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如果从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由徐潜主编的这本《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为我们介绍的就是此类园林建筑,具体有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北海、恭王府花园和景山。
图书 |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皇家园林如果从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由徐潜主编的这本《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为我们介绍的就是此类园林建筑,具体有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北海、恭王府花园和景山。 内容推荐 徐潜主编的这本《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北海、恭王府花园、景山这几座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目录 一、颐和园 二、圆明园 三、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四、北海、恭王府花园、景山 试读章节 北京西郊从11世纪起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八百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设,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 与欧洲庭院不同,中国园林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受为主,更注重天人合一,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而御制钦造的颐和园更是吸收了中国各地园林的精华,汇漠北山川之雄浑与江南水乡之秀丽于一体,建筑风格兼皇家豪奢与民居精巧于一身,可谓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宫后妃们的消闲避暑之处,政务、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内。清雍正帝继位后,园林开始有了离宫的味道,最后他干脆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里,政务、读书、游乐等都一并在园林里处置,从此园林逐渐成为帝王政治和生活的中心。也因此,颐和园作为兼有宫和苑双重功能的宫殿才慢慢有了现在的规格和模式。 颐和园的前身乃为“三山五园”中的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50年)。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借景于周围的山水环境,既饱含着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占地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占了3/4。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在高约60米的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系仿西湖六堤而建,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各不相同,皆具美感。烟波浩渺的昆明湖清澈碧绿,景色宜人,为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湖泊。湖的四周点缀着亭台廊桥,湖中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三岛上也各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烟波浩缈,小岛掩映于薄雾之中,独立于水面之上,让人心向往之。在昆明湖湖畔,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接着东面前山建筑群。 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两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建筑融合了各地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生活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个的封闭式院落由游廊联通;而南部的湖泊区则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和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成功地运用了“抑景”和“借景”的手法,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为背景,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层次分明,一望无际。既是人造,更似自然。可以说,颐和园汇集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融汇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P2-4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2149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2013062895 |
中图分类号 | K928.7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9 |
宽 | 16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