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族(6)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孙运来编著的《中国民族(6)》通过介绍中华民族,全面展示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中国民族(6)》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中国民族(6)》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内容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孙运来编著的《中国民族(6)》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作者想通过《中国民族(6)》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目录

一、纳西族

二、景颇族

三、柯尔克孜族

四、土 族

五、达斡尔族

试读章节

纳西人活动中心城市——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纳西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使得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纳西人滴滴汗水渗透的五彩石路,向世人述说着茶马古道上避重镇驿站的漫长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居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 “阿营”遗址至今仍在。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在《滇游日锄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 鳓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清代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结束木氏土司自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丽江县。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城镇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

古城北依玉龙雪山,西枕狮子山,南临文笔山,翠峰如屏。总体上坐西北而朝东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东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大研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不筑城墙。据说,丽江当时的统治者姓木,他认为,若筑城墙,木字加框便成了“困”字,所以忌讳围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古城倚玉龙雪山雪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潭水由北向南蜿蜒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东、中、西三条支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古城内散布多处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连,依次为:饮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涤用水眼。

 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小桥临波,曲径通幽,又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民居、街道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古朴自然,庭院遍植花木,素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飞花”之赞誉。古城的街道与河道密切结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心脏,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分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通。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天不扬尘,下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四周店铺客栈环绕……

P2-3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族(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运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692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2013071245
中图分类号 K2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