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皇陵
内容
编辑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中国皇陵》由徐潜主编,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编者想通过这本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书介绍了:黄帝陵、清东陵、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成吉思汗陵。

内容推荐

《中国皇陵》由徐潜主编: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中国皇陵》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一、黄帝陵

二、清东陵

三、秦始皇陵

四、明十三陵

五、成吉思汗陵

试读章节

一、黄帝陵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如一个梦一般、谜一样的传说,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在炎黄子孙脑海中刻下了永久的印记。今天,传说中五帝之首的轩辕皇帝陵园的发现终于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使我们对于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上古记忆有了更进一步的新认识。

(一)黄帝陵的来历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传说中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祖先。相传他用玉做兵器,发明创造了舟车弓矢;他的妻子教会妇女养蚕取丝;在他统治期间,史官仓颉始创文字;大臣大挠发明了干支历法;乐官伶伦制作出了乐器。黄帝采铜铸鼎,宣告了石器时代的结束,并掀开了青铜时代的序幕。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与黄帝的高功殊勋是密不可分的。

黄帝还以他惩恶扬善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而载入史册。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皇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查看。为炼仙丹给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铜,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到此祭祀拜祖的后人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日鼎湖,其弓日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黄帝陵来历的传说:据说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八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黄龙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跨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黄龙暂且停下,让他去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留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位于灵宝市区西二十公里的阳平镇,在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它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部落在此代代相传、繁衍生息的历史佐证。古代名士文人纷纷前来参拜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著名诗人贺敬之也有诗在此:“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1992年8月,地方政府投资六百万元在原址上建设成了陵墓(衣冠冢)、阁楼、大殿、山门、碑廊、亭台等景点。陵的西端有一高六米,周长四十余米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条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着一种龙须草,为龙须所变。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便络绎不绝地来此地祭祀瞻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炎黄子孙就开始了对黄帝陵庙的祭祀活动。这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以及他们与学生的对话语录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证明。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代典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才形成一种制度,因此黄帝陵园也最早建于秦代。秦在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便规定了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为“墓”。到了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修建了一座“轩辕庙”以祭拜华夏祖先。在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又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的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共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严重威胁到黄帝陵,地方官员上书朝廷请示搬迁,于是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命当地官员遣人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至桥山东麓黄帝行宫。在此之后,黄帝陵庙有过多次修缮和扩建的工程,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陵庙的规模和范围,都已经远远超过古代。正如一首民谣所说的:“汉朝立庙唐扩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P2-4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皇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395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3063823
中图分类号 K878.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