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水路交通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开始工凿运河。公元前214年建成了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京杭运河则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徐潜编著的《中国古代水路交通》展示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内容推荐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徐潜编著的《中国古代水路交通》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作者想通过《中国古代水路交通》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目录

一、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

二、古代漕运

三、海上丝绸之路

四、京杭大运河

五、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试读章节

隋大业三年,常骏等人出“赤土”国到达马来半岛,即由“南海郡”出发。同时,就国内航海交通看,其航海规模,显然是比汉代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南向往西航行仍然没有超越汉使航程的范围,主要的目标仍是印度。由此,可以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海外交通,是由汉代至唐代的过渡时期。隋朝常骏、王君政从广州出使赤土国,取道西沙和南沙海域,对这一带海域有更多了解和记载;唐高僧义净取道南海游学天竺(印度)等国二十五年,所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中有不少南海史地的重要资料。

被人们称为“历代国威,以唐为最”的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的领土超过了西汉帝国的极盛时期。 “贞观之治”几乎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愿景。唐代,到处充满一片太平富庶的景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唐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东方朝鲜、日本的留学生在长安学习的人数众多,日本遣唐使来华之盛,这些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阿倍仲麻吕在华活动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体现了中曰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已成为中日关系史上流芳百世的佳话。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也是在此时进入了成熟时期。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却很发达,并且建造了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这是隋朝对我国古代造船业最大的贡献。

到了唐代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发达程度。工匠们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画出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这说明中国的造船业在世界上已经达到领先的水平。

唐代广泛吸收了外来的经济文化,从而促进了自身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文化统一的文明国家,它的经济文化影响了四邻各国,乃至影响到了欧洲。虽然如此,唐代海外交通超越汉代的主要标志,则为由南向西发展,越过印度洋,航行于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一带,这条航线结束了所谓“公元3世纪到7世纪末是中国和印度交往的伟大时代”,而创造了所谓“8世纪到13世纪是中国和阿拉伯交往的伟大时代”。由此可见,由广州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一带的海道,在唐代已通行无阻。

唐代是中国古代航海的巅峰时代,中外商船频繁航行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之间。咸亨二年,中国高僧义净从广州起航前往印度,途中经停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咸亨四年抵印度恒河口耽摩立底国。义净在印度求经学法十年,仍从海路东归,在室利佛逝久停,永昌元年回到广州。同年义净又从广州重往室利佛逝,直到证圣元年才最后归国,总共在海外二十五年。在取海道往返于中印之间的唐代僧人中,义净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航程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海外交通的繁荣。

在唐代,随着人们航海次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诸国由此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汉代至唐代,其间的历代王朝,总是想尽量地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努力经营西域。可是东汉时期,一条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出海和另一条从广东经南海到印度、斯里兰卡,最后经波斯湾到达罗马的两条通向欧洲的海上丝绸航线终于铺就,东西文明开始广泛交流。自唐末,特别是8世纪以来,陆上的丝绸之路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航海线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汉代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汉书·地理志》关于汉代航海的记载,自汉武帝肇始,到汉平王王莽辅政为止,这……

P5-6

序言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水路交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15173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2013063743
中图分类号 F552.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47:05