华大地的广泛流行铺平了道路。

唐三彩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而且唐三彩繁多的种类也广为国人传颂。唐……

P4-5

目录

一、唐三彩

二、青花瓷

三、景泰蓝

四、明代家具

五、古代青铜器与司母戊方鼎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徐潜编著的《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作者想通过《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徐潜编著的《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通过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品,全面展示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传世艺术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4923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2013063345
中图分类号 J05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